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有猫腻:想为抹得墨黑的前秦厉王苻生说几句公道话其一,苻生是个可怜的人。其二,苻生个性单纯。其三,苻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坚狠毒。首先,苻坚早有宏图志。其次,谋逆之事,并非事发突然。第三,苻坚举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牵强。

作者:吃咸萝卜的小人物

对前秦厉王苻生,历史上有两种评价,一说最为大众所认同,他是暴君,是胡作非为的人渣,还有一派历史方家以为,对苻生的认识,不能完全被史书牵着鼻子走,在很大程度上,苻生,是被抹黑了的。

吕思勉有言:诛杀梁安、雷弱儿等人亦因他们其实是有通晋的嫌疑,是不得已,却招来谤毁之声。称他如怠荒、淫秽,自更易诬。《金史·海陵本纪》述其不德之乱,连章累牍,而篇末著论,即明言其不足信,正同一律。

历史有猫腻:想为抹得墨黑的前秦厉王苻生说几句公道话其一,苻生是个可怜的人。其二,苻生个性单纯。其三,苻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坚狠毒。首先,苻坚早有宏图志。其次,谋逆之事,并非事发突然。第三,苻坚举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牵强。

吃咸萝卜的小人物自然不敢与方家论短长,只合在史书的只字片语里,找寻雪泥鸿爪,多少为苻生说句公道话。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一,苻生是个可怜的人。</h1>

苻生瞎了一只眼睛,就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关爱。

他祖父苻洪问:听说瞎子的眼睛不流眼泪,有这回事吗?侍从回答:是的。

一问一答,好像闲谈,可是对一个身体残缺的人来说,这又是多么残忍,所以,才有苻生愤然拔出佩刀,把自己的眼睛割出血来:谁说不能流出泪来,这就是我的眼泪。看似暴烈,可是,他的祖父,他的亲人,以及后代的史书,哪里注意到了苻生内心的痛楚!苻洪看着少年苻生如此举止,十分不悦,这小子太残忍了,要早点除掉,以免后患,就跟石勒看待少年时候的石虎一样。也正因为如此,苻生要证明自己,他是正常的,他不比别人差,他要所有人抬起头看他。

他力举千钧,疾若奔马,击刺射箭,冠绝一时,在与东晋的战斗中,舍生忘死,斩将搴旗。

他痛恨别人的讥讽,不惜以残酷的手段对待他以为的有不逊言行的臣子。

粗放式的心灵成长,粗鲁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乖戾、暴力的性格。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二,苻生个性单纯。</h1>

在与东晋桓温军队的一次战斗中,太子苻苌被流箭射中,苻生一力护持,把苻苌抢了回来。要是心怀叵测的,作为嫡子的苻生,只怕正是大好的机会,不去趁机下手就好了,还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抢救国家储君吗?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三,苻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h1>

太子苻苌箭疮爆裂,去世,苻健还有十一个儿子,那么,苻生的父王,苻健,为什么要把苻生选做继承人呢,难道他也瞎了吗?他就不知道这个儿子,实在不正常吗?

1.当然,史书上解释,苻健是因为所谓的三羊五眼的谶言,所以选择了苻生,但是,作为一代乱世英豪,会这样的轻率,就凭一句谶语而去选择一个可能败坏自己家江山的人吗?究其原因,吃咸萝卜的小人物以为,苻健是通盘考虑、仔细斟酌了所有儿子的品行、特长,才最终把前秦的王位传给了苻生。哪有什么谶言,不过是苻健为掩人耳目,为苻生长势,故意造就的舆论罢了。

2.那苻生到底有何德何能,能够从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呢,除了勇猛,率直,苻生有一个特别招苻健喜欢的优点,那就是听话。看官要说了,哪里看出来苻生听话呢,就这样一个乖张的孩子 ,那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主儿,再说,史书中,有哪一处地方点到了?是的,如果像吃咸萝卜的小人物一样,老眼昏花,真可能被史官给糊弄过去。但是,苻健临终的一番话,被方家捉到了:儿子啊,少数民族将帅,手握大权的朝臣,不听从你的命令,你就要慢慢的一个一个除掉,方能江山稳固,切记切记!苻生把这话听到了耳朵里,段纯谏阻他不要改换年号,违逆苻生之意,杀了;借口天象预警,除了顾命大臣太傅毛贵、车骑将军梁楞、左仆射梁安;至于雷弱儿、强平,则有通敌嫌疑,更不完全是简单的铲除威胁了。

苻生的残暴,表面上看,是他的性格使然,其实,从更深层次讲,都源于苻健的家庭教育,更直白一点,就是教唆,不听话的,给我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坚狠毒。</h1>

