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牛破陣,田單如何一鼓作氣收複齊國

三年前樂毅把七國打得隻剩下兩座城,而田單醞釀楚割火牛陣,擊潰了燕軍,也勢如破竹地恢複了齊國。

三年前樂毅的入侵,其實是三十年前齊宣王趁着燕國内亂,攻下燕國,殺了子之和燕哙王。燕哙王可能真的隻想種地,搞個禅讓,把權力給了宰相子之。太子姬平不服了,和子之火拼,給了齊宣王有機可乘。整個禅讓是一出鬧劇。老百姓不堪戰亂的時候,總希望有個救世主。可惜齊宣王沒心思在這兒。一開始還不了解說諸侯為啥要來救燕,接着就是老百姓反抗把齊國人趕出了燕國。姬平對燕昭王,耿耿于懷,想着報複。

這一等就是二十幾年,可見齊國還是很強大的。然後出來個跳梁小醜,宋康王,來了個小鳥生巨獸的故事,就想着以小博大,吞并天下了。僥幸打勝幾場突襲。回過神的時候,齊湣王就帶兵打來,宋人一哄而散,兼職唾手可得。于是齊湣王也膨脹了,也想着當天子。于是攻打楚國和三晉,引起公憤。這才給了燕國組織聯合軍攻打齊國。樂毅長驅直入,一舉拿下七十幾城。剩下兩城,卻在田單的上司下,三年都沒拿下。

對比之前的一舉拿下七十幾城,兩城三年未下。顯然給了齊國人信心,也給了田單機會,當然這也說明兩邊都沒有犯錯誤。是以田單的突破口在于換掉樂毅。燕昭王用人不疑,沒有機會。可是燕惠王卻和樂毅有疙瘩。田單通過離間,就把樂毅給換掉了。而新來的騎劫犯了錯誤了。

從被動圍困到主動出擊,需要信心和士氣。如果不能解決士氣問題,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希望。為了堅定資訊,田單編造出了有神師降臨的傳言。這可不是簡單地拜一拜的問題,而是要有人來扮演的問題。第一步是要有。有個士兵,開玩笑地說自己就是神師。田單馬上把他真的奉為上賓,讓他來坐鎮。小兵可慌了,田單不管三七二十一,你就是神師了,拖都省了。神師要不要真的來指揮呢?其實保持神秘就好了,指揮當然還是田單。

接着田單算計好燕人,造成城内齊人的同仇敵忾。燕人也很是配合。說,齊人最怕被抓過去後割鼻子。于是燕軍就割了齊人俘虜的鼻子,搞得城内的齊人更加恐懼。說,齊人最怕城外的祖墳被刨。燕軍真的就去刨開了齊人的墳墓,還燒屍骨。這下又把齊人的怒火往往推了一推。燕軍也不是傻,就是蠢。你越害怕的事情,我越要做,無非就是想讓你恐懼到臣服,隻好來投降。如果沒有人上司,真的會潰散的。

是以接着就要化恐懼為力量。田單親自來跟士兵們打成一片,一起訓練和備戰。還讓老婆們出來慰勞士兵。凝聚力量,提升士氣。

接着就是示弱。先把老弱婦女弄到城牆上,把精兵藏起來;接着使者商量起了投降的意向;然後派人接着讓城内的富人出錢賄賂燕軍将領,讓攻下即墨城的時候照顧一下。一下子讓燕軍覺得自己穩穩的勝利就要來了,顯然即墨應該不堪一擊了呀。

這時候,牛就要出場了。收集了一千多頭牛,頭上裝利刃,身上畫銘文,尾巴綁浸上油的稻草。畫銘文就是讓大家覺得這是如有神助,天兵神将一般。城牆偷偷挖洞,用來縱牛奔騰出去。

月黑風高,把牛對着牆洞,排好,打開城洞,點燃尾巴上的稻草。一千多頭火牛就奔着燕軍而去,一下子就沖垮了燕軍的陣仗。趁着火光,銘文閃爍,都覺得這是天上來的,慌亂,恐懼,潰不成軍了。

齊軍跟在後面收割人頭,大獲全勝。匮軍毫無戰鬥力,那麼人再多。這就是所謂的造勢,然後窮追猛打。客場作戰,還與民為敵,那是靠不住的。樂毅,本來還趕着安撫齊民的心,如果真的能給到齊民好處,天下都是天子的天下,齊民不會介意的。老百姓要吃安穩飯。你們王侯将相了,榮華富貴了,老百姓還是老百姓。這是很現實的。

火牛陣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曆過了這麼多步的準備。如果樂毅在,割鼻子和刨祖墳的事情應該是不會去做的。并且會警惕起來。田單不可能完成所有環節。相持三年不是沒有原因的。田單也不是不知道,是以第一步就是替換掉樂毅。

當然樂毅為什麼就三年攻打不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