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交戰不休,季漢時期除了劉備,前有諸葛亮,後有姜維,數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使得雍涼一帶馬不歇鞍,兵不卸甲。

而在東吳與曹魏的交戰中,讓人印象較深的一直是曹魏壓進更多,而東吳北伐較少,特别是張遼在時,更是打得東吳擡不起頭來,還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典故。但實際上,東吳也有多員名将能抗擊曹魏,讓曹魏不可小觑,像是陸遜、丁奉。除此以外,東吳也有一員大将給曹魏留下了不小的陰影,讓曹魏忌憚不已......「連結」

這位能讓曹魏忌憚的名将就是東吳大将朱桓。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在孫權剛接替孫策統領江東時被孫權啟用,被任為餘姚長。

朱桓在任上十分稱職,即便有大規模的疾病疫情發生,也能有效配置設定人手去治療和配送粥餐,是以很受人們愛戴。其後,又被任命為蕩寇校尉,統管吳、會稽兩郡的軍隊,他收散士卒,僅一年時間就把手裡的兵從兩千變成了一萬。後來,丹陽、鄱陽的山賊起兵叛亂,場面一度不可收拾,而他領兵到了就平定了,因功升為裨将軍,封新城亭侯。

可以看出,這名大将文治武功都很有水準,妥妥的東吳良才,将大有可為。但可惜的是,凡事都很難有完美的,而這個人才也有個毛病——争強好勝。

三國之中,頗有知名度的魏延我們都知道就是性格高傲,脾氣不好,曾和同僚楊儀大動幹戈,和老員工劉琰鬧得不可開交,就連諸葛亮不采用他的進兵政策都遭到了他的諷刺,可見這個人傲到了什麼程度,是以當時人人都避其鋒芒。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然而和朱桓比起來,魏延檔次就差多了,這位傲已經到了病态的程度:

桓性護前,恥為人下,每臨敵交戰,節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憤激。

也就是說,這人一碰到帶兵出戰,隻要受人管制,不能按自己意思行動的話,輕則埋怨發怒,重則操刀砍人(下面會說到)。

要說傲的人大多有才,這倒真不假,朱桓敢這樣傲确實是有資本的。

黃武元年(222年),夷陵之戰剛結束,魏國就大舉伐吳,東吳三方受敵,有一路就是大司馬曹仁,率領幾萬步騎進攻濡須,濡須守将正是朱桓。

曹丕這次對東吳可是有備而來,雖然陸遜沒有追擊劉備及時收兵守禦,但曹丕還是大舉伐吳了。荊州那邊朱然被曹真引大軍圍城狂攻,曹休那邊又大破呂範,東吳兩線潰敗,可以說曹丕險些得逞,但幸好,濡須這邊出了奇迹。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老将曹仁這回玩了把新鮮的,本來是去攻打濡須,他卻來了個聲東擊西,佯作要攻打羨溪,蔣濟帶着兵就奔羨溪去了。這回朱桓沒能看出其中門道,分兵去支援羨溪,軍隊出發不久,突然探子來報,曹仁數萬兵馬離濡須僅有七十裡了。朱桓一聽立馬明白過來了,趕快派人叫支援羨溪的部隊回來,但遠水救不了近火,轉眼曹軍壓境,而自己身邊僅剩下五千人馬。

城中諸将得知消息後都惶恐不已,一時間人心惶惶。而這時正是大将發揮自己本領的地方,朱桓召集諸将,發表了自己的戰前動員:

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将,不在衆寡。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是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衆勇怯齊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裡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邪!

那意思說,兩軍交戰,兵不在多,在乎将之調遣。你們看曹仁用兵能和我比嗎?(口氣夠大)兵法說我軍隻有敵方一半而能加以阻擋,講的是在平原作戰,沒有城池可守,勝負取決于衆将士是否夠勇敢、共進退。而他曹仁根本不是智勇足備的将領(夠損),他的士卒不僅膽怯還千裡跋涉,人困馬乏,而我們占據高大堅固的城池,依據南江北山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勞,打主場,簡直就是百戰百勝的優勢。就算他曹丕自己來也不怕,何況他曹仁(夠狂)?

