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10月30日釋出,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已經形成萬噸級的工業生産能力,獲得首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産品證書。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次的研究以及與合成澱粉的差別。

01,關于這個題目

題目有一定的誤導,大家要在看“熱鬧”的同時看下“門道”哈。

1,【首次】實作一氧化碳到蛋白這個宣傳是不合适。

從一氧化碳到蛋白,是本研究所用菌株的特點,該菌株1994年由ABRINI J 從兔糞便中分離,其特點就是:可以用一氧化碳作為底物。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2,本研究的優勢在于改良菌株的合成效率

新聞上說

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關鍵技術,大幅度提高反應速度(22秒合成),創造了工業化條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質收率最高85%的世界紀錄。

具體手段可能是誘變,基因工程等方法(畢竟2013年José M已經解讀了其基因組)。

3,很多人可能會和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相比,但是其實這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内容,合成澱粉難了n個數量級。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發酵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有機合成。

02,何謂發酵?

其實,提到從無機化合物到有機化合物這個過程,學化學的人會想到化學合成,而學生物的人會想到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是自然界最廣泛的反應之一,尤其是植物和微生物廣泛存在,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光合作用,就是用植物或者微生物細胞,将二氧化碳和水固定下來形成有機物。

而發酵自然也是生物合成的一大過程,隻不過很多時候,人們容易把發酵局限在了“分解、降解”領域,比如我們日常的酒、醬油都是發酵産物,就連我們的饅頭一樣是發酵的,可以說,發酵領域是生物學科下的一大門類,包括著名的茅台院士,也是做發酵的,領域是“白酒釀造工藝”。

其實,發酵的總體定義更應該是:

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制備微生物菌體本身、或者直接代謝産物或次級代謝産物的過程。

03,生物合成蛋白質

這次提到的從一氧化氮合成蛋白質,是個發酵過程,本質上就是生物合成。研究人員采用的是乙醇梭菌。

我們剛好有他們發表的文章,如下,發表于《動物營養學報》的一篇文章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該文章的機關是新聞裡提到的農科院和普朗生物公司,也有新聞中采訪到的薛敏博士。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從薛敏研究員的專利來看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她主要從事的是飼料相關領域研究,這也和本次報道的合成蛋白質相關,因為蛋白質是飼料中的重要成分,也是衡量飼料品質的一大因素。在該文章,很好的為我們揭秘了這次新聞報道的内容: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我們從中可以得出:

1,乙醇梭菌本身是一種發酵菌體( 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ABRINI J于1994年發現,這是當年論文裡的菌株(Archives of Microbiology,影響因子2.3,中科院4區)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2,乙醇梭菌本身可以用一氧化碳(CO)作為原料來進行液态發酵。

這在1994年ABRINI J 發現該菌株的時候就報道了其特性,題目明确寫着:

an anaerobic bacterium that produces ethanol from carbon monoxide

一種可以從一氧化碳産生乙醇的厭氧菌。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ABRINI J 測試了其底物(substrates),發現可以用一氧化碳,氫氣,二氧化碳等。

當用一氧化碳作為底物的時候,其合成産物效率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3,這種成分的應用價值在于:獲得高蛋白質生物飼料原料乙醇梭菌蛋白。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新聞的研究并不是創造了新菌株,而是改造菌株,em,這是生物工程裡的基本操作。

04,課題組做了什麼?

這一點,我們隻能從新聞中來管窺。

1,進行了細菌改造

中國農科院飼料所與北京首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多年聯合攻關,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關鍵技術,大幅度提高反應速度(22秒合成),創造了工業化條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質收率最高85%的世界紀錄。

從這段新聞,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應該是對這個工程菌進行改造,提高了合成效率,當然具體改造過程,肯定是專利。

2,描述了生物工程概念

該項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業尾氣和氨水為主要原料,“無中生有”制造新型飼料蛋白資源乙醇梭菌蛋白,将無機的氮和碳轉化為有機的氮和碳,實作了從0 到1的自主創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不用看,生物工程都是這麼描述的,你甚至可以來形容任何一個生物過程,比如放屁對于人來說就是“無中生有”過程,因為你吸入的是氧氣,最後在人體代謝後生成了二氧化碳。

後半段可以看一下,就是有知識産權。而作者在那篇文章中也介紹到了和新聞一樣的内容:生産一萬噸乙醇可以獲得1500噸菌體蛋白。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05,與合成澱粉的差別

大家容易将這個内容和合成澱粉進行比較。但是,個人認為,這二者還是有差別的。

合成澱粉最大的優勢在于,脫離了細胞的存在,直接用有機的辦法來催化,這也是有機合成近些年來的重大突破,是以相關研究發表在了《Science》上。

反過來,你要是用生物學的手段來做,就沒那麼吸引力了,一個舉世皆知的光合作用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單細胞生物也可以光合作用啊,根本不需要什麼有機合成,給點光和水加二氧化碳就滿足了。

同樣,人工合成氨難度很大,需要專門的工廠裝置,可是自然界利用氮氣的植物都有呢,比如根瘤菌。

我國首次實作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這與合成澱粉有差別嗎?

反正,除了個别單質(比如碳),真的很少聽說某種化合物生物無法代謝的。

而這次是一種發酵技術,通過一種菌種改進,提高了其合成蛋白效率,依然屬于傳統生物工程的一環。

如何評判,我相信聰明的你一定看得出來。

[1]魏洪城,郁歡歡,陳曉明,晁偉,鄒方起,陳沛,鄭銀桦,吳秀峰,梁旭方,薛敏.乙醇梭菌蛋白替代豆粕對草魚生長性能、血漿生化名額及肝胰髒和腸道組織病理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8,30(10):4190-4201.

[2]ABRINI J,NAVEAU H,NYNS E J,et al,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sp. nov.,an anaerobic bacterium that produces ethanol from carbon monoxide[J].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94,161( 4) : 345-351.

[3]Bruno-Barcena, J. M.; Chinn, M. S.; Grunden, A. M. (2013)."Genome Sequence of the Autotrophic Acetogen 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 JA1-1 Strain DSM 10061, a Producer of Ethanol from Carbon Monoxide".Genome Announcements.1(4): e00628-13–e00628-1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