11月4日,在羅湖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羅湖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範德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深港設施聯通,打造“深港30分、灣區1小時”通勤圈。
通勤圈意味着兩地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深度融合。
更快的速度拉近雙城的實體距離。加快推進深圳火車站—羅湖口岸樞紐片區改造更新,推動香港東鐵北延至羅湖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推動建設深港東部快軌,建成深汕高鐵羅湖北站;推動蓮塘口岸24小時通關,試點開通“港車北上”。雙城交通通勤化,深港親密度将大幅提升。
日前公布的羅湖區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顯示,打造以羅湖為中心的30分鐘到城市外圍組團(坪山、大亞灣)、機場,45分鐘到臨深城市中心(東莞、惠州),60分鐘到大灣區各城市中心(廣州、河源、中山、珠海等)的交通圈,基本實作羅湖對灣區城市中心的高速通達。“灣區樞紐”羅湖的“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強化。
範德繁表示,羅湖因開放而興,也必須靠開放而強。要持之以恒做好開放發展這篇大文章,聚焦國家所謀、灣區所向、香港所需、羅湖所能,以更高的站位、更主動的作為服務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譜寫暢通暢聯新篇章,羅湖将全方位對接香港重大規劃部署,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高标準高品質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重大平台。
“軟聯通”展現在規則銜接方面。率先在社會民生領域積極與香港推進規則銜接、開展深度合作,為港人就業生活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配套。探索兩地在通信通勤、創業就業、就學就醫、休閑消費等領域規則銜接。深度對接香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打造品牌型創新創業基地5個,吸引港澳青年人才8000名以上。
軌道交通和規則銜接,将大大增加兩地來往的便利度、緊密度,深港的經濟聯系将更加密切,也将帶來巨大的商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雙城經濟典範,依托内地廣闊市場,在消費、金融、文創等領域開展更深層次合作,推動深港産業優勢互補,融合共赢。
經濟合作空間進一步打開:建設全球消費引領區,探索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免稅城,争取跨境消費優惠及配套性策,打造國際品牌“引進來”和本土品牌“走出去”的橋頭堡。打造黃金金融特色名片,加快籌建深圳黃金回購及流轉服務平台,助力黃金珠寶産業轉型更新。推進金融市場關聯發展,創新跨境支付方式,拓寬深港跨境數字人民币應用場景。
【撰文】祁觊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