接着,朱桓便下令城上偃旗息鼓,向曹仁示弱,就等他曹仁來攻。

曹仁這邊前面安排得都挺順暢,成功迫使朱桓分兵,但這裡就開始玩昏招了。曹仁派親兒子曹泰突襲濡須城,自己領一萬人坐鎮橐臯[tuó gāo],這沒什麼毛病。但問題在于,他也分了五千兵,讓将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人乘坐油船去襲擊中洲,也就是朱桓部衆的妻子兒女所在的地方。

攻打敵人家小所在的薄弱之處,正是兵法上所講攻敵所必救,能有什麼問題?這就讓謀士蔣濟來給你講講:

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内地獄,危亡之道也。

敵軍在西岸,将船列于上遊,現在如果分兵打位于下遊的沙州島,那無異于自取敗亡。

看到了吧?蔣濟已經看出如果打沙州島,那上遊的敵軍肯定不會無視,容易被敵人在上遊順流而下關門打狗,這是自取其敗的出兵方式,勸曹仁不要這樣做。但曹仁不管,自以為兵多,根本不聽。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朱桓一看,你自己不來攻城也不說了,在這裡也分起兵來了?那這回該輪到我了吧?于是,朱桓充分以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戰前預測有多準,他派将軍嚴圭等先領一軍去襲擊攻打沙州島的敵軍油船,拖住敵軍。他親自領兵對陣曹泰,并突然殺出城來燒了曹泰的營寨,将其擊退。

曹泰退了後,攻打沙州島的常雕等人就尴尬了,此時深入敵後的他們進退兩難。朱桓那邊又領兵過來與嚴圭、駱統等人兩路夾擊,大破曹軍,陣斬常雕、諸葛虔,生擒王雙,曹軍陣亡及淹死的達一千餘人,其餘三千餘人盡皆被俘,朱桓大獲全勝。

後來,曹仁也因軍中有發生疫病而被迫撤軍。

戰後,孫權嘉獎朱桓的功績,封他為嘉興侯,奮武将軍,領彭城相。這一戰打得是如此威風,以至于魏軍都對這位東吳大将印象深刻。

黃武七年(228年),鄱陽太守周鲂下血本設計引誘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輕易地相信了他,便統率十萬步騎到皖城接應周鲂。結果周鲂沒見到,卻發現了東吳大軍,大都督陸遜帶領左右都督朱桓、全琮各領三萬兵馬前來迎擊。曹休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但他跟曹仁同學都天真地抱着一個同樣的想法——我人多。是以,在中計了的情況下仍不迅速撤離,還尋求與吳軍決戰,結果被吳軍大破于石亭。朱桓趁機獻計:

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挂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衆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将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是不是有點眼熟?同樣指出曹休是關系戶,同樣指出進軍路線夾石、挂車,同樣準備生擒曹休後,趁虛進攻壽春,割據淮南,再進圖許昌、洛陽,借此成就大業,簡直就是夾石版“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當然,這裡的目标是以消滅曹休有生力量替代了攻取長安。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但結果,也是被陸遜否決了。朱桓當時有沒有說陸遜膽怯我們不知道,但從後來賈逵在夾石接應曹休來看,這個計策雖然頗有進取性,但考慮得并不全面。當然,在陸遜引軍的追擊下,曹休也付出了一萬多人和大量辎重的代價,才狼狽逃走。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嘉禾六年(237年),魏國廬江的主簿呂習請求東吳出兵支援他,他作内應。全琮和朱桓共同領兵前往,但到達後,發現事情已經敗露,呂習被斬殺,廬江的魏軍已有準備,勞而無功,兩人隻得領軍撤退,朱桓親自領兵斷後。

當時,在撤退的必經之路上有條溪水,離城一裡,寬三十多丈,深的地方八九尺,淺的也有四五尺,而廬江太守李膺便準備在吳軍渡河時以兵法“半渡而擊之”發動襲擊。

這位太守想得很好,然後登上城樓想觀察一下吳軍什麼時候準備渡水,沒想到看來看去卻看到了令他驚恐的一幕——朱桓的節蓋。想必這位太守應該是參與過當時的濡須之戰的,至少是了解過這場戰争的,是以當他看到朱桓的旗号後,果斷放棄了出戰的打算,可見朱桓的那一戰的軍威有着怎樣的影響力,頗有點“東吳張遼”的味道。

此次出征,全琮是統帥,他見此次出征勞而無功,覺得有些虧了,琢磨了半天,準備把部隊分給諸将,在撤退前在魏國四處偷襲撈一把。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此時已是前将軍,假節的朱桓前往問詢全琮後面有何打算,在得知他已經有所計劃的時候,朱桓怒了,下一步行動都不跟我商議不算,還做出這樣的計劃,這不把我當事兒啊?當即就要和全琮理論。全琮和朱桓共事多年,知道他的毛病,也怕這個,當時正好孫權派偏将軍胡綜傳達指令,參與軍事,全琮便不厚道地把責任全推給了他:

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

主公讓他來督軍,都是他幹的!

