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全球找不到A股這樣的好資産

聚焦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産品會以犧牲收益為代價?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對此不太認同。

“強調社會責任不僅不會影響基金業績表現,恰恰相反,強調社會責任有助于增強基金業績表現。”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論壇間隙,江向陽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記者的獨家專訪,他堅信,中國邁向高品質發展後,想要得到一個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要有環境責任,也要有對利益相關人的基本責任,包括對員工和社會的,隻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夠長期的回報于投資人。

江向陽還特别提到,雖然中國經濟增速預計會有所放緩,但中國的資産收益率仍然在全球範圍内有競争力,“最典型的就是A股的綜合ROE(淨資産收益率)是9%左右,全球找不到這樣的資産,這就是為什麼全球資本會不斷進入中國核心資産的原因。”

那麼,做好可持續發展投資有哪些關鍵要素?

江向陽提出四點:首先是标準和體系的搭建,這需要保證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二是要有模型的本土化落地,例如在評估企業環境貢獻時,我們不能簡單用發達國家的環境标準來要求中國企業,而是可把改善環境的努力程度作為一個觀察名額;三是社會責任品質評估還做不到完全資料客觀化,要提高評估機制和團隊的專業性;四是盡可能獲得更多可信賴的評估資料,彌補資料的不完整或不可獲得性。這也需要資訊披露品質的提升以及運用一些專業的、大資料的分析方法。

可持續發展金融,是指為推進可持續發展且創造出可計量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的金融服務,現階段涵蓋了可持續發展投資、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責任投資、影響力投資等衆多投資方式。

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球共有近31萬億美元資産引入了可持續投資政策,較2016年增長34%,占全球資産管理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中國,伴随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續發展投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11月15日,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正式釋出。這一指數以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為樣本池,采用可持續發展價值量化評估模型篩選出100隻股票編制而成。而采用完全複制法跟蹤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的國内首個可持續發展主題ETF産品——“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已于近日正式獲批。

回測資料表明,2014年6月30日至2019年7月1日,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相對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年化超額收益率超過4%,且跑赢了A股絕大部分主流指數。

“可以說可持續發展指數的業績放到全市場中也是一個不錯的業績。我們認為,随着我國經濟穩步邁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這個超額收益将更加明顯更加穩定。”江向陽稱,博時基金把ETF這類指數基金作為産品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年會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大産品布局力度。

展望2020年權益類資産表現,江向陽持樂觀态度,他認為,中國正在向産業更新、經濟轉型、科技突破方面加大投入,且政策環境非常友好,2020年資本市場金融供給側改革也會是一台大戲,股票市場是以會有表現機會。“但2020年股市不大可能是普漲的市場,要考慮經濟基本面和其他一些非市場因素的擾動因素,是以明年大機率還是一個結構性市場。”

以下為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江向陽的對話全文:

一、澎湃新聞:2019年是指數基金大發展的一年,尤其是ETF産品,博時基金在指數類産品方面的布局是怎樣的,你怎樣看待指數産品的突然爆發?

江向陽:應該說今年出現了兩個現象,一個是全球範圍内美國的被動指數投資的規模超過了主動管理的規模。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中國ETF發行和持有規模增長非常快。

這裡有兩個主要驅動力,一個是資本市場改革需要大力發展股權性資本,在二級市場、在投資行業就表現為權益型基金。這是政策支援引導的。

第二個重要的驅動力是,指數化投資工具被社會和投資界越來越熟悉和接受,因為它透明、成本低、交易便利,而且現在有很多主題的、行業的和聰明因子的,這些方法也确實把資産中的一些投資機會,用指數化的工具尋找出來。

現在有個說法,就是說任何阿爾法都是貝塔,什麼意思?主動管理用阿爾法的方法來尋找到一些超額收益,但是用量化的方法把阿爾法的邏輯轉化為一種可以量化和識别的投資方法,實際上它就變成一個貝塔,它是某一類因子貝塔、某一類政策貝塔。是以這說明整個市場越來越接受這種投資方法。

我們更高興的是,監管部門特别是交易所作為市場的組織者,在ETF的規則方面做了大膽的改革。比如交易所為了支援基金的流動性推出了主做市商制度。現在,正在推越來越多的衍生品,這些都是有利于做市商政策豐富的,有利于降低價格波動。這些都是ETF市場發展的一些基礎條件。

完全可以期待,随着這些改革的推進,中國的ETF市場會得到一個好的發展機遇期。

二、澎湃新聞:回顧中國指數基金的發展曆程,你認為中國的ETF産品會成為亞洲龍頭嗎?

