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毫無根基,為何可以三分天下?

劉備毫無根基,為何可以三分天下?

舍得是福0822

劉備前半生颠沛流離,文隻有簡雍、糜竺(劉備大舅子,陶謙三讓徐州後,拒曹操招攬,和其弟糜芳跟随劉備,糜家是徐州巨富,給劉備很大幫助),武隻有關羽、張飛、趙雲(早年和劉備在公孫瓒處相識,在劉備投奔袁紹時,在邺城與劉備相見,追随劉備)、陳到(劉備在豫州時追随劉備),如何一遇風雲變化龍?是不是真如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是劉備“哭”出來的。

劉備前期帳下武将雖隻有關羽、張飛、趙雲三人,但皆是萬夫不當之勇大将,為何一直逃竄,無根據之地?皆因手下文官隻有簡雍、糜竺二人,其二人又不擅長謀略,長遠規劃。這種狀況直到遇到徐庶及後來徐庶被迫北上,推薦諸葛亮,這才引出“三顧茅廬”和“隆中對”。諸葛亮的出山,給劉備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才有了後來三分天下。

劉備毫無根基,為何可以三分天下?

三顧茅廬

《三國志》隆中對原文: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将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之也。将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争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是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止。

劉備毫無根基,為何可以三分天下?

隆中對

外在條件具備後,劉備也不是隻會哭,其自身具備枭雄潛質。根據曆史人物評價可知。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元起:“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将生憂寡人。”“劉備,吾俦也。但得計少晚。”

裴潛:“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劉晔:“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诩:“劉備雄才。”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複為之下乎。”“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焘無疆,昊天不吊,寝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诏,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複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陛下奉行。”

趙戬:“劉備其不濟乎?拙于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幹:“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枭雄之姿。”

陸遜:“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奇。”“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内也。”

鐘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靈精是鐘,順期挺生,傑起龍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并。乾坤複秩,宗祀惟甯,蹑基履迹,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曆載攸興。”

習鑿齒:“先主雖颠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是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王勃:“以先主之寬仁得衆,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瓒之間,羁旅袁、曹之手,豈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敵乎?”

朱敬則:“蜀先主抱英濟之器,無角逐之材。遠竄荊蠻,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劉璋之政衰。國小人夷,風頹俗陋。” 何去非:“方其豪傑并起,而備已與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呂布奪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奪之,晚得荊州而孫權奪之。備将興複劉氏之大業,其志未嘗一日而忘中州也。然卒無以暫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孫權之兵軋之也。”

楊璟:“昔據蜀最盛者,莫如漢昭烈。且以諸葛武侯佐之,綜核官守,訓練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有朝不謀夕,僅能自保。”

綜上所述:,劉備能成就三分天下霸業,絕不是僥幸之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