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北宋建國之初,趙匡胤就曾經秘密立下一條規矩: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也正是這條祖訓讓宋王朝養成了重文抑武的風氣,在此後三百年的時間裡,武将的地位一直不高,不僅在朝堂上備受猜忌,也不被皇帝所信任,是以宋朝成了武将冤案最多的朝代。北宋害死過楊家将,南宋害死過嶽飛,宋朝于文人來說是天堂,于武将來說卻是一個最憋屈的時代,楊家将的故事流傳千年,被曆代藝人口口相傳,演繹出了各種版本,在老百姓眼中,忠臣的死一定是奸臣陷害的,非黑即白,非忠即奸,坑殺嶽飛的有秦桧,楊家将的冤案自然也就落到了潘仁美頭上,然而當我們細查史料,才發現這個黑鍋,潘仁美背了一千多年。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潘仁美就是曆史上的潘美,潘美是北宋開國元勳,曾和趙匡胤一起在後周同朝為官,二人私交甚好,趙匡胤陳橋兵變時得到了潘美的大力支援,是以北宋開國後,潘美也非常受趙匡胤的信任,潘美能力極強,少有大志,曾經對家鄉人說:大丈夫在亂世之中當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簡直是恥辱。後來潘美為宋朝江山屢立戰功,攻滅南漢、平定江南、征伐北漢、攻取太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謂是北宋開國柱石,然而潘美功勞雖大,但是名聲卻不好,主要是因為潘美的一次戰争失誤,讓楊業戰死沙場。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公元983年,遼景宗親征率軍南侵,然而在滿城遭遇大敗,遼軍損失多名戰将,幸虧耶律斜轸率部突圍,才避免了遼軍的全軍覆沒,遼景宗出師不利,郁悶不已,這年秋天,忽然得病駕崩,年僅35歲。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遼景宗一死,遼國内部人心不穩,當時剛剛即位的遼聖宗僅僅十二歲,年輕的蕭太後初遇大變,對于遼國的未來和政權能否穩定,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甚至向大臣哭泣:"母寡子弱,族屬雄壯(指契丹皇族勢力),遼防未靖(宋軍威脅),我可怎麼辦呢!"韓德讓、耶律斜轸忙跪前表忠心,"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而反觀宋王朝,此時已經日趨穩定,宋太宗多次開展外交活動,派遣使節到渤海和高麗,希望兩國能夠出兵共同對付遼國,然而卻始終沒有得到回信,高麗國被遼國打怕了,不僅割地求和,還一直臣服遼國,向遼國繳納賦稅,而渤海國的情況較為複雜,曾經被遼國所滅,雖然有亡國之恨,但渤海國離宋王朝實在是太遠了,因為渤海人心有顧忌,是以沒給宋王朝回信,雖然宋太宗的外交搞的很尴尬,但是擋不住宋太宗蠢蠢欲動的心,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北伐,命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騎水陸都部署,同時,宋太宗又以潘美、楊業為正副統帥,率領雲、英、朔諸州宋軍出雁門伐遼。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宋太宗本以為此次北伐時機正好,遼國軍隊必定望風而逃,為洗刷高粱河的恥辱,宋太宗吸取前戰教訓,并沒有直接攻打幽州,而是兵分三路,以曹彬為東路軍攻取涿州,牽制遼軍主力,而西路軍潘美和東路的田重負責攻擊遼軍後方,此次戰役按理來說宋太宗謀劃充分,在大戰開始時也是連戰連捷,攻克了幽雲十六州的五個州,然而令宋太宗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遼國的誘敵深入之計,蕭太後雖然年輕,但智謀超群,她決定利用契丹人長于騎射的優勢,将宋軍主力引入平原,集中兵力先破宋軍的東路軍,然後阻擊宋軍的中路軍和西路軍。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宋太宗對于遼軍的部署雖然一無所知,但是他聽到宋軍連戰連勝的消息,不喜反憂,由于戰線拉得過長,宋太宗生怕遼軍會切斷自己的補給線,然而果然如宋太宗所料,一想老成持重的曹彬竟然真的被耶律休哥斷了糧道。曹彬大軍有十萬人,集結了當時宋軍中最優秀的精英将領,然而正是由于諸将居功自傲,最終導緻曹彬指揮失靈。曹彬大軍十幾天後就吃完了軍糧,于是便退到了雄州等到救援,宋太宗聽說後,大罵曹彬:哪有不顧敵軍退軍等待軍糧的道理,雖然曹彬的做法并沒有什麼問題,撤軍主要是為了避免宋軍遭受更大的損失,但是從後來的戰局來看曹彬貿然撤退,導緻這場戰争直接失敗,曹彬一撤退,就導緻潘美和田重進的中西兩路軍隊失去了策應。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宋太宗急忙前去阻止曹彬撤軍,曹彬于是便讓軍士帶五天口糧攻打涿州,然而光行軍就走了四天,第五天軍隊已經是疲憊不堪,攻打涿州自然以失敗而告終, 耶律休哥率兵一路尾随,找準機會發動總攻,曹彬收拾殘兵不料又被遼軍包圍,東路軍大敗讓宋太宗勃然大怒,無奈,隻好下令讓潘美楊業等将率軍護送州縣百姓南撤,宋軍有不少将領勸說潘美讓楊業與遼軍一戰,認為東路軍雖敗,但兩路軍馬草草收場未免太窩囊。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楊業認為宋太宗隻讓自己護送百姓南撤,沒有接到作戰任務,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隻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隻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指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我的部隊駐紮在應州,契丹人必然來抵抗,就下令讓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麼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潘仁美背了1000多年的黑鍋

然而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帶領好幾萬精兵卻如此畏懼怯懦。隻需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諸将對楊業冷嘲熱諷,楊業沒有辦法,隻好和潘美約定,自己前去攻擊遼軍,到時潘美等人在谷口布陣,埋伏遼軍,但是潘美部将以為遼軍敗走,都打算争功,于是便率軍離開了谷口,潘美無法節制,諸軍大亂,楊業引誘遼軍至谷口,卻不見伏兵殺出,絕望至極,拼死一戰,死在戰場。

宋太宗聽說楊業殉國後,十分痛心, 潘美被削秩三級,責授為檢校太保。雍熙四年(987年),任檢校太師。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數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七歲。追贈中書令,賜谥号為武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