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構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在瓊舉辦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見習記者 王妤心泓

目前,面對世界格局的深刻複雜變化,中國正加快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将怎樣建構新發展格局,建構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将給世界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建構新發展格局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出哪些新需求,成為國内外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此背景下,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銀行、中國日報社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的“建構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10月30日在海南海口舉辦。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和20多個省、市、自治區,日本、南韓、新加坡、高棉、馬來西亞、美國、英國、德國、比利時、瑞士、挪威等國家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等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會。

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馮飛在緻辭中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海南正着力打造國内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彙點,将做強國家賦予的自貿港戰略功能,做好吸引和配置全球資源的“反應爐”,成為擴大國内消費的重要戰略支點。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周樹春指出,“開放”作為新形勢下中國“最大的改革”,是中國新的競争優勢。要把塑造和傳播中國作為“世界之中國”的“開放大國”形象當作一項具有新的特殊意義的重要任務,不斷闡釋好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支援者”“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者”“全球發展公共産品提供者”的形象,為中國建構新發展格局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在緻辭中表示,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重要工作。中國正積極從能源、生産、消費、資金等多個方面着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國銀行着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一系列綠色金融産品,開展了服務創新,計劃未來5年對綠色産業提供不少于1萬億元的資金支援。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連,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中國會始終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則,處理與世界各國的關系。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緻辭演講中表示,中國着力建構新發展格局,堅定推動高水準開放,既是擴大内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推動全球經濟穩定與複蘇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推進經濟全球化程序的戰略抉擇。第一,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仍處于經濟轉型更新的關鍵時期,短期面臨較大壓力,但中長期蘊藏着巨大潛力;中國産業結構優化調整将形成巨大市場空間;中國市場潛力的釋放是全球市場的重大利好。第二,中國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将推動高水準開放與高品質市場經濟的融合,将以制度型開放推動建構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将加快推進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序。第三,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預計未來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仍将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與動力源。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應對全球性危機的嚴重沖擊,需要共商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

11月1日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建院30周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改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夢奎指出,中改院立足海南,經過30年來的努力,已經成為在全國有相當大的影響、在國外也有知名度的中國改革智庫。今天,中國的發展已經和外部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世界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這個日益發展的大經濟體。面對國際格局深刻複雜變化,中國唯有堅定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堅持高水準開放,才能順利地實作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标。

在全體大會上,與會專家圍繞“中國建構新發展格局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展開研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指出,加快實作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首要任務,為此要處理好繼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與重視優化科學發展大環境的關系、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的關系、政府财政投入與社會多元投入的關系、新型舉國體制與創新生态系統的關系、科技創新人才隊伍鞏固數量優勢與優化結構的關系、對外關系上自主安全與開放合作的關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王超提出,中國将繼續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擴大國際合作空間,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指出,新發展格局要求真正的創新與合作,要求高水準開放,要求保持中國對外投資的能力。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改革開放40年,中國實作了三個可持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的社會穩定、可持續的制度支撐。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要建構新格局,還是要依靠改革。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國内大循環不僅是擴大内需,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供給側實作自我科技創新,以解決現在的短闆問題。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南韓局局長芮澤指出,如果中國成功将國内需求轉向消費,同時在未來10年保持4%至5%的增長率,中國的消費者可以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指出,雙循環的新戰略會改變自身發展的驅動機制和對外部的影響,但不同于發達國家的後工業化模式,不能走産業轉移出去的結構調整。

本次論壇還圍繞“大變局下的國際經濟金融走勢”“建構新發展格局下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國開放大趨勢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大國關系走向”“老齡化社會的政策與制度安排”等展開研讨,并開設了“建構新發展格局中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共建藍色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國際研讨會”“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論壇”“建構新發展格局下的東北對外開放專家座談會”等專題研讨。

(光明日報海口11月1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2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