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在我國曆史上,西楚霸王項羽赫赫有名,他不但消滅了秦朝的統治,而且還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被司馬遷寫入了“本紀”行列(隻有帝王才會在本紀中),足見其不凡之處。
奈何,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卻敗給了劉邦。對于這樣的結果,曆史上有很多人感到惋惜,因為劉邦和項羽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值得一提的是,楚漢十年的争雄當中,項羽曾在成臯射了劉邦一箭,這一箭雖然沒能殺死劉邦,卻讓象棋中多了條不成文的規定。那麼,這其中究竟藏着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象棋的故事</h1>
我國的象棋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遊戲,它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有資料稱,象棋起源于神農氏時期,也有人說象棋起源于周武王時期;
也有人說象棋起源于戰國時期,比如:“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争之象為棋勢也”。在秦國之後,民間受楚漢争霸的影響,是以又加上了“楚河漢界”四個字。
而現在我們常用的象棋,相傳是唐代的牛僧孺所制,他将棋子制定為仕、相、車、馬、炮各有兩個,再加上1個帥、5個士兵,一共是16枚。
同時,紅黑各半,一共是32個,敵我雙方的稱謂也不相同,若是“将死”或“困斃”,則其中一方獲勝,與現在的規則相差無幾。
還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象棋是由印度經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當然這樣一種說法也飽受很多人的批判與反駁,但在國際上象棋仍以印度起源說為主。
不管怎麼說,象棋在我國的曆史非常悠久,為了完善這一文化,有許多人在“有意”、“無意”間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劉邦和項羽便是其中之一。
楚漢争雄的事情,項羽曾因憤怒向劉邦射了一箭,機緣巧合之下,象棋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一直延續至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劉邦、項羽楚漢争雄</h1>
熟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大秦帝國是一個非常短命王朝,在曆史上僅僅存在了十四年就覆滅後,秦朝覆滅後天下再次陷入動亂,其中最有實力的便是劉邦和項羽。
據悉,劉邦的祖父本是魏國豐公,後來傳到劉邦父親這一代便沒落了,至劉邦時則變成了秦朝的一個小亭長。
不過,劉邦卻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一步步登上了“漢王”的寶座,手下人才輩出、實力不可小觑。
項羽則是楚國項氏一族後裔,出身貴族的他,少年時便讀了很多的兵書,再加上一身萬人敵的功夫,成為了群雄中的霸主。
不過,兩人因為“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結下了仇怨。具體原因便是,項羽在巨鹿一帶艱苦奮戰,劉邦卻從南面輕松打入了關中,這樣項羽很不服氣,于是就有了鴻門宴。
後來,項羽在分封天下的時候,他将劉邦封到了巴蜀之地。對此,劉邦很不服氣,在巴蜀的那幾年卧薪嘗膽,“猥瑣”積累自己的勢力。
終于,在幾年後他靠着韓信打出了巴蜀、逐鹿中原,楚漢十年的争霸也開始了,一場戰争能打十年足見其中有多麼波折。
對于這個曆史故事,影視劇《楚漢傳奇》也演繹過,在征戰前期,劉邦總是被項羽打得狼狽逃竄,而劉邦好似“打不死”的小強一般,在危機關頭,他總是能夠逃出項羽的圍堵。
等再次積累足夠的實力後,他又會開始與項羽進行新一輪的角逐,但大多數以失敗而告終。後來,劉邦便“學精了”,既然打不過,那便以“持久戰”來拖垮項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成臯處,來自項羽的一箭</h1>
話說,又一次從荥陽“逃”出來後,劉邦便計劃靠着自己強大的後勤保障,與項羽展開拉鋸戰,兩人在鴻溝、成臯一帶對峙。
劉邦擁有巴蜀糧倉,再加上又占據着關中大片肥沃的土地,而荥陽距離關中也相對較近,是以後勤保障上占有巨大的優勢。
反觀項羽則不同,鴻溝距離楚國的大學營彭城很遠,而且多年的征戰使得楚國的百姓苦不堪言,彭越等人也不斷騷擾他的後勤補給線,局勢非常的危機。
在此情況下,項羽便想要速戰速決,可劉邦及其軍隊就在成臯城中不出來,這讓前者很着急。于是,項羽便想以“烹殺劉老太公”要挾劉邦,讓他低頭投降。
看到這樣一幕後,劉邦毫不在意,他說:“以前,咱們兩個結拜為兄弟,那麼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現在你烹殺你的父親就是不孝......”
聽完劉邦的話,項羽大怒,便想要真的殺了劉太公,但卻被身邊的人阻止了。心中的怒火無處發洩,項羽突然舉弓搭箭,瞄準劉邦後射了過去。
因為劉邦沒有注意,再加上項羽力大無比,這支穿雲箭的速度很快,并直接命中了劉邦胸口,幸運的是并沒有傷及要害。
為了穩定軍心,劉邦一直強裝鎮定、忍着疼痛,對着項羽說到:“你的箭法不行啊,你知道射到了哪裡嗎?射到了我的腳上。”随後,他便下去治療了。
多年後,劉邦擊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可是,他卻在建國幾年後就去世了,很多學者稱:“他的去世,與胸口的舊傷有很大的關系”。
話又說了回來,雖然當年項羽射出的那一箭沒能殺死劉邦,但是象棋遊戲卻從此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現在,在玩象棋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番話:“馬走日,象走田,車走直路,泡飯山,将帥絕不可相見......”
為何“将帥絕不可相見”呢?其曆史典故的來源便是成臯之上,項羽朝着劉邦射的那一箭,相見便是死局,遊戲便結束了。當然,如果有人擋“這一箭(見)”,便又是另一番局面。
俗話說得好,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從上述所講的故事來看,象棋文化博大精深,32個棋子、各種規則的背後,都包含着一些小故事。
時至今日,這些文化故事雖然有的已經失傳了,但有的依然散發着光輝,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