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這是柴榮登位的第六年,在這六年時間裡,柴榮宵衣旰食,謀求天下的大治。

當然,柴榮并不是一個人戰鬥,還有一幫潛邸舊臣,尤其是王樸。

王樸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能力雖強,但始終未能進入權力中樞,直到後周佐命元勳鄭仁誨病逝後,才當上了宰相,這一年是顯德三年(956年),而王樸也已經年過五十了。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五代亂世,不努力不行啊

或許是到了中年才得以施展抱負,王樸珍惜這個可以名垂青史的機會,不斷為柴榮出謀劃策,平定天下的《平邊策》就是他獻給柴榮的。

不僅如此,除了政務之外,且精通天文禮法、典章音律、水利建築,可謂是全才。

柴榮也非常信任他,每次親征後,都安排王樸留守,可以說與王樸與柴榮的關系,就像蕭何和劉邦、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重臣,卻突然暴卒了,讓柴榮傷心不已。

此前王樸并沒有什麼隐疾,甚至在三月的時候,前往治河工地考察。

三月十五日,考察完畢後回京,恰好路過好友司空李谷的家,此時的李谷正患病在家,王樸便打算探望一下。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王樸

沒想到剛說上幾句話,王樸卻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送到家的時候已經斷氣了。

自己左膀右臂的老臣突然離世,得知消息的柴榮先是大吃一驚,後痛哭不已,不僅給王樸身後極高的榮耀,更是在送别王樸的靈堂上不顧及帝王身份,幾次放聲大哭。

王樸雖死,但平定天下的夙願還要繼續,僅僅四天後,柴榮就打算出兵,這一想他要收複燕雲,為後周謀取穩定的後方,然後平定南方諸國。

先指令義武節度使孫行友前往定州,以防北漢的騷擾參戰。

而後安排宣徽南院使吳延祚暫領東京留守、三司使張美任大内都部署,維持京城大後方的運轉。

這些任命下去後,柴榮又命都虞候韓通為主将、将軍高懷德、張铎為副将,沿着大運河北上,疏通河道,保障物資運輸。

準備好之後,柴榮于三月二十九日,帶領趙匡胤等人,沿着大運河直奔滄州,與前線的張永德人彙合。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顯德六年,後周的疆域(圖源:史圖館)

四月十六日,剛剛抵達滄州的柴榮直接帶領數萬兵馬,直接攻入遼境,迫使遼國的甯州刺史王洪獻城投降。

而後一路平推,攻克了益津關、瓦橋關,至此兩關之南的瀛州、莫州徹底與遼國失去了聯系,兩州守将見大勢已去,直接獻城投降。

這一天,距離柴榮下诏親征僅過去了四十二天,可謂進兵迅速。

隻不過這次親征,柴榮還沒遇到遼國主力,如果繼續北進,那麼雙方必然會在幽州與遼軍主力爆發大戰。

是赢是輸,決定了周、遼兩國未來的命運,因而柴榮也異常慎重。

五月初二日,柴榮在大營裡宴請諸将,商讨下一步進攻幽州的計劃。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柴榮

本以為是一邊倒的商讨如何進攻幽州,沒想到席間,諸多将領卻勸阻柴榮不要進攻。

這讓柴榮很不開心,柴榮認為,此時軍心正旺,正是進攻遼國的好時機,豈能半途而廢?

看到柴榮生氣了,衆将也不吱聲,本來熱鬧的酒席上一下子也開始寂靜了起來。

既然柴榮不同意撤軍,那麼隻能繼續進攻了。

次日,柴榮命劉重進當先鋒,駐紮到距離幽州僅百裡的固安縣。

然而就在進攻幽州的前一夜,柴榮居然病了,而且病的不輕,病到不能繼續指揮出征的地步。

這也太巧了,明明就可以直接進攻幽州了,卻先被衆将拒絕,在柴榮堅持進攻後卻突然患病,不得不放棄進攻的計劃。

可以說這個病不僅來的突然,而且來得相當巧,怎麼能這麼配合反對的将領呢?

