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綠的世界,花的海洋,動植物的天堂。讓人爽心悅目,心曠神怡的原生态自然風景區—五寨,位于山西省西北部黃土高原丘陵區,自然風光優美,為避暑勝地。地勢東南高,西部低。東南為石山區,主峰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縣境最高峰。中部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五寨縣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連河。境内的河流衆多,有“坐在水庫”上的縣之稱,南山生态自然旅遊區被人們稱為北方的“九寨溝”。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據古文物考證,五寨境内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傳說中的堯禹舜時代,屬冀州。周、春秋時屬并州。戰國時為趙國北邊地。唐朝屬河東道朔州,唐末建五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鎮西衛五所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關)、上所(今河灣)為五寨縣,并入三岔堡,屬甯武府。民國時期,五寨屬雁門道。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故城,位于五寨縣硯城鎮。明嘉靖十六年(1527年)建築土城,萬曆九年(1581年)擴城舊址,以磚砌牆。原為五寨堡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稱五寨縣。城牆高11.6米,底寬5米,頂厚1.67米,周長2000米,設東、南、西三個城門。城垣頂上八面建樓,東門為捧晖門,南門為迎薰門,西門為秩成門,門外有關。清漣河沿東南北三面繞流,城内有東西南北和小東五條大街,八條小巷。現存東南、西南土牆1400餘米,城磚大部被拆毀,唯南城門門洞儲存較好。城門洞頂鑲嵌石碑一通。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晉北名刹南禅寺,位于五寨縣城東南5裡之南峰台上,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始建于北魏,擴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兩次重修,曆代補修多次與聞名世界的大同雲岡石窟屬同一時代建築,是北魏建築中的傑作。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臨清漣秀水,古松參天,殿堂宏偉,建築精美,極有佛學價值和考古價值。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開平王墓,即明代大将常遇春墓,位于三岔鎮柳河村南,墓高約33米,周約500米,環植樹木,景色宜人。五寨南莊窩古塔位于五寨縣原經堂寺鄉南莊窩村西南1.5公裡處,建于明代,密檐式磚結構,高8.6米。底座為六角須彌座,直徑2米。塔身由三部分組成,其上為略顯弧腹的圓柱形,再上為凸形樯檐,最上為六角三檐攢尖塔頂。與此塔相距50米處有石塔林1處,分布面積東西30米,南北15米,并有散落石碑數通,隐約有“明成化”等字樣。開平王墓和南莊窩古塔是2001年縣人民政府公布的35處縣級文物保護機關之一。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埔坪林氏家廟,即五寨林氏大宗祠堂,位于五寨埔坪村刺仔寨山腳,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現建築建于清順治年間,現狀為一九八六年重修至今。面積843平方米,座北朝南。布局依次為門樓、前廳、正堂。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三宗關帝廟(1932年五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平和縣東南部五寨鄉境内的新美村下店自然村旁,五寨龍身王半山腰上、省道牛舊線(現改為山舊線)路邊,交通友善,距平和、漳浦兩縣城各26公裡,坐西北向東南,廟字用地面積789.5平方米,建築面積324平方米,具有古建築風格,正堂分上、下兩殿一過井門閣,配有四問護房,二個古式琉璃瓦門樓,正門、東門樓各配有一列石馬、石獅等設施;廟前有茵茵綠草平地5000平方米。廟後有200多畝果、林地帶,因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還有多處古城遺址,距離縣城20公裡的武王城遺址最為古老,武王城又稱遮虜城,《資治通鑒》卷九載,唐乾符五年(1178年),李國昌與李克用合兵陷遮虜軍。五寨還有武州古城遺址和方城古城遺址等,五寨境内有多處寺廟遺址,有南禅寺遺址、雪山瑞雲禅寺遺址、大寺遺址、五佛寺逮址、馬家寺遺址、龍王廟遺址和天院寺遺址等,其中南禅寺最為有名。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南山生态自然旅遊區和東西兩梁狩獵旅遊區是五寨縣的主要旅遊兩大景區,縣城西12公裡有西雪山,山頂上有一座始建于唐貞元12年的雪山瑞雲寺。東西兩梁狩獵旅遊區,始建于1997年,可覽56萬畝綠色狩獵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狩獵場。