江向陽:中國ETF的交易量是亞洲第一,保有規模是亞洲第二,但是2016年中國ETF的參與者戶數才50萬股,到了2019年已經增至260萬戶,這說明ETF增長性非常可期待。至于ETF規模多大,我覺得主要取決于中國經濟體的規模以及中國的資本市場的規模多大,這個空間可以想象。

三、澎湃新聞:從中國經濟增速來說,經濟學家對于2020年的增速似乎比較擔憂,這個會影響ETF發展嗎?

江向陽:擔憂經濟增速和持有中國資産并不沖突,這是兩個概念,中國經濟已經從高增速邁入高品質發展,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的資産收益率仍然在全球範圍内是有競争力,最典型的就是A股的綜合ROE是9%左右,全球找不到這樣的資産,這就是為什麼全球資本會不斷進入中國核心資産的原因。是以這兩個是看起來沖突,其實它是兩個概念,我們的增速在下台階,但是經濟品質上去了、結構更好了,更重要的是對比之下,境外還有哪些比中國核心資産更有吸引力的資産呢?

四、澎湃新聞:2019年權益類基金的業績非常突出,許多投資者感慨“炒股不如買基金”,能否展望一下2020年權益基金的表現?

江向陽: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個人是持樂觀态度,原因是中國正在向産業更新、經濟轉型、科技突破方面加大投入,然後又遇到非常友好的政策環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2020年資本市場金融供給側改革應該是一台大戲,就有機會。但2020年股市不大可能是普漲的市場,要考慮經濟基本面和其他一些非市場因素的擾動因素,是以明年大機率還是一個結構性市場。

五、澎湃新聞:2020年,博時基金在ETF等指數基金産品上有什麼布局規劃嗎?

江向陽:博時基金把ETF作為産品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别是因為它的成本低廉、交易便利、資産的風險收益特征比較清晰、容易識别,我們确實有志于提供市場需要和喜歡的一些産品。我們除了寬基産品外,還有行業的、主題的、聰明因子的、一些代表着未來資産長期投資機會的産品,我們通過研究,通過一些技術方法,用指數化的方法來把這些資産表達出來,來為市場提供投資服務。

當然市場最終是優勝劣汰的,明年我們會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我們這次釋出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這也是一類資産,代表一類有價值觀的資産。我們堅信,中國邁向高品質發展之後,想要得到一個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要有社會責任,都要有環境責任,也要有對利益相關人的基本責任,包括對員工和社會的,隻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夠長期的回報于投資人。是以我們推出這樣一個産品,從路演的情況看,很多金融機構是認可這樣的一種選股标準和投資方法的。

六、澎湃新聞:可持續發展的評估名額體系與傳統的财務類評估名額體系有什麼差異?展現到基金業績上會有什麼差異?強調社會責任會不會影響基金的業績表現?

江向陽:一方面,傳統的财務類評估名額體系主要是對公司經營業績結果的一個評價,但對企業如何取得這個結果的過程的評估涉及較少。可持續發展評估名額體系在融入傳統财務名額對公司經營效益評估的基礎上,加入了對公司使命願景、公司治理、公司文化、公司社會貢獻和環境貢獻等多方面的評價名額,這些名額涉及到公司從戰略、文化到經營運作的方方面面,可以展現出企業的發展觀。這樣一套可測量的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能幫助投資者更加全面有效地分析上市公司,進而對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出更準确的判斷。同時,可持續發展投資展現的是一種協調、綠色、責任投資的可持續投資理念,反映出我們在引導資源配置中的一種價值觀。

另外一個方面,财務類評估名額體系通常都有一套相對固定的标準,且相關資訊的披露也有标準化的格式。可持續發展評估雖然國際上有許多準則,但目前并沒有一套通用的标準。博時的合作夥伴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經曆多年的研究積累,參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以及國際上各大機構的名額體系,基于名額的可擷取性、可驗證性以及對中國國情的可适應性三個标準,搭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3A3力(在可以測量的3a目标,途徑,效果的名額中展現出3力,即所謂的驅動力、創新力和轉換力,我們也稱為驅動力、行動力、影響力)可持續發展評估模型。實際上,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的名額共4大類55個次元,70%的名額是企業文化、治理、環境、社會責任等可持續發展名額,同時結合其他30%的經濟類名額,最後在滬深300中選出綜合評分前100的成分股,按流通市值權重編制的。目測檢驗是有不錯的持續超額收益。

