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易見,君難見,蘇轼對誰如此不舍?

作者:大宋有東坡

因為皇帝聽不進他的意見,蘇轼心情有些郁悶,但到了杭州之後,很快就被這裡的青山綠水蕩滌了心中的塵埃,交了很多朋友。

杭州天下文采風流之地,才子佳人數不盡,高僧大德隐西湖,到這裡,蘇轼的人生,仿佛進入了新世界。

沒多久,有個人,因為五次上書議論青苗法的弊端,也惹毛了王安石,盡管神宗皇帝很愛惜他的才華,但也不得不把他外放。

他是陳襄。福建侯官人,後來這裡還有林則徐,嚴複,林徽因等名人。陳襄生于1017年,正好比蘇轼大了20歲。

遠離京城是非之地,到杭州任知州的時候,他已經55歲了。

在那個年代,其實已算個老頭子了。不過,也可以這樣說,是杭州再次激活了他的激情,使他有了第二春。

他在這裡遇到了蘇轼。

蘇轼是通判,這個官,是知州的副手,還包含有監督知州的意味。但陳襄和蘇轼,都對王安石變法意見很大,他們政見相同,是以,在杭州處理公務,配合默契。

更關鍵的是,他們趣味相投,互相了解之後,成了好朋友,忘年交,完全沒有上下級之間的隔閡。

天易見,君難見,蘇轼對誰如此不舍?

(杭州老照片)

如果隻翻正史,大而論之,我們難以在他倆的傳記裡,看到他們的情誼,幸好,兩人遊山玩水,唱和往來,你送我一首詩,我送你一首詞,留下很多墨寶,使後人們能夠從中一窺他們的快樂。

《中和堂木芙蓉盛開,戲呈子瞻》:

千林寒葉正疏黃,占得珍叢第一芳,

容易便開三百朵,此心應不畏秋霜。

《和子瞻通判在告中聞餘出郊以詩見寄》:

郊原綠意動遊人,湖上晴波見躍鱗。

間逐牙旗千騎遠,暗驚梅萼萬枝新。

尋僧每拂題詩壁,邀客仍将滬酒巾。

寄國文園何所苦,且來相伴一行春。

蘇轼等六人詞傳 ¥69 購買

蘇轼呢,也有很多詩是寫給陳襄的,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隻說,當陳襄要調往陳州當知州時,蘇轼寫了哪些詩句,表達自己的不舍之情:

錢塘風景古來奇,太守例能詩。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裡。使君能得幾回來?便是樽前醉倒更徘徊。

且盡一樽,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臨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同是天涯淪落人,卻能在杭州遇到知己,他們的友情,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世間漂亮的地方很多,當中如果沒有讓人心動的故事,清風明月,水落石出,也隻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