兩梁檸條如茵,每适春雲夏初,金花怒放,成為一片金色的海洋,野雉野兔等40餘種動物出沒其間,别有一番景象。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縣南山生态自然旅遊區被人們稱為北方的“九寨溝”,“高原翡翠”荷葉坪等名勝景點,而且整個溝集山、水、樹、石、泉、寺于一體,景色秀麗,美不勝收。重巒疊嶂、奇松怪石、密林草甸、流泉飛瀑、峽谷茂林、奇花異草、河谷冰川構成的原生态型自然風景的五寨溝風景區地處晉西北五寨縣城東南,景區以30多公裡的清漣河峽谷主線,由北向南海拔逐漸升高,幾十座山峰和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高山草甸等沿線景觀,以及蘆芽山、荷葉坪兩大主峰,構成了這裡高低錯落的獨特風景。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溝如一個“Y”字,在中部一分兩岔,向左去蘆芽山頂,向右是荷葉坪,兩主峰一尖聳巍峨,一平鋪舒展,風格迥異,互相映襯,省内絕無。景區内植被完整,森林濃郁,大部分為天然次生林,另有部分疏林、灌木林及幼林,具有華北植物種群的典型特征。野生植物約有56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60多種,草本植物500多種,最主要的樹種是華北落葉松和雲杉,其林相在山西省和華北地區享有盛譽,被稱為“雲杉的故鄉”,“華北落葉松之家”。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這裡珍貴的野生藥材有黃芪、黨參、沙參、靈芝、茯苓等。珍奇動物36種,鳥類116種,最出名的要算褐馬雞了。褐馬雞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中國科學院鳥類學會的會徽,就是一隻雄健的褐馬雞。山西的省鳥,即是褐馬雞。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景區由于平均海拔高,相對海拔高差在1000米左右,“一溝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成了這裡的獨特風景。五月,山谷口桃紅柳綠,山花爛漫,山谷中段則堅冰初融,細流潺潺,再向上由冰瀑耀眼,皚皚一片。這裡的河谷冰川,既使時至酷暑,川内也堅冰不化,數千米長的山澗是冰的世界,令人稱奇的是,堅冰旁綠草茂盛,繁花似錦。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山作蘆芽狀,坪展荷葉形”,形象概括了南山風景區的特征。主峰蘆芽山,距縣城20公裡,海拔2739米,峰頭有太子殿,屹立絕頂,成為晉西北第一峰,區内有九桄梯、束身峽、白雲洞、小冰洞、四季冰川峽谷,樹木參天,森林蔽日,夏無炎暑,與五台山并稱清涼勝地。從清漣河源頭,過蘆芽翠谷,向西轉入離縣城30公裡的荷葉坪,這裡海拔2783米,坪廣3.6萬畝,就象展開的一張碩大無朋的草綠色大荷葉,是華北地區少有的亞高山草甸,有“高原翡翠”之美稱。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從蘆芽山、荷葉坪沿清漣河源頭順流而下,往北60華裡,至城區,一路有三猴戲雄獅、四季冰川、小瀑布、還珠洞、玉玺石、風動石、百福石、情人嶺、南峰水庫、南禅寺等景點。整個南山旅遊區集山、水、林、石、草、廟、泉等自然景觀于一體,美不勝收。

欣賞完五寨的古代遺迹,走遍于五寨的山川秀美之間,想必大家現在對于五寨的土特産,美食非常感興趣。下邊咱們就說說這個五寨土特産。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山羊生長在海拔1600米山區,生長在蘆芽山的邊緣地帶,這裡沒有任何工業污染,水草豐茂。山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由于山羊肉的膽固醇、脂肪含量低,炖一鍋五寨山羊肉,可以稱得上是人間美味!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茴子白久負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蔥”之美稱,它不僅個頭大、標頭緊,而且味甜質脆,營養價值高,其維生素C的含量僅次于辣椒,而高于菠菜、蘿蔔等一般蔬菜,多年來一直被當地百姓做為冬季蔬菜。另外,李家坪大東溝的芥菜,蘆芽山的銀盤蘑菇等都是聞名忻州地區的。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銀盤蘑菇盛産于蘆芽山荷葉坪風景區的茫茫原始森林中,在濕潤而涼爽的空氣中叢生簇長的銀盤蘑菇,菌蓋傘形,菌肉細嫩,從根到頂都是乳白色茹體潔白如銀,體大如盤,故稱“銀盤”。蘆芽山銀盤蘑菇與一般蘑菇不同,隻生長在蘆芽山上草叢裡的“圈道”上。清代傅山在其《蘆芽白銀盤》詩中寫到“蘆芽秋雨白銀盤,香簟天花膩齒寒”。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縣盛産優質馬鈴薯,幾百年前就有用馬鈴薯制作粉條的傳統,而粉條子又是五寨燴菜不可或缺的主料之一。馬鈴薯與稻、麥、玉米、高粱一起被稱為全球五大農作物,營養成分齊全,易為人體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稱号。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五寨豆腐,其制作精細,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加上境内清漣河水順山而下,蘆芽山野生植物諸好黃芪、黨參、靈芝草等随水流沖刷彙入河流,使水質甘甜清純,此水用來加工豆腐,潔白細嫩,富有多種營養。據有關史料記載,清雍正年間凡在五寨居官的縣令,每逢時節必派差役晝夜兼程向京運送豆腐。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風靡省内的五寨豬黑肉燴菜,取豬的紅熟肉,加洋芋、粉條、豆腐和調味作料。在高壓鍋裡炖足夠長時間,直到肉和洋芋炖爛為止,老幼皆宜食用。

北方的九寨溝——山西五寨

在五寨旅遊,身臨古代遺迹,享受五寨美食,感受五寨風土人情,遊客最喜歡的還是在綠色中徜徉,聞花香鳥語,飽享天然氧吧,呼吸純潔空氣、覓山林野趣,久處繁華喧鬧的都市,看膩了做作的人造園林景觀,原生态的五寨溝絕對會帶給你煩惱皆忘,爽朗舒懷的美好感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