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1976年是充滿悲傷的一年,一月周恩來總理去世,九月毛澤東主席去世。兩位偉人為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設嘔心瀝血,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偉大領袖。面對他們的離世,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片悲痛的氛圍之中。雖然人固有一死,但是依舊希望他們可以再多一些時間。

他們的病痛與多年的勞累脫不了幹系,他們為人民為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正是前輩們負重前行,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多想讓偉人們目睹現在的中華大地,一條巨龍正雄踞在東方。祖國日益強大,一舉成為世界強國,人民再不會受到不公的對待。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病重期間毛主席淚如泉湧,說出了生平的一大憾事,至今還沒實作。那便是台灣問題未能解決,最終成為了毛主席心中的一大憾事。毛主席絲毫不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他無時無刻不在挂念着國家和人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一、悠久曆史</h1>

早在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兵抵達台灣,台灣就此登上曆史舞台,有關史料記載開始提及台灣。當時發生了一件著名的事情是衛溫浮海求夷洲,夷州指的便是台灣地區。這是曆史上第一次意義重大的航海行動,不僅突出航海技術的成熟,而且證明了大陸與台灣的聯系。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隋炀帝時期,朝廷三次派人前往台灣,意在安撫百姓。随後,大陸與台灣開始進行小型貿易活動,這是一次曆史性的進步。這無疑是在為後續的管轄做鋪墊,雖然各朝各代的制度規定各不相同,但是在台灣的問題上卻難得一緻,甚至像一場持久的接力戰。

唐宋時期,百姓常年深受戰亂的痛苦,沿海居民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向台灣移居。一時之間,台灣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好地方。台灣的人口迅速增加,與大陸的聯系日益密切。到達台灣的人們帶去了自己的耕種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引領着台灣的發展,兩者之間互相成就。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元朝時期,朝廷加強了對台灣的控制力度,開始建設“巡檢司”,這是對于台灣管轄的雛形。起初,忽必烈在台灣招收新兵,但是念及他們遠離家鄉便又将他們釋放回家。實際上,這是忽必烈籠絡人心的方法之一。

明朝時期,大陸與台灣的友好往來達到巅峰,經濟、文化等方面互相融合,一片祥和的景象。移居到台灣的人們無不安居樂業,并且幫助台灣建立完整的農業、手工業、畜牧業的經濟體系。随着時代的發展,中國确立了對台灣的正式管轄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清朝時期,康熙皇帝以武力方式統一台灣,平定叛亂。朝廷對于台灣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積極争取台灣群眾的心,所派遣的駐軍與百姓和平相處其樂融融。這一時期開始發展台灣的文化和教育建設,儒家思想成為教育的重點,并且開始進行科舉考試以選拔人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二、殖民時期</h1>

台灣本是一片樂土,奈何卻被一群侵略者牢牢地盯上了。16世紀時,西班牙和荷蘭開始侵占台灣部分地區,最終被趕走。鴉片戰争後,台灣的一些地區相繼被迫開放。直到甲午戰争爆發,台灣的危機才真正到來。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甲午戰争中清政府不幸戰敗,台灣是以被割讓給日本,開始了長達50年之久的殖民時期。台灣部分群眾和清軍不甘心淪為亡國奴,多次進行反抗。他們沒有彈藥糧草,沒有支援部隊,但是依舊滿懷信念與侵略者鬥争。

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沒能留下性命,但是應該受到萬世敬仰。日本侵略者在台灣期間殘害人民,屠殺了許多同胞。五十年間,台灣人民的反抗從未停止,他們将自己的愛國情懷溢于言表,堅決守護中華民族的氣節。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直到抗日戰争勝利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将台灣歸還給中國。五十年的黑暗時光就此結束,許多群眾喜極而泣,這其中的磨難隻有他們心知肚明。但是台灣問題并沒有就此結束,台灣始終是祖國母親的孩子,任何人不能動搖這一觀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三、終成遺憾</h1>

抗日戰争結束後,國共兩黨開始進行内戰。解放軍集中兵力,發揮優勢,巧妙地殲滅敵軍。盡管在各方面武器遠不及國民黨軍隊的情況下,解放軍依舊取得了一次次勝利。随着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的爆發,國民黨政權不複存在。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這是一場人民的戰争,人民普遍支援共産黨并且積極幫助解放軍保障後勤資源,這樣得民心的部隊怎能不赢得勝利?蔣介石戰敗後,帶領一些部下逃跑到台灣,開始向美國靠攏。台灣和大陸再次陷入分離割據的狀态,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毛主席本想一舉消滅國民黨殘餘勢力,避免他們暗中作祟。奈何新中國成立在即,大大小小的事務急待處理。國家的建設成為重中之重,如何在戰後把握好經濟複蘇才是關鍵。于是,毛主席隻能暫時放棄這一想法,卻沒想到成為最大的遺憾。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蔣介石并非安穩度日之輩,他與美國一直保持着合作關系,甚至想要在開國大典上制造事故。當然這隻是他的想法,開國大典依舊順利舉行。毛主席深谙蔣介石與美國之間的小動作,于是在中美建交的前期便指出這一問題,希望美國停止對台灣問題的介入。

随着抗美援朝戰争發生,國家的視線轉移到邊境地區,大部分解放軍前往支援。對于台灣方面的關注慢慢減少,蔣介石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建國初期曾經出現過許多錯誤道路,毛主席最終沒能完成心願。台灣問題一直持續到今天,台灣永遠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四、總結</h1>

毛主席一生都在緻力于為人民謀福利,他一直擔心着台灣問題,遺憾自己沒能解決。相信台灣問題總有一天會不複存在,台灣和大陸再不會彼此分離。中華民族從不會畏懼困難,從抗戰到内戰,人們絲毫沒有退縮。疫情目前,衆志成城,共同将中華大地變成最安全的地方。

毛主席的上司是至關重要的,他帶領着中國走向正确的道路。他一次次出其不意的戰術指揮使得戰争勝利,毛主席是偉大的領袖,是人們最敬佩的人。正是國家不斷地湧現出優秀的上司人,經濟等方面才會不斷地蓬勃發展。并不是誰都能勝任上司的位置,向毛主席緻敬。

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流淚感歎,台灣問題是自己心中一大憾事一、悠久曆史二、殖民時期三、終成遺憾四、總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