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作者:蔡百万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交战不休,季汉时期除了刘备,前有诸葛亮,后有姜维,数次北伐给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使得雍凉一带马不歇鞍,兵不卸甲。

而在东吴与曹魏的交战中,让人印象较深的一直是曹魏压进更多,而东吴北伐较少,特别是张辽在时,更是打得东吴抬不起头来,还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但实际上,东吴也有多员名将能抗击曹魏,让曹魏不可小觑,像是陆逊、丁奉。除此以外,东吴也有一员大将给曹魏留下了不小的阴影,让曹魏忌惮不已......「链接」

这位能让曹魏忌惮的名将就是东吴大将朱桓。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在孙权刚接替孙策统领江东时被孙权启用,被任为余姚长。

朱桓在任上十分称职,即便有大规模的疾病疫情发生,也能有效分配人手去治疗和配送粥餐,因此很受人们爱戴。其后,又被任命为荡寇校尉,统管吴、会稽两郡的军队,他收散士卒,仅一年时间就把手里的兵从两千变成了一万。后来,丹阳、鄱阳的山贼起兵叛乱,场面一度不可收拾,而他领兵到了就平定了,因功升为裨将军,封新城亭侯。

可以看出,这名大将文治武功都很有水平,妥妥的东吴良才,将大有可为。但可惜的是,凡事都很难有完美的,而这个人才也有个毛病——争强好胜。

三国之中,颇有知名度的魏延我们都知道就是性格高傲,脾气不好,曾和同事杨仪大动干戈,和老员工刘琰闹得不可开交,就连诸葛亮不采用他的进兵策略都遭到了他的讽刺,可见这个人傲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当时人人都避其锋芒。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然而和朱桓比起来,魏延档次就差多了,这位傲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也就是说,这人一碰到带兵出战,只要受人管制,不能按自己意思行动的话,轻则埋怨发怒,重则操刀砍人(下面会说到)。

要说傲的人大多有才,这倒真不假,朱桓敢这样傲确实是有资本的。

黄武元年(222年),夷陵之战刚结束,魏国就大举伐吴,东吴三方受敌,有一路就是大司马曹仁,率领几万步骑进攻濡须,濡须守将正是朱桓。

曹丕这次对东吴可是有备而来,虽然陆逊没有追击刘备及时收兵守御,但曹丕还是大举伐吴了。荆州那边朱然被曹真引大军围城狂攻,曹休那边又大破吕范,东吴两线溃败,可以说曹丕险些得逞,但幸好,濡须这边出了奇迹。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老将曹仁这回玩了把新鲜的,本来是去攻打濡须,他却来了个声东击西,佯作要攻打羡溪,蒋济带着兵就奔羡溪去了。这回朱桓没能看出其中门道,分兵去支援羡溪,军队出发不久,突然探子来报,曹仁数万兵马离濡须仅有七十里了。朱桓一听立马明白过来了,赶快派人叫支援羡溪的部队回来,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转眼曹军压境,而自己身边仅剩下五千人马。

城中诸将得知消息后都惶恐不已,一时间人心惶惶。而这时正是大将发挥自己本领的地方,朱桓召集诸将,发表了自己的战前动员:

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

那意思说,两军交战,兵不在多,在乎将之调遣。你们看曹仁用兵能和我比吗?(口气够大)兵法说我军只有敌方一半而能加以阻挡,讲的是在平原作战,没有城池可守,胜负取决于众将士是否够勇敢、共进退。而他曹仁根本不是智勇足备的将领(够损),他的士卒不仅胆怯还千里跋涉,人困马乏,而我们占据高大坚固的城池,依据南江北山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打主场,简直就是百战百胜的优势。就算他曹丕自己来也不怕,何况他曹仁(够狂)?

