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拍照,更準确來說,我喜歡拍花。

雨後(三星)
網上攝影教程很多,但經常發現看不大懂,或者需要邊問度娘邊啃術語。對一個不愛背術語理論的人來說,還是自己動手自己感受自己總結更實在些。
雖然手機拍照遠遠比不上單反專業,但它最大的好處:輕、便捷!更何況,技巧不足的話,用單反也不過是拍出手機效果而已。
從我個人體會而言,先從相對靜态的場景練手,比如建築、花草、擺拍等。大緻總結為這幾方面:
<h1>1、拿穩、防抖、對好焦
</h1>
這是拍一張照片的最最基礎一步。拿好手機,手别抖!至少先把照片拍不糊了,再談發朋友圈吧?
當然怎麼拿得穩看你自己,反正我是這樣……
有欄杆靠上去還可以更穩
我們看東西時會有視線的焦點,手機也一樣。對好焦,才能拍得清想要拍的東西。
手機的自動對焦和調光一般會是在中心,當然也可以手動點一下螢幕想要對焦的地方(不同手機可能不一樣),對焦和調光的框框會跟着調整。
TIPS:按下拍照之後,再保持一下,等一等再動。手機處理圖像也要時間嘛,有些人感覺“明明對好焦了看到很清晰拍出來不知道為什麼又糊了”,很多時候就是這個小瞬間的原因。
<h1>2、大景保持平穩,小物靠近一些
大景比如地平線、海平線、建築物等,拍歪了不覺得很想把照片扶正嗎?(比薩斜塔另算,特意構圖另算……)
有輔助線功能的手機可以開啟輔助線,沒的話就憑感覺,多練吧。
正一點舒服多了,不過整體色調需調
海平線
如果是小物品,比如花草、食物、擺設等,可以靠近一些拍特寫,展現花草的紋理、食物的色相、擺設特色等等。
被我媽吐槽過,“以為你的花都那麼大朵呢”
看得餓
<h1>3、找好光線,光線很重要!
無論用的是什麼裝置,光線都是攝影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手機在這一點上受限很大,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花掉。是以在用手機拍照的時候,盡量尋找足夠的光線,特别是充足的自然光線。
比如說晴天比陰天好、夜晚開燈比不開燈好……
另外,光線也有各自的“特性”,比如早晨與傍晚的光線就比中午白晃晃的強光要柔和得多,拍出來的照片會更顯得自然舒适。
白天的光線使畫面更加自然
黃昏的光線非常柔和(但構圖哭)
TIPS:不要用閃光燈!光線不足的時候多開燈或增加其他光源,甚至甯願不拍,也不要拍出來的是白慘慘的詭異照片……
<h1>4、練構圖,但别太糾結
構圖是什麼?就比如一個人,怎樣穿搭才最顯得好看?而構圖就是怎樣把想拍的人、物、景等拍得更好、更吸引人。
構圖是個大話題,也是個永恒的讨論題。然而沒有絕對完美的構圖,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并不一樣。
而且拍照是為了捕捉、記錄那一瞬間的情緒,不是為了規則性的構圖,是以不要太死闆!老實說,我很多時候就是靠感覺。
不過對于新手來說,還是可以練練這幾種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的構圖:
1)對稱
适用于如建築的水準對稱、建築與倒影的垂直對稱等。
建築的對稱,特别是傳統建築,顯得氣勢
建築細節上的對稱
建築與倒影的對稱
2)三分線
将拍照的“主角”放在畫面的三分線或其交點上,能給人比較舒服的視覺感受。
有些手機有構圖線功能,可以調出來輔助拍照。
(這兩張是相機拍,這裡隻聊構圖)
花在三分線的交點上
基本靠近三分線
我個人比較不愛太過于死闆的原則(慶幸我的手機拍照沒有構圖線),但三分的确是個不錯的構圖方法,還是會試試。
更多的時候,我會更想表達那時我的情緒。
望天,好舒服的天(抛棄三分線)
3)其他
比如斜線、對角線能給畫面增添一些靈動感,三角構圖更顯穩定,還有給圖檔加“框”(如門窗),這些都是新手比較容易去嘗試的構圖方式。
反正多試試,每種效果自己感受一下。
關于構圖,我個人最大的體會是去感受場景的“勢”——它的走向、延伸方向,人的視線會從這個場景的某個突出點開始,不自覺地順着它指引的方向去觀看。
而拍照,就是希望當别人看這張照片,能看到我當時是怎麼看這一場景的。
體會場景的“勢”
比如這花,它是低垂着的,它所帶的“勢”是往下,那麼它的位置就應該在上交點而不是下交點,順着它的“勢”留出空間,讓目光往下方的水面慢慢移去。
比如這城市線,樓房高指向天,有一個向上的“勢”,是以可以給天空留多一些空間。如果有倒影的話倒是可以将視線引導往下,那樣的話鏡頭就應該給下方水面多一些空間。
<h1>5、拍人物,把人擺哪?</h1>
我很少專門拍人。如果拍人的話應該把人放哪?上?下?左?右?中間?
(背景風景、建築等會影響到整體構圖,暫不論)
比如拍行人,看TA走路的方向。如果是從左向右走,那麼将人放在左邊,右邊是行走的空間;如果将人放在右邊的話,前進的方向很快被截斷,就好像聽一首好歌時戛然而止的錯愕。
比如拍正面笑臉,把人放中間吧。
比如拍靜立的人,45度望天,那麼把TA放左下或右下,順着TA的視線留下空間。
大緻是這一類的感受。
拍亂跑的小孩?開連拍吧,抓拍一張是一張……
<h1>6、表達和創意
無論裝置、技巧或後期,都隻是表達的工具。
至于怎樣表達、怎樣有創意,我覺得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思路。
在我看來,攝影是發現美——捕捉美——表達美——傳遞美這樣的過程,而我還在很初期的初期,還在努力學習往前走。
好在回頭看的時候,發覺自己還是有進步的。
兩朵差不多的花,第一張顯雜,第二張有了突出
或者你會說“我隻是随便拍拍發朋友圈而已沒必要這麼講究吧?”,那就拍你喜歡的吧,拍你覺得有趣的吧,把你的情緒表達出來,那也是一種方式。
攝影不是關乎攝影本身,而是關乎你,鏡頭背後的你。
<h1>7、總之,多看、多學、多練、多想</h1>
這個……不需多說吧?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就,沒有一蹴而就的大師。繼續努力!
哦當然,學學P圖也是很有用的,為的是更美,而不是假美:)
最近的手機照:
落羽杉(華為,全景拍攝)
春節
◈ 圖文/小魚CHERRY WU
◈ 每一張照片都會說話,而我希望做一個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