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各種農民起義烽煙四起,隋炀帝丢了大半江山,中央權柄喪盡。不過以骁果軍為基礎的隋軍占據江都,仍為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然以北人為主的骁果軍思鄉心切,不願與楊廣滞留江都。 于是骁果武贲郎将司馬德戡勾結化及弟弟宇文智及,推宇文化及為首,圖謀造反。宇文化及本想安安心心做個奸賊而不得,被推到了曆史前台。是以化及猶豫畏懼,但最終走上弑君之路。

宇文化及殺楊廣後,順從骁果軍的民意,離軍西歸。這次弑君西歸影響巨大。雄踞江都的隋軍勢力蕩然無存,杜伏威、李子通和沈法興争奪地盤。杜伏威成為最終赢家,又投降唐朝,為大唐統一做出巨大貢獻。 宇文化及西歸,遭遇了義軍最強一支李密的瓦崗軍。 當時的李密屢敗隋軍,可謂聲名煊赫,衆望所歸。李密西面是王世充的随軍,東面是宇文化及的骁果軍,兩面受敵,處境危險。 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這是個重要問題。李密選擇了曾經的手下敗将王世充,接受了楊侗的策封,傾盡全力與宇文化及開戰。
隋末最強的義軍就這樣與隋朝最精銳部隊骁果軍在童山激戰,最終兩敗俱傷。 李密雖勝了,但元氣大傷。瓦崗軍土崩瓦解,此後于邙山之戰被王世充打垮,多數将領投降王世充,李密逃關中投降唐朝去了。諸侯割據格局轉向了李淵、王世充和窦建德三足鼎立。 而宇文化及更慘,精銳喪盡,四處逃竄,被李神通和窦建德輪番痛擊。宇文化及最終稱帝,過了一回皇帝瘾,就被窦建德斬了。
宇文化及禍亂朝綱,為非作歹,十足的奸賊小人。才能平庸,屢戰屢敗,十足的廢柴。但他卻被曆史洪流推向前台,誅殺楊廣,重傷李密,自己也過了皇帝瘾,真正曆史洪流中的攪屎棍。不過他在客觀上為大唐統一作出了極大貢獻。 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自己兩兒子承基、承趾一起被窦建德斬首。但他臨死前不僅沒怨恨窦建德,反而說道:“不負夏王。”可謂惺惺相惜,人生也有一兩個閃光點,我們也可知道夏王窦建德非常得民心。 可惜李密、窦建德、王世充、杜伏威這些豪傑,最終都隻能成為大唐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