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想為抹得墨黑的前秦厲王苻生說幾句公道話其一,苻生是個可憐的人。其二,苻生個性單純。其三,苻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堅狠毒。首先,苻堅早有宏圖志。其次,謀逆之事,并非事發突然。第三,苻堅舉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牽強。

作者:吃鹹蘿蔔的小人物

對前秦厲王苻生,曆史上有兩種評價,一說最為大衆所認同,他是暴君,是胡作非為的人渣,還有一派曆史方家以為,對苻生的認識,不能完全被史書牽着鼻子走,在很大程度上,苻生,是被抹黑了的。

呂思勉有言:誅殺梁安、雷弱兒等人亦因他們其實是有通晉的嫌疑,是不得已,卻招來謗毀之聲。稱他如怠荒、淫穢,自更易誣。《金史·海陵本紀》述其不德之亂,連章累牍,而篇末著論,即明言其不足信,正同一律。

曆史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想為抹得墨黑的前秦厲王苻生說幾句公道話其一,苻生是個可憐的人。其二,苻生個性單純。其三,苻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堅狠毒。首先,苻堅早有宏圖志。其次,謀逆之事,并非事發突然。第三,苻堅舉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牽強。

吃鹹蘿蔔的小人物自然不敢與方家論短長,隻合在史書的隻字片語裡,找尋雪泥鴻爪,多少為苻生說句公道話。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一,苻生是個可憐的人。</h1>

苻生瞎了一隻眼睛,就是一個殘障人士,但是,他并沒有是以得到更多的關愛。

他祖父苻洪問:聽說瞎子的眼睛不流眼淚,有這回事嗎?侍從回答:是的。

一問一答,好像閑談,可是對一個身體殘缺的人來說,這又是多麼殘忍,是以,才有苻生憤然拔出佩刀,把自己的眼睛割出血來:誰說不能流出淚來,這就是我的眼淚。看似暴烈,可是,他的祖父,他的親人,以及後代的史書,哪裡注意到了苻生内心的痛楚!苻洪看着少年苻生如此舉止,十分不悅,這小子太殘忍了,要早點除掉,以免後患,就跟石勒看待少年時候的石虎一樣。也正因為如此,苻生要證明自己,他是正常的,他不比别人差,他要所有人擡起頭看他。

他力舉千鈞,疾若奔馬,擊刺射箭,冠絕一時,在與東晉的戰鬥中,舍生忘死,斬将搴旗。

他痛恨别人的譏諷,不惜以殘酷的手段對待他以為的有不遜言行的臣子。

粗放式的心靈成長,粗魯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他乖戾、暴力的性格。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二,苻生個性單純。</h1>

在與東晉桓溫軍隊的一次戰鬥中,太子苻苌被流箭射中,苻生一力護持,把苻苌搶了回來。要是心懷叵測的,作為嫡子的苻生,隻怕正是大好的機會,不去趁機下手就好了,還會冒着生命的危險去搶救國家儲君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三,苻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h1>

太子苻苌箭瘡爆裂,去世,苻健還有十一個兒子,那麼,苻生的父王,苻健,為什麼要把苻生選做繼承人呢,難道他也瞎了嗎?他就不知道這個兒子,實在不正常嗎?

1.當然,史書上解釋,苻健是因為所謂的三羊五眼的谶言,是以選擇了苻生,但是,作為一代亂世英豪,會這樣的輕率,就憑一句谶語而去選擇一個可能敗壞自己家江山的人嗎?究其原因,吃鹹蘿蔔的小人物以為,苻健是通盤考慮、仔細斟酌了所有兒子的品行、特長,才最終把前秦的王位傳給了苻生。哪有什麼谶言,不過是苻健為掩人耳目,為苻生長勢,故意造就的輿論罷了。

2.那苻生到底有何德何能,能夠從衆多兄弟中脫穎而出呢,除了勇猛,率直,苻生有一個特别招苻健喜歡的優點,那就是聽話。看官要說了,哪裡看出來苻生聽話呢,就這樣一個乖張的孩子 ,那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主兒,再說,史書中,有哪一處地方點到了?是的,如果像吃鹹蘿蔔的小人物一樣,老眼昏花,真可能被史官給糊弄過去。但是,苻健臨終的一番話,被方家捉到了:兒子啊,少數民族将帥,手握大權的朝臣,不聽從你的指令,你就要慢慢的一個一個除掉,方能江山穩固,切記切記!苻生把這話聽到了耳朵裡,段純谏阻他不要改換年号,違逆苻生之意,殺了;借口天象預警,除了顧命大臣太傅毛貴、車騎将軍梁楞、左仆射梁安;至于雷弱兒、強平,則有通敵嫌疑,更不完全是簡單的鏟除威脅了。

苻生的殘暴,表面上看,是他的性格使然,其實,從更深層次講,都源于苻健的家庭教育,更直白一點,就是教唆,不聽話的,給我殺!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堅狠毒。</h1>