我們提倡企業應當以商業成功推動社會進步。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自覺的融合了可持續發展的經營觀、發展觀、風險觀,并有系列具體制度和管理的配套安排。可持續發展模型尋找的是兼具社會價值和企業價值的優秀企業。我們很驚喜地發現,有不少社會責任相關名額在A股市場同樣具備超額收益,其中,有的名額還表現出與傳統的财務和市場名額的低相關性,這就為投資超額收益的擷取增加了新的來源。是以,強調社會責任不僅不會影響基金業績表現,恰恰相反,強調社會責任有助于增強基金業績表現。

我們的回測也驗證了這一觀點,從2014年6月底到2019年6月底,根據可持續發展模型設計的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相對滬深300全收益指數年化超額收益超過4%。有個統計,從2015年初到今年9月30日,有存續業績的七百多隻主動偏股型基金中,連續每年均戰勝滬深300的隻有31隻,不到5%;累計業績戰勝滬深300的比例也隻有40%左右。可以說可持續發展指數的這個業績放到全市場中也是一個不錯的業績。我們認為,随着我國經濟穩步邁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這個超額收益有可能會更加明顯更加穩定。

七、澎湃新聞:做好可持續發展投資有哪些關鍵要素?

江向陽:首先是标準和體系的搭建。标準和體系的建立一是保證了模型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使得模型是可驗證的,這樣能保證模型對投資者相對透明和開放。一個對投資者相對透明的模型能幫助投資者更好的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而在投資過程中能更有效應對市場波動。

其次是要有模型的本土化落地。雖然可持續發展目标是通用的,但不同國家發展階段不同,是以在建立模型時一定要結合所在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落地。例如,在評估企業環境貢獻時,我們不能簡單用歐美發達國家的環境标準來要求中國企業,在評價中國企業時,在考慮企業環保名額的同時,更多地去挖掘同比變化值會更加合理。

另外可持續發展評估機制和團隊方面,大家都知道,可持續發展評估還做不到完全資料客觀化,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人來評估,如何提高評估團隊評估方法的專業性和穩定性,避免單個人的知識空白,是重點要考慮的問題。基金公司在内部可持續發展研究評估團隊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尋找更為專業的外部專家作為支援。

最後是評估資料方面,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資料的不完整或不可獲得性,是以應想辦法擷取盡量多的企業可持續發展類評估資料。除了上市公司公開資訊披露的資料,還可以找一些專門的資料公司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更準确的刻畫。另外,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抓取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八、澎湃新聞:除了指數基金方面,博時基金明年在權益類、固收類産品上會有一些其他動作嗎?

江向陽:會,就像前面說過的,權益類方面,我們會有行業的、主題的、聰明因子的、一些代表着未來資産投資機會的産品陸續推出。在債券方面,我們也會在可轉債、城投債、跨市場的政策性金融債等品種上加大布局供應,這些産品都是彌補中國金融市場産品供給的不足,讓投資人有更多的選擇,也有利于提高整個金融市場的效率。

同時我們還會建立一套商業模式,叫全産品線服務,全過程陪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可以向客戶提供更多的工具性選擇,同時,為客戶提供全過程的投資顧問服務。隻要客戶的需求能夠被很好的識别,我們形成了一個信賴和互動。我們就會為客戶根據市場條件,提供用哪些投資性工具來配置,讓客戶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投資體驗。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投資者可以擷取優質服務和産品選擇的金融服務,因為我們有投資品種全和豐富的優勢,從權益、固收到商品,從主動管理、海外、絕對收益等産品種類,我們都是全的。

九、澎湃新聞:自江總2015年加入博時基金以來,博時基金突破瓶頸,重返巅峰,資産管理規模已位居行業前列,能否談談博時基金是怎樣突圍轉型的?

江向陽: 我們這一屆班子裡包括董事長和我都是2015年到任的,到任之後我們對博時基金的情況和市場的競争形勢做了一些深度的調研,最後從董事會層面到經營層面,我們都覺得市場大有可為。但是要大有可為,最終要立足于核心競争力。核心競争力可以簡單表達為投研的競争力、産品的競争力、服務的競争力、創新的競争力、科技的競争力。我們自己歸納要做好4個服務,4個服務代表着服務實體、服務民生、服務改革、服務同業。博時基金這幾年堅持的就是一個戰略驅動、一個市場驅動、一個投研驅動、一個科技驅動。最終大家看到的就是博時基金每年上一個台階,這是核心競争力不斷增強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