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類酒,與啤酒、葡萄酒并稱為世界三大古酒,同屬于發酵酒類。大約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此後黃酒成為封建時代的主流酒類。人們還會用谷物制作曲藥,在河北省的藁城區,考古隊甚至發掘出了距今約3400年前的酒曲實物。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白酒屬于蒸餾酒,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中國白酒最早起源于元代大德五年。民國時期是黃酒向白酒過渡的重要時期,之前國内主流酒類一直都是黃酒。李白的“将進酒,杯莫停”指的是黃酒;蘇轼的“把酒問青天”指的是黃酒;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指的是黃酒;《水浒傳》中的“三碗不過崗”指的也是黃酒。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總之黃酒活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的古代史,不管現在的國酒名号怎麼争,至少在古代黃酒是當之無愧的國酒。在建國前後,我國的主流酒就已經完成了由黃酒向白酒的過渡。

黃酒主要分為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花雕酒等。如果是根據糖份高低的分類,對應分别為:幹型黃酒、半幹型、半甜、甜型。黃酒雖然酒精度數不高,但相對于白酒、啤酒等來說其酒後勁兒大,其口感偏甜,消費者接受度低。之前加上黃酒行業允許添加焦糖色、甜味劑等添加劑,導緻黃酒發展不大樂觀。目前黃酒的閱聽人群體已經遠遠不如白酒、啤酒,甚至還要落後于葡萄酒。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在最新頒布的國家标準中,對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藥,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全面規定了黃酒隻能用純糧釀造,一些調香類、添加食品添加劑的一些黃酒将不複存在。

2020年我國黃酒銷售額僅為134.68億元,占整個酒業銷售額的1.5%。黃酒主的分布範圍如今已經萎縮了很多,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蘇、上海、山東分布最多。在江西、安徽、廣東、湖北、湖南、河南、山西、陝西、遼甯等地區也有部分黃酒分布。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目前國内黃酒的格局就是南強北弱,而且南方的黃酒無論從知名度、産量、銷售規模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北方黃酒。其中黃酒産量的90%以上都來自東部沿海的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廣東等地。

甚至有人将黃酒稱作“南酒”,其實黃酒分為南派黃酒和北派黃酒。其中南派黃酒以紹興黃酒為南宗,而北派黃酒以山東即墨黃酒為北宗。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明清時期,紹興黃酒異軍突起,成為全國黃酒最集中的的地方,鑒湖沿岸遍布大小酒作坊。這得益于釀酒的原料,南方糯米制成的黃酒味道優于北方的黍米(小米)所制,是以有北方一些地方幹脆直接就放棄了生産黃酒,轉而生産高粱燒酒。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上世紀的五屆名酒評選中,黃酒僅有兩款國家級名酒,分别是紹興加飯酒和龍岩沉缸酒,分别來自浙江跟福建。其餘黃酒類還有十幾款國優酒,但是北方的黃酒隻有兩款,分别是山東的即墨老酒和遼甯的大連黃酒。從國家級名優酒來看,南方黃酒是一種壓倒性的優勢,其中浙江、福建、江蘇的名優酒數量超過總量的半數。

浙江省:

浙江省是我國的第一大黃酒産地,浙江一省就占到我國黃酒産量的57.02%,紹興作為我國黃酒的主要産地,銷售額約占全國黃酒産業的四分之一以上。浙江的黃酒工業不但産量大,而且品種多、名優酒多,出口酒量也是占全國首位的。浙江省有紹興加飯酒、壽生酒、紹興元紅(古越龍山牌)、紹興善釀四款國優酒,并且有着百餘家黃酒生産企業,其中規模以上有13家。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黃酒共有三家白酒上市企業,其中有兩家都是浙江的,分别是黃酒龍頭企業古越龍山和會稽山。提到浙江的黃酒,我們也許還能夠想到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配着茴香豆喝着黃酒。确實在浙江很多家庭會自釀黃酒。2011年我在甯波呆過一段時間,我發現當地人在買早餐時候,有時也會買上一碗黃酒,飯吃完了酒也喝完了,這說明黃酒早就已經融入了浙江人的生活。