接着,朱桓便下令城上偃旗息鼓,向曹仁示弱,就等他曹仁来攻。

曹仁这边前面安排得都挺顺畅,成功迫使朱桓分兵,但这里就开始玩昏招了。曹仁派亲儿子曹泰突袭濡须城,自己领一万人坐镇橐皋[tuó gāo],这没什么毛病。但问题在于,他也分了五千兵,让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人乘坐油船去袭击中洲,也就是朱桓部众的妻子儿女所在的地方。

攻打敌人家小所在的薄弱之处,正是兵法上所讲攻敌所必救,能有什么问题?这就让谋士蒋济来给你讲讲:

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

敌军在西岸,将船列于上游,现在如果分兵打位于下游的沙州岛,那无异于自取败亡。

看到了吧?蒋济已经看出如果打沙州岛,那上游的敌军肯定不会无视,容易被敌人在上游顺流而下关门打狗,这是自取其败的出兵方式,劝曹仁不要这样做。但曹仁不管,自以为兵多,根本不听。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朱桓一看,你自己不来攻城也不说了,在这里也分起兵来了?那这回该轮到我了吧?于是,朱桓充分以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战前预测有多准,他派将军严圭等先领一军去袭击攻打沙州岛的敌军油船,拖住敌军。他亲自领兵对阵曹泰,并突然杀出城来烧了曹泰的营寨,将其击退。

曹泰退了后,攻打沙州岛的常雕等人就尴尬了,此时深入敌后的他们进退两难。朱桓那边又领兵过来与严圭、骆统等人两路夹击,大破曹军,阵斩常雕、诸葛虔,生擒王双,曹军阵亡及淹死的达一千余人,其余三千余人尽皆被俘,朱桓大获全胜。

后来,曹仁也因军中有发生疫病而被迫撤军。

战后,孙权嘉奖朱桓的功绩,封他为嘉兴侯,奋武将军,领彭城相。这一战打得是如此威风,以至于魏军都对这位东吴大将印象深刻。

黄武七年(228年),鄱阳太守周鲂下血本设计引诱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轻易地相信了他,便统率十万步骑到皖城接应周鲂。结果周鲂没见到,却发现了东吴大军,大都督陆逊带领左右都督朱桓、全琮各领三万兵马前来迎击。曹休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但他跟曹仁同学都天真地抱着一个同样的想法——我人多。因此,在中计了的情况下仍不迅速撤离,还寻求与吴军决战,结果被吴军大破于石亭。朱桓趁机献计:

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是不是有点眼熟?同样指出曹休是关系户,同样指出进军路线夹石、挂车,同样准备生擒曹休后,趁虚进攻寿春,割据淮南,再进图许昌、洛阳,借此成就大业,简直就是夹石版“子午谷奇谋(出自《魏略》)”。当然,这里的目标是以消灭曹休有生力量替代了攻取长安。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但结果,也是被陆逊否决了。朱桓当时有没有说陆逊胆怯我们不知道,但从后来贾逵在夹石接应曹休来看,这个计策虽然颇有进取性,但考虑得并不全面。当然,在陆逊引军的追击下,曹休也付出了一万多人和大量辎重的代价,才狼狈逃走。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嘉禾六年(237年),魏国庐江的主簿吕习请求东吴出兵支援他,他作内应。全琮和朱桓共同领兵前往,但到达后,发现事情已经败露,吕习被斩杀,庐江的魏军已有准备,劳而无功,两人只得领军撤退,朱桓亲自领兵断后。

当时,在撤退的必经之路上有条溪水,离城一里,宽三十多丈,深的地方八九尺,浅的也有四五尺,而庐江太守李膺便准备在吴军渡河时以兵法“半渡而击之”发动袭击。

这位太守想得很好,然后登上城楼想观察一下吴军什么时候准备渡水,没想到看来看去却看到了令他惊恐的一幕——朱桓的节盖。想必这位太守应该是参与过当时的濡须之战的,至少是了解过这场战争的,所以当他看到朱桓的旗号后,果断放弃了出战的打算,可见朱桓的那一战的军威有着怎样的影响力,颇有点“东吴张辽”的味道。

