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家戶戶“有事好商量”小小積分凝聚大能量

作者:紫牛新聞

無宅前屋後亂堆亂放現象,符合文明鄉風環境衛生要求,加3分;無圈養雞鴨家禽現象,加2分;損壞村莊公共綠化、公共設施,扣5分。

近日,走進江陰市青陽鎮建義村,一套人居環境精細化“積分制”管理制度讓人眼前一亮。建義村深入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全覆寫的基礎上,引入“積分制”管理機制,鄉村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舊貌換新顔,村莊環境大變樣。“邱長明,這次速度蠻快,柴禾都碼整齊了!”8月26日,建義村組織村“兩委”、駐村市政協委員、村民小組長、綜合網格長等“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代表成員對朱家莊、惠家村、宗家壩等7個自然村進行全村環境衛生評比時,看到村民邱長明家之前亂堆放的柴禾已經碼放得整整齊齊,檢查組人員忍不住誇贊,這樣的事例在建義村不勝枚舉。錢家台村民沈國華反映鄰居家後陽台用磚頭圍起來的雜物間在路旁邊,影響視線,村民出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存在安全隐患,村委得知此情況後,及時上門與戶主唐橋珍溝通,從村規民約、人居環境積分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與她進行交流,得到了戶主的了解。一星期後,唐橋珍後陽台下的雜物間全部拆除清理幹淨。

有事好商量,解出最大公約數。建義村圍繞“完善村規民約,樹立文明新風”,開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活動,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政協委員等針對人居環境整治、生活垃圾分類、門前屋後“三包”整治後不久又回潮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讨論,對于村規民約在實施過程中難以落地的問題,大家經過充分協商,提出探索建立紅黑榜、積分制等方法,讓村規民約真正落地見效。

“之前村裡可不是這樣的,農村裡大家都習慣将雞鴨散養,糞便多得讓人無處下腳;家前屋後也是亂堆亂放,常常是剛剛整治一輪沒多久又恢複原樣。我們村幹部也是無可奈何,隻能頻繁做工作卻收效甚微。政協委員帶領大家議出了‘積分制’,自從推行以後,村民們可積極了,環境衛生有了明顯改觀,村容村貌真是有了大提升!多虧了‘積分制’和‘有事好商量’這兩個大法寶。”村幹部潘飛滔滔不絕地說。

家家戶戶“有事好商量”小小積分凝聚大能量

内容全而細,群衆心裡很服氣。目前積分制管理已經在建義村19個自然村全面鋪開。建義村黨總支書記張國清介紹,建義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主要内容的“積分制”采取常駐住戶建檔立卡的方式,每戶基礎分值為300分(1分1元),每月一評,逐月累加,每月評比分值25分。内容涵蓋兩大類:文明鄉風類(環境衛生、鄉風美德)和文明新風類(加分項)共17個項目。加分項目由群衆根據每項分值自主申請,或由積分制管理考核評分小組申報,扣分項目則根據積分制管理考核評分小組每月定期檢查,進行相應扣減,确定每戶積分,并根據小組成員平時發現、群衆反映、報告等評定積分,動态化更新,做到評分公平、公正、公開。村委會定期通過民主議事會議、公示欄、微信群等途徑公示積分情況,每季度設立紅黑榜,年底對排名靠前的農戶進行“新時代文明戶”挂牌,并獎勵積分,并将積分與村民的福利待遇相挂鈎。

家家戶戶“有事好商量”小小積分凝聚大能量

幹部群衆齊上陣,群衆是主體。目前“愛衛生、護環境”已經成為建義村村民的自覺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得到鞏固,村幹部與村民開展集中環境整治的場面少了很多。在建義村環境整治工作群裡,網格員們經常争相曬出各村的環境整治工作進度和前後風貌對比。

“好的措施不如制定一套好的工作機制,把錢用在刀刃上比一切都強。”張國清說,“以前一個村一年下來,用于環境整治就要花掉幾萬元,現在村民自覺參與,原本請小工的錢就用來進行道路硬化、水利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探索積分制,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最成功之處。”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