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别推薦」風兒悶聲不響,月光如此溫存!詳解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特别推薦」風兒悶聲不響,月光如此溫存!詳解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的音樂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可以說是古典主義樂派向浪漫主義樂派過度的橋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以32首鋼琴奏鳴曲最為經典,被稱之為“鋼琴藝術史的高峰”,而這32首奏鳴曲中以《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最為著名。

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家喻戶曉。《月光》這一名的由來衆說紛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1799-1860)形容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貝多芬其實并未曾為此曲标題,這部作品的原名是《近似幻想曲的奏鳴曲》,這是題獻給他當時戀人的(時年貝多芬31歲)。貝多芬終生未娶,對于愛情總是稍有迹象之際就打退堂鼓,多半的原因在于他交往的都是貴族世家,他所迷戀的也多是貴族家庭出身的女孩。

視訊加載中...

《月光奏鳴曲》中包含着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聰的音樂家用心和靈魂譜寫而成。琴音輕推慢陳,如傾瀉一地的月光,緩緩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許久不曾碰觸的角落,勾起回憶聯翩。

No.1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闆,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

小調的調性決定了第一樂章的色彩,幻想的、溫柔的内心感受,悲傷的吟誦,有時又充滿陰森的預感。音樂開頭的4小節是樂章的引子,在緩慢下降的低音支援基礎上,開始以連續的三連音節奏彈出微弱的音響,猶如一輪明月緩緩升起,雖然充滿了希望,卻好似被烏雲遮蓋,悲從中來。不久主題在#f小調出現,這是新的階段。意志的成分加強了,感情變得更為有力和剛強。整個段落中低音#G八度的持續低音引向#c小調的再現部,再現部表明了樂章開始時的那種心情穩定,就這樣貝多芬在第一樂章Adagio中,給主要的情緒加上一系列的色彩變化,和聲色彩的交替,音區的對比,節奏上緊縮和擴充,都使所有的色彩變化更為明顯。

No.2

第二樂章-小快闆,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

該樂章是個小快闆。屬于過渡性樂章,音樂形象平緩而輕盈,沖淡了第一樂章的沉思和呻吟的情緒,以一種小步舞曲速度進行着,明亮溫柔的調性與第一樂章陰暗的調性和第三樂章悲痛激烈的性質截然不同,它融入了活潑诙諧的小步舞曲性質,李斯特形容這個樂章像是“兩側深谷間的一朵小花”。該樂章的兩個音樂主題好像是安撫受傷者的心靈,A段是連奏與斷奏相呼應的主題,然後再以變奏加以重複。B段保持在降D大調,随後出現再現部分結束了全曲。綜上所訴,整個樂章是作為音樂發展階段中的一環,從慢速、沉思的第一樂章到暴風雨般的終曲的過渡。

No.3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闆,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終曲如潮水般展開,連續大量的琶音浪潮和在句末上有力的重音和旋,使得整個第一主題産生了極度激動的形象。激動的快闆使音符好似暴風雨,融進了貝多芬對命運的申訴與抗争,表達了貝多芬對封建等級制度挑戰到底的鮮明态度。樂章的主要主題和副部主題在寫法上正好相反,但是都具有熱情奔放的性質,主要主題給人感覺是激烈而向上的激動,也顯示了貫穿全曲狂風暴雨般的前進意志。副部主題在整個展開部中幾乎看不到那種激烈的情感,反而是旋律優美而堅定的音調,感覺充滿了對信念的憧憬和希望,在殘酷的命運面前不肯低頭與之奮鬥到底的決心。。再現部裡,副主題交織、對比、發展、再現等等,使得作曲家的心境猶如大海的波濤難以平靜題并未經過轉調部分而立刻和主主題相連接配接,直至最後的結尾。在尾聲,第一主題的再現,表現了激情的無法克制和經久不變。在上行和停留在和旋上的32分音符的經過句中,反映了激情的進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