此次出征,全琮是统帅,他见此次出征劳而无功,觉得有些亏了,琢磨了半天,准备把部队分给诸将,在撤退前在魏国四处偷袭捞一把。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此时已是前将军,假节的朱桓前往问询全琮后面有何打算,在得知他已经有所计划的时候,朱桓怒了,下一步行动都不跟我商议不算,还做出这样的计划,这不把我当事儿啊?当即就要和全琮理论。全琮和朱桓共事多年,知道他的毛病,也怕这个,当时正好孙权派偏将军胡综传达命令,参与军事,全琮便不厚道地把责任全推给了他:

上自令胡综为督,综意以为宜尔。

主公让他来督军,都是他干的!

全琮估计本意也是甩个锅,以免朱桓纠缠不休,但没想到这次闯祸了。这次看来朱桓是真的是气疯了,恨得不得了,回去就准备找胡综来解恨。还在胡综到营门口时吩咐左右:

我纵手,汝等各自去。

我一挥手,你们就退下去。

没想到其中有一个人见此情景担心出事儿,就转身去跟胡综说了。都是同事,这位的脾气谁不知道,这还了得,简直就是鸿门宴啊,胡综听完转身就跑了。

这边朱桓满心怒气地出门迎接,却发现胡综早已不见人影,不用想,就是自己人做的了。朱桓这下彻底爆发了——老子要泄愤,你反而给老子再堵一把是吧?于是,他转身就把那个人给砍了,参军见此一惊心说坏事,将军疯了!赶忙上来劝阻,却不想撞到枪口上,朱桓都不听他的,手起刀落,他无缘无故成了第二个朱桓泄愤的牺牲品。这下谁都不敢劝了,都躲得远远地。

朱桓虽然刚才两下砍完后心里爽快多了,但事后冷静下来后知道自己闯祸了,于是,借口自己癫狂病发作,被孙权接回建业调养。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吴国和蜀国的情况不同,蜀国那边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所以魏延出事儿总是诸葛亮居中调节。而东吴这边,谁当都督都是我最大,所以还得孙权来。而孙权得知事情经过后,虽然知道朱桓犯了军法,但由于爱惜他的才华,念想他以往的功绩,也没有治他的罪。经过几个月的调养,朱桓准备回中洲,孙权亲自送他,并对他说:

今寇虏尚存,王涂未一,孤当与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万人专当一面,以图进取,想君疾未复发也。

说明孙权很了解朱桓的个性,这次为了照顾他,准备专门给他拨五万人,让他独自领军,可自行方便,这样他应该就不会再发病了。

朱桓也知道这是老大在照顾他,但还是不忘狂人本色:

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

虽然拍了孙权马屁,但还是不忘表示,你要是对我委以重任,那我的病肯定就能好了。

孙权不知听了这话作何感想,恐怕也是哭笑不得吧,毕竟是东吴难得的大将,狂点就狂点吧。

要说孙权照顾朱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桓这个人轻财重义,善于供养士卒和赡养其亲属,所得的赏赐都与将士们共享,因此深得将士们及其家属的喜爱(是不是又有点眼熟?)。而且,朱桓还有着超强大脑,任何人见一面,几十年都不会忘,他手下一万人,不仅这一万人他都叫得出,就连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都认识,这也难怪朱桓病重的时候,全营上下都为他担忧了。

赤乌元年(238年),朱桓病死,享年六十二岁,家无余财,孙权亲自资助他办后事。而他的部下不论男女,无不为其痛哭。

朱桓作战勇猛果断,遇敌不乱,颇有大将风范。在与曹魏两员大将曹仁、曹休作战中都立了大功,更因为濡须一战使魏军为之胆寒,可以说是吴军中为数不多的能与曹魏周旋的大将。虽然为人狂傲不羁,但轻财重义,颇有国士之风,确实是东吴能排得上号的名将。

欢迎点击 链接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东吴魏延,高傲好强耻为人下,然大破曹仁,谋取曹休,令曹魏忌惮

作者:大男孩寅申,本文图片和资料皆来源于网络和94版三国演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