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作者:兜售快樂

傳說神用六天創造世界,本片用六天毀滅世界。

《都靈之馬》從開篇到結尾,人物對話了了幾句,卻帶給觀者深思後的震撼。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這般極簡主義的電影讓人看着太清醒,貝拉·塔爾褪去了畫面的色彩,生命的色彩,用長鏡頭的沉悶感直擊人心,确實悲觀了些……據說“能忍受這部電影,你就能忍受生活!”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做到這一步的電影并不多。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這部影片也是匈牙利藝術片大師貝拉塔爾的收官之作。無論在匈牙利還是在整個歐洲,貝拉·塔爾都以倔強著稱,他不在乎觀衆對其作品的态度,接受采訪時因為某種觀點和記者針鋒相對,甚至對電影史上的大部分影片嗤之以鼻。

不過倔強并不是他唯一的特點,他更重要的是憑借獨特的電影語言給自己貼上了貝拉·塔爾這個符号标簽:冷靜、客觀、一針見血都是他影片的特點,用鏡頭關注人類脆弱的生命和靈魂,《都靈之馬》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1889年,尼采在維亞·卡羅·艾爾波特酒店的門前停下。

在他凝視遠方的時候,一旁一位馬夫正在因為馬匹不願前進而煩惱,無奈馬夫隻能拿起手中的皮鞭抽打馬兒,尼采見狀,立刻沖上前去,阻止了馬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采抱住馬後開始痛哭……之後酒店的老闆将尼采帶回酒店,兩天時間,尼采在沙發上度過,隻用了細微的聲音說了幾句話,也沒有人聽得清。

自那時起,直到離開這個世界,尼采精神錯亂了十年,一直由親人照顧。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至今都沒有人知道,在那一天,尼采發現了什麼?感悟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内心經曆了什麼?

電影《都靈之馬》就是以這個是事件延伸出的故事,但實際上,本片中尼采幾乎沒怎麼出現過…原本以為他是主角,但在兩個半小時,幾乎僅有的劇情都圍繞馬夫和他的女兒起床,牽馬,打水,吃洋芋,睡覺。

循環大概一周。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平均四到五個鏡頭展現人物一天的生活,這種超乎尋常的長鏡頭設計展現了電影的慢節奏,畢竟電影表現的是一種人類的苦難和生命的脆弱,本身就具有濃烈的悲劇色彩,而緩慢的長鏡頭不僅能夠強化這種悲劇,也能進一步深化影片主題,隻有一個長鏡頭才能展現出事件的連貫性。

這也是貝拉·塔爾一直以來堅守的風格。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另外除了影片長鏡頭的緩慢,電影的另一“慢”就是語言,幾乎少到十五個鏡頭裡一句話都沒有,父女兩人平時交流很少,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簡單生活和重複生活已經讓他們不需要任何語言交流了,比如女兒看到父親回家,就會習慣性的把馬兒牽走,爸爸一伸手,女兒就知道他要換衣服了,每一點都在表達兩人生活中的極簡,無聊的生活本來就無話可說。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電影緩慢的節奏,讓很多事物都變得沒有生命力,不過唯一有點生氣的就是那匹不願意工作的老馬,本身它代表着歡騰的駿馬,卻被人類賦予了一種職責,這就讓它喪失了其自身的生命力,老馬的反抗與淚水,實際上也包含一種對自己生命力的回溯。

而尼采在看到馬的一瞬間意識到自己跟那匹馬本身并沒有差別。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尼采拒斥傳統形而上學的真理觀,摒棄苦修思想,主張以權利意志和生命本身為核心的人的超越。看到那匹遭受鞭打的馬,尼采意識到自己,或者說人類,很大程度上和那匹馬一樣,在遭受着外界的種種“鞭打”,剛開始也許因為想要終止這苦難而艱難邁步,但當苦難依然無休止的來臨,便會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因為種種做法都是出于對苦難的逃避。

至于苦難本身,始終無法面對,如何去擊倒?就像是狂風,從來沒有一個可以與它明确面對的對手,馬在接受鞭打的時候不願前進,那麼當鞭打停止,它又能否出于内心的願望而朝着正确的方向繼續前進呢?當傳統形而上學逐漸崩塌的時候,人類該如何建立新的價值和秩序?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尼采看到馬所陷入的困境,他就立刻明白了人類迷茫而又無法逃離的現實處境,明白了原來自己也是這一份子,最後的淚水和瘋癫,也是一種絕望的表現。

尼采的偉大已經超越了屬于他的那個時代,即便是面對今天的社會難題,尼采的思想也能給出不乏預見性的見解,甚至是完美的解決之道。《都靈之馬》就是對尼采思想意識覺醒的最佳诠釋,電影中的一棵樹、一棵草、一條路,或是一匹馬、一本書都以其獨特的對比隐喻。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對于尼采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思想過于超前,超前得甚至比預言更像預言,也因為思想的不同,尼采不僅寂寞,而且漫漫長夜,無人與他共鳴。尼采雖然在思想上實作了靈魂的自由,但是身體還是被牢牢的禁锢在現實。

張愛玲:中國人認為人一年年活下去并不走到哪裡去,人類一代一代下去也并不走到哪裡去。那麼活着有什麼意義呢?

不管有意義沒有,反正是活着的,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這成為西方所認為的萬物的起源,是時間和空間的開始。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在電影《都靈之馬》中,父女二人的生活被設定在短短六天内,這六天也成為了他們生命最後的時刻,六天中,不斷地發生變化:蛀蟲不叫、老馬不吃不喝、井水幹涸、最後點不着燈,世界陷入黑暗,兩人隻能生啃洋芋過活……在電影中沒有所謂的上帝,父女二人的現實生活并沒有得到上帝的庇護和垂憐,相反事實上整個世界都在走向毀滅的深淵。

然而父女兩人并不是上帝的反對者,甚至是真正的捍衛者。

站在尼采的對立面。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在面對艱難的生活境況時,父親表現出一種堅強,就算是日子很難維系,但父親依然不相信世界和生命真的會毀滅,是以當有人說了一番“反上帝”的言論之後,父親冷漠的回答:“别扯了,都是廢話。”另一邊,女兒也在趕走吉普賽人的時候說了一句:“上帝會懲罰你們的。”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關于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采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鏡頭之——慢、長、緩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态,将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隻在一念之間

神創造世界用了六日,人埋葬自己也是六日。

第七日,風暴停了,萬物将歸于死寂。

2011年貝拉·塔爾拍完《都靈之馬》後,便放下了攝影機。

他說對他而言,這是一部最純粹的電影:“所有的話都說完了”。

也許他想問的是:“當你看完電影,你變強大了還是變軟弱了?”

文原創,圖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