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微網誌大V葉某某發了一則關于食鹽的微網誌。該條微網誌中稱,食鹽中普遍含有一種“抗凝結”的化學物質“亞鐵氰化鉀”,“高溫下發生分解,放出氮氣,生成氰化鉀和碳化鐵”。衆所周知“氰化鉀”是有劇毒的,該條微網誌也是以迅速傳播。截至6月8日下午4時,僅點贊就有了近18000個。該大V在微網誌中還呼籲大家“買鹽的時候小心些”,但跟着一句“外出吃飯呢”的設問,又讓網民緊張不已。

△圖為微網誌大V葉某某釋出的微網誌。
我們吃的食鹽中真有如此有毒化學物?上海辟謠平台記者核實發現,這是一個“老謠”了。上海辟謠平台在2017年就針對相關網絡傳言進行了辟謠,但該謠言卻一直在社會上傳播,并成為各種自媒體營銷号炒作的話題之一。搜尋發現,除了上述微網誌大V的“亞鐵氰化鉀高溫會生成氰化鉀”的說法之外,一些公衆号還言之鑿鑿說“我國含亞鐵氰化鉀的食鹽數量超過90%”“亞鐵氰化鉀不允許在國外使用”“我國過量添加亞鐵氰化鉀”等等。
事實上,上述說法均為不實的謠言。
亞鐵氰化鉀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又叫黃血鹽鉀,化學式是K4[Fe(CN)6],用于食鹽生産,主要目的是防止食鹽結塊,且常用于生産更容易結塊的岩鹽。按照我國的《食用鹽國家标準》(GB5461-2000),亞鐵氰化鉀是被允許添加的化學物質,其添加标準是不得超過每千克10毫克。
亞鐵氰化鉀有毒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稱,根據動物試驗,亞鐵氰化鉀口服劑量達到每千克體重25毫克時,動物還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在此基礎上,JECFA用了1000的安全系數,把針對人的安全上限,即每日允許攝入量(ADI)設定為0.025毫克/千克體重。也就是說,一個50公斤的成年人,如果每天吃1.25毫克亞鐵氰化鉀,是安全的。而通常家庭購買的食鹽為200克/包,按照添加量的上限來計算,一包食鹽裡最多隻有2毫克亞鐵氰化鉀。也就是說,即便一天吃下半包鹽,亞鐵氰化鉀的攝入量也不至于超标。
與此同時,亞鐵氰化鉀也并非隻有我國在使用。歐盟制定的亞鐵氰化鉀添加量上限為20毫克每千克,是中國标準的2倍;美國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鈉(與亞鐵氰化鉀性質相似,同屬抗凝結劑),限量基本和中國一樣。記者找到某品牌英國進口鹽中,也使用亞鐵氰化鈉作為抗凝結劑。是以,“隻有我國使用”“過量添加”等說法也純屬無稽之談。
△某品牌英國進口鹽中,也使用亞鐵氰化鈉作為抗凝結劑。
此外,即使加醋,油炸和爆炒都不用擔心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會分解成氫氰酸、氰化鉀。因為,亞鐵氰化鉀中的氰根和鐵的結合力非常強,穩定性很高,要将近400℃才有可能分解産生氰化鉀。400℃什麼概念呢?家庭的烹饪溫度一般在100℃至200℃之間,烘烤溫度在250℃以内。經過400℃的烹調,不粘鍋的表面可能已經融化、大多數的食物也都焦了。
建議網友切莫再輕信、傳播這個謠言了,更不要聽“氰”色變。如果對“亞鐵氰化鉀”仍有顧慮,亦可以選擇不加這類添加劑的湖鹽和海鹽。
欄目主編:毛錦偉 文字編輯:毛錦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