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代十国:北汉,在夹缝中新生到灭亡

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后来对大辽作战,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杨家将的传奇由此而来......

刘旻(mín)建北汉

刘崇何许人也?乃

后汉高祖刘知远

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后改名刘旻。

五代十国:北汉,在夹缝中新生到灭亡

北汉世祖刘旻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后汉隐帝

(刘承佑)

猜忌大将郭威

(后周太祖)

,竟然灭了老郭留守在开封的所有家人。这隐帝也是个糊涂蛋,派人刺杀在外带兵作战的老郭,没成想该刺客是老郭的亲信,你说整的都是啥玩意!事情都玩成这样了,就算老郭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准备,那也得造反啊,于是在邺都

(今河北大名东北)

起兵。同年十一月,隐帝被杀,老郭称帝建立后周,当时刘崇占据了河东十二州,一看隐帝挂了,索性自已也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

史称北汉

结辽抗周

刘崇称帝后,一心想着要复仇,恢复后汉的疆域,不久就派兵攻打晋州和隰州

(xí 今山西临汾隰县)

,却被后周残酷的击退。老刘看出自己的实力不行啊,要找个大哥来撑撑场子,于是同年四月遣使前往辽朝,自称

“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

,请求册立。六月,辽朝派

燕王述轧

等,册刘崇为

大汉神武皇帝

,改名刘旻。九月

汉辽合兵再攻晋州

,攻城50余日却无结果,年底,后周援兵赶到,此时联军已无斗志,纷纷逃亡,阵亡无数。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世宗柴荣

继位后不久,其内部局势不稳,于是大辽派

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

率领万余骑兵至晋阳,刘旻亲自统帅三万人马,和大辽合兵南下。后周

昭宁节度使李筠

派部将

穆令均

率领两千人马迎击

汉辽联兵

,自己亲率主力在后面扎营。北汉前锋

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

设下埋伏,佯败诱敌。结果

中伏被杀,后周军队损失惨重。

五代十国:北汉,在夹缝中新生到灭亡

后周世宗柴荣

一看前方战事不利决心亲征,随即从大梁统帅禁军出发。

刘旻

看潞州城

(今

山西长治市

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潞州,南攻泽州

(今山西晋城)

,直取大梁。北汉兵的前锋与后周军在

泽州高平县以南

相遇,被周军击退。柴荣怕北汉军撤退,加紧前进。刘旻在巴公原

(今山西晋城高平市与泽州县交界处的巴公镇)

排开阵势准备迎击,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大辽骑兵在西,军容极盛。

然而

后周主将

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不久后北汉骁将张元徽被斩,士气低落,大败。

后周军

一路追杀到高平,刘旻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

柴荣

乘胜进围太原。

围城月余,不破,于是后周退兵,不久刘旻去世,葬在交城北山

,庙号世祖。

宋太宗灭北汉

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太原,

北汉皇帝刘继元

被迫投降,北汉至此灭亡。

五代十国:北汉,在夹缝中新生到灭亡

北宋太宗赵光义

太宗认为晋阳城

(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百姓习于戎马,人性劲悍,难以掌控)

这个地方

“盛则后服,衰则先叛”

,遂以开封、太原星宿不合为借口诏毁晋阳,先迁城中士绅富户至开封、洛阳,又火烧晋阳城,城中老幼被烧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并征发数万人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曰“拔龙角”,并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禁止任何人在当地居住,彻底将千年古城晋阳摧毁。

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与北汉渊源

杨业,

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杨弘信)是麟州

今为陕西榆林神木县

的土豪,趁乱占据麟州,自称刺史,后来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刘崇,派儿子杨重贵到太原。

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

刘继业

。刘继业从小洒脱有侠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别人多好几倍。成年后辅佐刘崇,为

保卫指挥使

,因为骁勇善战而出名,后升迁至

建雄军节度使

五代十国:北汉,在夹缝中新生到灭亡

北宋抗辽名将杨业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常听说过

的名气。后来刘继业所守的太原非常危急了,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以保全性命。刘继元投降以后,宋太宗派使者召见刘继业,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宋军回朝以后,任刘继业为郑州刺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