全琮估計本意也是甩個鍋,以免朱桓糾纏不休,但沒想到這次闖禍了。這次看來朱桓是真的是氣瘋了,恨得不得了,回去就準備找胡綜來解恨。還在胡綜到營門口時吩咐左右:

我縱手,汝等各自去。

我一揮手,你們就退下去。

沒想到其中有一個人見此情景擔心出事兒,就轉身去跟胡綜說了。都是同僚,這位的脾氣誰不知道,這還了得,簡直就是鴻門宴啊,胡綜聽完轉身就跑了。

這邊朱桓滿心怒氣地出門迎接,卻發現胡綜早已不見人影,不用想,就是自己人做的了。朱桓這下徹底爆發了——老子要洩憤,你反而給老子再堵一把是吧?于是,他轉身就把那個人給砍了,參軍見此一驚心說壞事,将軍瘋了!趕忙上來勸阻,卻不想撞到槍口上,朱桓都不聽他的,手起刀落,他無緣無故成了第二個朱桓洩憤的犧牲品。這下誰都不敢勸了,都躲得遠遠地。

朱桓雖然剛才兩下砍完後心裡爽快多了,但事後冷靜下來後知道自己闖禍了,于是,借口自己癫狂病發作,被孫權接回建業調養。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吳國和蜀國的情況不同,蜀國那邊諸葛亮總攬軍政大權,是以魏延出事兒總是諸葛亮居中調節。而東吳這邊,誰當都督都是我最大,是以還得孫權來。而孫權得知事情經過後,雖然知道朱桓犯了軍法,但由于愛惜他的才華,念想他以往的功績,也沒有治他的罪。經過幾個月的調養,朱桓準備回中洲,孫權親自送他,并對他說:

今寇虜尚存,王塗未一,孤當與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萬人專當一面,以圖進取,想君疾未複發也。

說明孫權很了解朱桓的個性,這次為了照顧他,準備專門給他撥五萬人,讓他獨自領軍,可自行友善,這樣他應該就不會再發病了。

朱桓也知道這是老大在照顧他,但還是不忘狂人本色:

天授陛下聖姿,當君臨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當自愈。

雖然拍了孫權馬屁,但還是不忘表示,你要是對我委以重任,那我的病肯定就能好了。

孫權不知聽了這話作何感想,恐怕也是哭笑不得吧,畢竟是東吳難得的大将,狂點就狂點吧。

要說孫權照顧朱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桓這個人輕财重義,善于供養士卒和贍養其親屬,所得的賞賜都與将士們共享,是以深得将士們及其家屬的喜愛(是不是又有點眼熟?)。而且,朱桓還有着超強大腦,任何人見一面,幾十年都不會忘,他手下一萬人,不僅這一萬人他都叫得出,就連他們的妻子兒女也都認識,這也難怪朱桓病重的時候,全營上下都為他擔憂了。

赤烏元年(238年),朱桓病死,享年六十二歲,家無餘财,孫權親自資助他辦後事。而他的部下不論男女,無不為其痛哭。

朱桓作戰勇猛果斷,遇敵不亂,頗有大将風範。在與曹魏兩員大将曹仁、曹休作戰中都立了大功,更因為濡須一戰使魏軍為之膽寒,可以說是吳軍中為數不多的能與曹魏周旋的大将。雖然為人狂傲不羁,但輕财重義,頗有國士之風,确實是東吳能排得上号的名将。

歡迎點選 連結 發現和探讨更多榜單内容哦~

東吳魏延,高傲好強恥為人下,然大破曹仁,謀取曹休,令曹魏忌憚

作者:大男孩寅申,本文圖檔和資料皆來源于網絡和94版三國演義,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歡迎點選下方 了解更多 來 衆推風雲榜 暢聊風雲變幻,共推精彩見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