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後來對大遼作戰,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楊家将的傳奇由此而來......
劉旻(mín)建北漢
劉崇何許人也?乃
後漢高祖劉知遠
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後改名劉旻。

北漢世祖劉旻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後漢隐帝
(劉承佑)
猜忌大将郭威
(後周太祖)
,竟然滅了老郭留守在開封的所有家人。這隐帝也是個糊塗蛋,派人刺殺在外帶兵作戰的老郭,沒成想該刺客是老郭的親信,你說整的都是啥玩意!事情都玩成這樣了,就算老郭沒有任何政治野心和心理準備,那也得造反啊,于是在邺都
(今河北大名東北)
起兵。同年十一月,隐帝被殺,老郭稱帝建立後周,當時劉崇占據了河東十二州,一看隐帝挂了,索性自已也稱帝,仍用後漢的乾祐年号,
史稱北漢
。
結遼抗周
劉崇稱帝後,一心想着要複仇,恢複後漢的疆域,不久就派兵攻打晉州和隰州
(xí 今山西臨汾隰縣)
,卻被後周殘酷的擊退。老劉看出自己的實力不行啊,要找個大哥來撐撐場子,于是同年四月遣使前往遼朝,自稱
“侄皇帝緻書于叔天授皇帝”
,請求冊立。六月,遼朝派
燕王述軋
等,冊劉崇為
大漢神武皇帝
,改名劉旻。九月
漢遼合兵再攻晉州
,攻城50餘日卻無結果,年底,後周援兵趕到,此時聯軍已無鬥志,紛紛逃亡,陣亡無數。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
世宗柴榮
繼位後不久,其内部局勢不穩,于是大遼派
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衮
率領萬餘騎兵至晉陽,劉旻親自統帥三萬人馬,和大遼合兵南下。後周
昭甯節度使李筠
派部将
穆令均
率領兩千人馬迎擊
漢遼聯兵
,自己親率主力在後面紮營。北漢前鋒
都指揮使、武甯節度使張元徽
設下埋伏,佯敗誘敵。結果
中伏被殺,後周軍隊損失慘重。
後周世宗柴榮
一看前方戰事不利決心親征,随即從大梁統帥禁軍出發。
劉旻
看潞州城
(今
山西長治市
)
堅固,一時難以攻取,就越過潞州,南攻澤州
(今山西晉城)
,直取大梁。北漢兵的前鋒與後周軍在
澤州高平縣以南
相遇,被周軍擊退。柴榮怕北漢軍撤退,加緊前進。劉旻在巴公原
(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與澤州縣交界處的巴公鎮)
排開陣勢準備迎擊,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張元徽率軍在東,楊衮率大遼騎兵在西,軍容極盛。
然而
後周主将
奮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戰,無不以一當百,北漢兵抵擋不住。不久後北漢骁将張元徽被斬,士氣低落,大敗。
後周軍
一路追殺到高平,劉旻僅率領百餘騎兵狼狽脫逃,
柴榮
乘勝進圍太原。
圍城月餘,不破,于是後周退兵,不久劉旻去世,葬在交城北山
,廟号世祖。
宋太宗滅北漢
宋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支援北漢的遼軍,而後猛攻太原,
北漢皇帝劉繼元
被迫投降,北漢至此滅亡。
北宋太宗趙光義
太宗認為晉陽城
(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百姓習于戎馬,人性勁悍,難以掌控)
這個地方
“盛則後服,衰則先叛”
,遂以開封、太原星宿不合為借口诏毀晉陽,先遷城中士紳富戶至開封、洛陽,又火燒晉陽城,城中老幼被燒死或逃跑被踩踏緻死者不計其數,并征發數萬人削平晉陽北部的系舟山山頭,曰“拔龍角”,并下令決汾水、晉水沖灌晉陽城廢墟,禁止任何人在當地居住,徹底将千年古城晉陽摧毀。
北宋抗遼名将楊業與北漢淵源
楊業,
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
(
今為陝西榆林神木縣
的土豪,趁亂占據麟州,自稱刺史,後來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
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
劉繼業
。劉繼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于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别人多好幾倍。成年後輔佐劉崇,為
保衛指揮使
,因為骁勇善戰而出名,後升遷至
建雄軍節度使
北宋抗遼名将楊業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漢,常聽說過
的名氣。後來劉繼業所守的太原非常危急了,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以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使者召見劉繼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将軍。宋軍回朝以後,任劉繼業為鄭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