曆史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想為抹得墨黑的前秦厲王苻生說幾句公道話其一,苻生是個可憐的人。其二,苻生個性單純。其三,苻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堅狠毒。首先,苻堅早有宏圖志。其次,謀逆之事,并非事發突然。第三,苻堅舉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牽強。

1.苻生心狠手辣,但是,在他所殘殺的宗室、勳舊中,竟然沒有一個自己的兄弟,按理說,他們才是苻生最大的威脅,苻生沒有這樣去做,因為苻健沒有這樣教過他,苻生的内心裡,也從沒有把自己的兄弟當做威脅。

2.苻法配合苻堅一起奪了苻生江山,苻法不因為自己是哥,占了王位,而是把王位主動讓給了苻堅,就是這樣一位大功臣,群臣口中的英主、史書上大贊的好王爺--苻堅,卻在即位之後,聽任老娘,把苻法打入死牢,為自己鏟除威懾,隻在行刑之時,假模假式的和苻法抱頭痛哭一番,以收買人心,粉飾自己的顔面。自始至終,苻堅沒有發過一句話,要饒了自己的哥哥。

那為什麼史書上的苻生如此不堪,如此惡毒?這就要從攀倒苻生,最大的得利者,苻堅說起。

繼承皇位,必須合情合理合法,才能壓得住口聲,但是,苻堅的大位,是篡奪的,他的繼位,不符禮法,是叛逆之舉,有謀反之嫌,怎麼辦,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把自己捯饬得漂漂亮亮的,把人家塗成滿臉白灰,他的上位,才安撫得起自己的良心,安撫得住悠悠黎民之口啊。

看官可能說了,我這是一通胡謅,哪裡找來的依據。确實,按自己的本事,按堆積于曆史典籍上的厚厚灰塵,想要起開曆史的真相,那隻是癡心妄想,但是,從史書發黃的字詞之間,欲說還休的描述裡,吃鹹蘿蔔的小人物還是嗅到了從苻生的身上散發出來的一絲絲冤屈的氣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首先,苻堅早有宏圖志。</h1>

苻堅從小就聰明過人,七歲知道幫助别人,八九歲就像一個成年人一樣老成練達,深得祖父苻洪的喜愛。其父去世,苻堅承襲東海王爵位,并另授龍骧将軍,苻健極力勉勵,苻堅大為感奮,“揮劍捶馬”,立下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這樣一個豪傑,甘居苻生之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次,謀逆之事,并非事發突然。</h1>

據史書記載,苻堅少有貴相,背上有“草付臣又土王鹹陽”等字,“草付”,“苻”字,“臣又土”是繁體的“堅”字;苻堅舉事奪權之前,長安城中,傳唱歌謠:“東海有魚化為龍,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門東”,東海王,即指苻堅,洛門東,苻堅居所正在洛門東。現在來看,所謂谶語不過是無稽之談,但是在當時,卻起到了輿論發動的作用,君權神授,這就是苻堅要在群眾中,起到的宣傳效果。草蛇灰線,伏墨千裡,苻堅為了篡奪江山,做了多少謀劃啊,史書上所謂的起于突然,多麼可笑!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三,苻堅舉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牽強。</h1>

苻生把要意圖謀害苻堅、苻法的想法,說給了身邊的侍婢,侍婢報告給了苻堅,迫不得已,苻堅為了自保,這才發動了這次政變。這個理由好像合情合理,但是仔細推究,卻漏洞百出

曆史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想為抹得墨黑的前秦厲王苻生說幾句公道話其一,苻生是個可憐的人。其二,苻生個性單純。其三,苻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堅狠毒。首先,苻堅早有宏圖志。其次,謀逆之事,并非事發突然。第三,苻堅舉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牽強。

1.苻生從沒有殺害過自己的兄弟,更沒有在任何場合表示過對苻堅、苻法的不滿,卻突然向侍婢說出這樣機密的話來,不說苻生有多麼弱智,就是從時間來看,也十分蹊跷,說出這話的當晚,苻堅立即發動,把苻生給抓了。這話到底是苻生親口說出來的,還是事後,苻堅給硬安給苻生的呢?

2.再來看苻堅舉事的速度,真的是沒有耽擱一分鐘,從侍婢報信,召集同夥,籌劃大計,舉兵起事,直到毫無阻礙的沖進王宮,完全是一氣呵成,沒有周全的準備,有這樣的順利和快捷嗎?

3.而在篡權過程中的另一個關鍵人物,侍婢,獲知了苻生的圖謀以後,立即報告了苻堅。苻生可能不得人心,沒有人幫他,維護他,可是,再怎麼樣,一個侍婢,怎麼可能第一時間就想到要報告苻堅,而且就那麼準确的找到了地方,找對人呢?如果不是苻堅的卧底,不是早被策反,這消息可能閃電一樣準确的傳達出去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答案隻有一個。這一切,隻是一個陰謀。早就寫好了劇本,暗中進行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演練,這才能讓一出篡奪大戲,從開場,到落幕,完美得像一件精雕細刻的藝術品。

苻生或許說不上是一個好君主,或許就是一個暴君,但是,他墨黑的底色,多半都是苻堅給抹就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