福建省:

福建省是我國黃酒的第二大産銷地,福建省有龍岩沉缸酒、福建老酒、南平苜莉青三款國優酒,與浙江省持平,甚至前幾年福建省的黃酒總銷售額一度趕超浙江省。上世紀70、80年代,福建省每個縣基本都有黃酒廠,我省紅曲黃酒與以麥曲黃酒為主打的浙江黃酒并駕齊驅。現在福建省規模以上的黃酒企業僅有10家左右,占比超過全國的十分之一。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尤其是福建的紅曲酒,基本上能做到黃酒行業的最優。福建省經貿委稱要打造福州、甯德、龍岩和三明四個紅曲黃酒産業基地,使閩派黃酒重歸輝煌。

江蘇、上海:

江蘇省的黃酒産業大多數都分布在蘇南地區,幾乎與上海的黃酒産業連成一片,而蘇北地區則是江蘇的白酒重鎮。江蘇省有丹陽沉缸酒、無錫惠泉酒、醇香酒三款國優酒,而且還有沙洲優黃酒、金壇封缸酒、江陰黑杜酒等優秀的黃酒代表。江蘇省有100家左右黃酒生産企業,排在全國前列,蘇南地區也是江蘇黃酒的重要消費地帶。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黃酒有三大上市企業,其中的金楓酒業就是來自上海市,當時的金楓牌特價飯黃酒還是國家的優質酒。在經濟發達的魔都,白酒的市場容量其實并不大,而黃酒則比白酒更深入人心。其中金楓酒業旗下的黃酒系列像石庫門、金色年華、和酒、侬好等,在上海的超市中經常能見到。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山東省:

要說在北方地區,山東省的黃酒産銷量絕對是第一。可能有的山東人都不知道山東還是北方第一大黃酒産區,但是它仍舊是北方黃酒的發源地。即墨老酒是北派黃酒之宗,也是曾經的國優酒,更是北派黃酒中為數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品牌。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山東的黃酒産業主要分布在青島市即墨區,大緻隻有20多家黃酒生産企業,在其他市還有少量的黃酒企業分布。

除了以上地區,湖北省、廣東省、江西省的黃酒年産量也不少,但大多都是在當地銷售。黃酒甚至傳到日本,并且影響了日本的釀酒技藝。

除了上述提到的黃酒,國内還有房縣黃酒、九江封缸酒、紹興女兒紅、安徽古南豐、吳江吳宮老酒、蘇州同裡紅、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南通白蒲黃酒、湖南嘉禾倒缸酒、河南雙黃酒、河南劉集黃酒,廣東客家娘酒、湖北老黃酒、陝西謝村黃酒、陝西黃關黃酒等等一大批好的黃酒産品。

為什麼白酒會取代黃酒呢?其中的原因衆說紛談,有人說建國後國家實行公有制生産模式,使黃酒最主要的消費群體地主鄉紳階層消失了,黃酒的市場被進一步壓縮。也有人說是因為黃酒太過于溫和,不再符合人們的口感;但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白酒比黃酒更節省糧食。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釀造酒需要大量的糧食,在民國的戰亂時期,以及建國後的以很長一段時期國内的糧食都處于緊缺的狀态。這個時候顯然是不可能拿過多的糧食釀酒,這就嚴重地限制了釀酒行業的發展。國内的糧食不能自給自足,是以黃酒首當其沖就被限制了,使得黃酒的産量大大下降。

黃酒分布“南強北弱”愈加明顯,東南沿海地區成為黃酒最後的陣地古代黃酒的發展:黃酒的種類和分布:南北派黃酒和名優酒:黃酒著名的産地:白酒取代黃酒:

雖然白酒也需要糧食,但是白酒的可調節性很強,可以通過勾兌的方式成酒,尤其是可以通過各種薯類、蔗糖類等生産食用酒精再釀酒。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國家允許這種生産方式的存在,是以黃酒慢慢萎縮,而白酒卻逆勢增長。尤其是在北方地區,黃酒大面積萎縮,甚至很多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見過黃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