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乐毅把七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而田单酝酿楚割火牛阵,击溃了燕军,也势如破竹地恢复了齐国。
三年前乐毅的入侵,其实是三十年前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攻下燕国,杀了子之和燕哙王。燕哙王可能真的只想种地,搞个禅让,把权力给了宰相子之。太子姬平不服了,和子之火拼,给了齐宣王有机可乘。整个禅让是一出闹剧。老百姓不堪战乱的时候,总希望有个救世主。可惜齐宣王没心思在这儿。一开始还不理解说诸侯为啥要来救燕,接着就是老百姓反抗把齐国人赶出了燕国。姬平对燕昭王,耿耿于怀,想着报复。
这一等就是二十几年,可见齐国还是很强大的。然后出来个跳梁小丑,宋康王,来了个小鸟生巨兽的故事,就想着以小博大,吞并天下了。侥幸打胜几场突袭。回过神的时候,齐湣王就带兵打来,宋人一哄而散,兼职唾手可得。于是齐湣王也膨胀了,也想着当天子。于是攻打楚国和三晋,引起公愤。这才给了燕国组织联合军攻打齐国。乐毅长驱直入,一举拿下七十几城。剩下两城,却在田单的领导下,三年都没拿下。
对比之前的一举拿下七十几城,两城三年未下。显然给了齐国人信心,也给了田单机会,当然这也说明两边都没有犯错误。所以田单的突破口在于换掉乐毅。燕昭王用人不疑,没有机会。可是燕惠王却和乐毅有疙瘩。田单通过离间,就把乐毅给换掉了。而新来的骑劫犯了错误了。
从被动围困到主动出击,需要信心和士气。如果不能解决士气问题,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希望。为了坚定信息,田单编造出了有神师降临的传言。这可不是简单地拜一拜的问题,而是要有人来扮演的问题。第一步是要有。有个士兵,开玩笑地说自己就是神师。田单马上把他真的奉为上宾,让他来坐镇。小兵可慌了,田单不管三七二十一,你就是神师了,拖都省了。神师要不要真的来指挥呢?其实保持神秘就好了,指挥当然还是田单。
接着田单算计好燕人,造成城内齐人的同仇敌忾。燕人也很是配合。说,齐人最怕被抓过去后割鼻子。于是燕军就割了齐人俘虏的鼻子,搞得城内的齐人更加恐惧。说,齐人最怕城外的祖坟被刨。燕军真的就去刨开了齐人的坟墓,还烧尸骨。这下又把齐人的怒火往往推了一推。燕军也不是傻,就是蠢。你越害怕的事情,我越要做,无非就是想让你恐惧到臣服,只好来投降。如果没有人领导,真的会溃散的。
所以接着就要化恐惧为力量。田单亲自来跟士兵们打成一片,一起训练和备战。还让老婆们出来慰劳士兵。凝聚力量,提升士气。
接着就是示弱。先把老弱妇女弄到城墙上,把精兵藏起来;接着使者商量起了投降的意向;然后派人接着让城内的富人出钱贿赂燕军将领,让攻下即墨城的时候照顾一下。一下子让燕军觉得自己稳稳的胜利就要来了,显然即墨应该不堪一击了呀。
这时候,牛就要出场了。收集了一千多头牛,头上装利刃,身上画铭文,尾巴绑浸上油的稻草。画铭文就是让大家觉得这是如有神助,天兵神将一般。城墙偷偷挖洞,用来纵牛奔腾出去。
月黑风高,把牛对着墙洞,排好,打开城洞,点燃尾巴上的稻草。一千多头火牛就奔着燕军而去,一下子就冲垮了燕军的阵仗。趁着火光,铭文闪烁,都觉得这是天上来的,慌乱,恐惧,溃不成军了。
齐军跟在后面收割人头,大获全胜。匮军毫无战斗力,那么人再多。这就是所谓的造势,然后穷追猛打。客场作战,还与民为敌,那是靠不住的。乐毅,本来还赶着安抚齐民的心,如果真的能给到齐民好处,天下都是天子的天下,齐民不会介意的。老百姓要吃安稳饭。你们王侯将相了,荣华富贵了,老百姓还是老百姓。这是很现实的。
火牛阵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过了这么多步的准备。如果乐毅在,割鼻子和刨祖坟的事情应该是不会去做的。并且会警惕起来。田单不可能完成所有环节。相持三年不是没有原因的。田单也不是不知道,所以第一步就是替换掉乐毅。
当然乐毅为什么就三年攻打不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