历史有猫腻:想为抹得墨黑的前秦厉王苻生说几句公道话其一,苻生是个可怜的人。其二,苻生个性单纯。其三,苻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坚狠毒。首先,苻坚早有宏图志。其次,谋逆之事,并非事发突然。第三,苻坚举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牵强。

1.苻生心狠手辣,但是,在他所残杀的宗室、勋旧中,竟然没有一个自己的兄弟,按理说,他们才是苻生最大的威胁,苻生没有这样去做,因为苻健没有这样教过他,苻生的内心里,也从没有把自己的兄弟当做威胁。

2.苻法配合苻坚一起夺了苻生江山,苻法不因为自己是哥,占了王位,而是把王位主动让给了苻坚,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群臣口中的英主、史书上大赞的好王爷--苻坚,却在即位之后,听任老娘,把苻法打入死牢,为自己铲除威慑,只在行刑之时,假模假式的和苻法抱头痛哭一番,以收买人心,粉饰自己的颜面。自始至终,苻坚没有发过一句话,要饶了自己的哥哥。

那为什么史书上的苻生如此不堪,如此恶毒?这就要从攀倒苻生,最大的得利者,苻坚说起。

继承皇位,必须合情合理合法,才能压得住口声,但是,苻坚的大位,是篡夺的,他的继位,不符礼法,是叛逆之举,有谋反之嫌,怎么办,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把自己捯饬得漂漂亮亮的,把人家涂成满脸白灰,他的上位,才安抚得起自己的良心,安抚得住悠悠黎民之口啊。

看官可能说了,我这是一通胡诌,哪里找来的依据。确实,按自己的本事,按堆积于历史典籍上的厚厚灰尘,想要起开历史的真相,那只是痴心妄想,但是,从史书发黄的字词之间,欲说还休的描述里,吃咸萝卜的小人物还是嗅到了从苻生的身上散发出来的一丝丝冤屈的气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首先,苻坚早有宏图志。</h1>

苻坚从小就聪明过人,七岁知道帮助别人,八九岁就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老成练达,深得祖父苻洪的喜爱。其父去世,苻坚承袭东海王爵位,并另授龙骧将军,苻健极力勉励,苻坚大为感奋,“挥剑捶马”,立下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这样一个豪杰,甘居苻生之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其次,谋逆之事,并非事发突然。</h1>

据史书记载,苻坚少有贵相,背上有“草付臣又土王咸阳”等字,“草付”,“苻”字,“臣又土”是繁体的“坚”字;苻坚举事夺权之前,长安城中,传唱歌谣:“东海有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东海王,即指苻坚,洛门东,苻坚居所正在洛门东。现在来看,所谓谶语不过是无稽之谈,但是在当时,却起到了舆论发动的作用,君权神授,这就是苻坚要在民众中,起到的宣传效果。草蛇灰线,伏墨千里,苻坚为了篡夺江山,做了多少谋划啊,史书上所谓的起于突然,多么可笑!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三,苻坚举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牵强。</h1>

苻生把要意图谋害苻坚、苻法的想法,说给了身边的侍婢,侍婢报告给了苻坚,迫不得已,苻坚为了自保,这才发动了这次政变。这个理由好像合情合理,但是仔细推究,却漏洞百出

历史有猫腻:想为抹得墨黑的前秦厉王苻生说几句公道话其一,苻生是个可怜的人。其二,苻生个性单纯。其三,苻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其三,苻生并不比苻坚狠毒。首先,苻坚早有宏图志。其次,谋逆之事,并非事发突然。第三,苻坚举事的借口,十二分的牵强。

1.苻生从没有杀害过自己的兄弟,更没有在任何场合表示过对苻坚、苻法的不满,却突然向侍婢说出这样机密的话来,不说苻生有多么弱智,就是从时间来看,也十分蹊跷,说出这话的当晚,苻坚立即发动,把苻生给抓了。这话到底是苻生亲口说出来的,还是事后,苻坚给硬安给苻生的呢?

2.再来看苻坚举事的速度,真的是没有耽搁一分钟,从侍婢报信,召集同伙,筹划大计,举兵起事,直到毫无阻碍的冲进王宫,完全是一气呵成,没有周全的准备,有这样的顺利和快捷吗?

3.而在篡权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侍婢,获知了苻生的图谋以后,立即报告了苻坚。苻生可能不得人心,没有人帮他,维护他,可是,再怎么样,一个侍婢,怎么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报告苻坚,而且就那么准确的找到了地方,找对人呢?如果不是苻坚的卧底,不是早被策反,这消息可能闪电一样准确的传达出去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这一切,只是一个阴谋。早就写好了剧本,暗中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演练,这才能让一出篡夺大戏,从开场,到落幕,完美得像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苻生或许说不上是一个好君主,或许就是一个暴君,但是,他墨黑的底色,多半都是苻坚给抹就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