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馄饨”是一對關聯字,“馄”和“饨”不能拆開使用,也不能挪作它用。
這種情況,在漢語會意-象形系統裡非常罕見:方塊字的變化是有限的,遠不如拼音文字字母的組合無窮無盡,是以漢語在詞必達意的基礎上,常常力求一字多用。像“馄饨”這樣兩個字指一種東西,還不能挪作它用的,其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國人對馄饨的偏愛,從造字之初,就溢于言表。
一碗馄饨丨圖蟲創意
01
川渝地區的抄手
/ 美在市井 /
作為中國最具市井傳統的區域之一,川渝地區與作為小吃的馄饨天然有着某些精神上的共通之處。抄手,這個描述百姓抄着雙手等熱馄饨吃的、市井畫面感極強的詞,是以而來。也有人說是為了描述這種小吃皮薄易熟,抄手之間,就已煮熟上桌。
顯然,都是吸引平民階級的飲食。
紅油抄手丨圖蟲創意
大部分抄手的餡兒并不講究和複雜,以豬肉最為流行,有部分也會搭配蝦米、雪梨、醪糟汁乃至牛肉、雞肉,但都不被視作正宗。當地人仿佛有種信念:唯有簡潔的豬肉,方能彰顯市井小吃的真章。
和川菜一樣,抄手最重視,也是最擅長的,就是調味。
清湯抄手不加紅油,以湯色清澈見底而聞名。筒骨熬湯沖抄手是最流行的配置,但也有人喜歡用加雞架和筒骨一起熬,兩種鮮味疊加,倍覺好吃。在成都,還有極少數抄手用的是鲫魚奶湯,湯色白嫩,微黃的抄手在其中起伏,加入幾粒蔥花,顔色之美堪比水彩畫。
清湯抄手丨圖蟲創意
紅油抄手則反之,要加入厚厚一層油辣子,外加花椒白芝麻,麻辣鮮香俱全,視覺沖擊力極強。湯一般是不喝的,可以看作是整碗的蘸水,抄手本身的鮮美被底湯的重味放大,這是川渝地區的标準味道。
紅油抄手丨拍攝 呲呲
川渝地區把幹拌稱為“幹餾”,幹餾抄手必加的是油辣子、花生碎和小蔥,很多人也愛加醋、青椒醬、麻醬,調出類似于川菜的各種複雜味型。它可以視作無清湯的紅油抄手,但味道更銳利,也更能打動麻辣愛好者的内心。本來無味的抄手,被複合的料汁緊緊包裹,這是數倍的滿足
幹餾抄手丨圖蟲創意
02
扁食之名
/ 在遠方 /
作為遊牧和農耕文化融合的地帶,中國北方的馄饨名稱一直在變遷。宋朝時,它成了“角子”,這是描述用更少的面皮包裹更多的餡料,自然選擇圓形的面皮,對折包起來,就形成了銳利的角的樣子——後來的餃子,由此發端。
而到了元朝,蒙古語把角子翻譯成了bansh,今天在河南洛陽、南陽,山西的晉中、臨汾等地,人們依然把餃子稱為“扁食”,就是來自于此。
在以前,馄饨和餃子一直沒有清晰的差別丨圖蟲創意
而因為航海,與中原地區保持了密切接觸的福建,當地人則把馄饨稱為“扁食”或“扁肉”。福建人喜歡“敲肉”,用實體方式捶打肉糜,出膠後成為彈牙的肉茸,除了做丸子之外,這種肉茸也适合包扁食,用它包出來扁食被稱為“肉燕”。
肉燕 | 拍攝 紫筍
本質上來說,這些食品,都發轫自馄饨。
今天,湖北人把馄饨稱為“包面”、安徽人把馄饨稱為“包袱”,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面皮裡包裹了豐富的材料。
麻辣包面丨豆果美食網網友ringlet靜
它們與北方的餃子同根同源,都代表了中國馄饨文化的濫觞。這些地區有着悠久的農耕文化,肉食曾經比較難得,但各類蔬菜瓜果取之不盡。當地人就在豬肉餡裡加入豆腐、香菇、筍片、蔥、姜等各種地裡長出來的東西,豐富了滋味、節省了肉,也讓一頓馄饨吃完,肚子裡的營養結構更加全面豐富。
扁食,餡兒裡有大量筍丁丨拍攝 呲呲
03
馄饨,雲吞
/ 味在舌尖 /
江南地區,是馄饨文化起步最晚的。
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也許與江南地區自古的米食文化高度相關:稻米這種不用碾磨,直接烹饪,就能獲得松化口感和香氣的谷物,雖然滋味未必勝過面食,但顯然比面食更簡單易操作。随着秦漢開始、三國達到巅峰的南方大開發,原産于中國東南部江浙澤國的水稻,逐漸北上,并與西北而來的小麥最終相撞,拉開了迄今為止依然不休的中國主食之争。
但神奇的是,今天江南地區,卻是把馄饨文化儲存得最完善的區域。
馄饨丨圖蟲創意
在江蘇、浙江和上海,則演繹出了“大馄饨”和“小馄饨”兩種邏輯完全不同的食物。
大馄饨是主食,要用梯形的馄饨皮,以元寶的形狀,包進更多的食材。餡料的選擇要葷素搭配,豬肉是主角,可以摻入一些海米、幹貝、黃魚、牛羊肉等精貴材料,豐儉由人;蔬菜則根據季節限定,筍、香菇、荠菜、小青菜、雞毛菜、矮腳大青菜或者芹菜都宜。最重要的是要加入一定的肥膘,才能把餡子調得溫柔滋潤。
大馄饨丨拍攝 刺猬
小馄饨是零食,餡子是次要,一丁點豬肉即可,重要的是面皮和湯料。早餐攤裡稱為绉紗馄饨,绉指表面皺起,紗指皮薄半透明,少了一個标準都不正宗;宵夜攤裡的則被稱為柴爿馄饨,形容流動馄饨攤用劈柴加熱煮馄饨,并打着竹闆叫賣的樣子。绉紗馄饨講究爽滑,不能在湯裡久泡,開水沖紫菜榨菜即成;柴爿馄饨則需要柴火久煨豬骨雞架,炖出的白湯搭配。
绉紗馄饨丨豆果美食網網友吃到工傷的廚師
到了廣東,雲吞文化出氣盛行。其實粵語裡的“雲吞”(wonton),和吳語裡的馄饨發音幾乎一模一樣,這種皮薄餡鮮的食物,事實上與馄饨也是一母所生。
廣東人吃雲吞,喜歡用大地魚粉調味的湯搭配。大地魚就是比目魚,與豬肉的香、蝦仁的鮮和面皮的Q彈融為一體。再來一箸用鴨蛋做的竹升面,這是嶺南街頭扛把子的雲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