聯想到數月前王樸的暴卒,不得不讓人疑惑了。

想當初王樸可是說出“樸在則周朝在”的豪言壯語的,如果某些人想要謀權篡位,必然先幹掉王樸,如今王樸已死,下一個似乎隻能是柴榮了。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柴榮已經起了疑心了,畢竟這個套路他實在太熟悉了。

五代以來,哪一朝的天子上位,不都是靠政變上來?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五代以來,哪一朝的天子上位,不都是靠政變上來?

顯然,後周軍中,已經有人開始按捺不住了,隻是到底是誰,柴榮并不清楚,隻能等回到京中調查了,貿然調查,隻會引起混亂,說不定誤解真的心腹,卻放過奸臣呢?

當然,在回京之前,還需要做出一些準備。

五月初五日,患病的柴榮下令在瓦橋關設雄州、在益津關設霸州,然後讓韓通負責修繕城池,成為抵禦遼國的前線,一切準備完畢後,五月初八日,柴榮下令班師回朝。

而在班師途中,不長眼的北漢出兵了,剛剛摸進來,就遭到李重進的大軍,被李重進窮追猛打,一直追到北漢都城太原附近的百井,至于李筠則攻克了北漢的遼州。

不過他們隻是教訓一下罷了,畢竟柴榮的病情加重了,後周政局有些難以預測,他們必須回去,以防出現對自己不利的局面。

果然,柴榮到達澶州後,就發生了一件大事:張永德被罷免了。

起因是柴榮駐紮澶州後居然不走了,一連數日都未能和群臣見面。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張永德掌握禁軍

這引起很多人的擔心,畢竟柴榮身患重病,萬一突然病逝了,太子年幼,後周必然陷于内亂,因而大家商議,讓還能進入内廷的張永德勸柴榮趕緊回京。

張永德也認為沒錯,立馬趁着見柴榮的機會,勸他趕緊回京,隻是這個勸谏有些刺耳。

原來張永德說,天下未定,陛下又身患重病,一些人趁着這個機會打算作亂,但陛下卻停駐澶州不肯回京,趕緊回京安定社稷,萬一駕崩在這裡,後周怎麼辦?

說實話,話糙理不糙,但在柴榮眼裡是如此的刺耳。

畢竟一個身患重病的人,最怕别人說“死”字,而張永德好巧不巧,逮着“駕崩”說,柴榮怎麼能高興?

立馬問張永德,誰讓他誰說的,畢竟在柴榮眼裡,張永德可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張永德也算老實,直接說外面大臣都這麼說的,氣的柴榮大罵,認為張永德如此淺薄無知,如何配得上都點檢的位置。

就這樣,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位置,雖然又給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兩個官職,但殿前都點檢可是掌握禁軍的,這一舉動,相當于直接将張永德從最高權力核心階層排除了出去。

從這一點來看,柴榮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其實就是張永德。

一直以來,張永德都是柴榮最為信任的将領,本身又是皇家外戚,即便那段谏言不怎麼中聽,但至少是好心,對于待下公正著稱的柴榮來說,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但如今柴榮病重,甚至感覺到自己真的快不行了,開始為兒子坐穩江山開始謀劃了。

太子柴宗訓僅有六歲,六歲幼主,放在太平盛世,或許沒問題,但在五代亂世裡,豈不是白送他人江山?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六歲幼主,放在太平盛世,或許沒問題

是以,柴榮開始猜想,自己死後,誰最有可能威脅到柴宗訓得地位?自然是李重進和張永德了,李重進掌管侍衛軍、張永德掌握殿前軍,不僅重兵在握,且都是皇室的近親,且有威望,有戰功,是天然威脅皇權的對象。

不管是不是他們背後的搞的鬼,這兩個人必須遠離兵權。

因而最先被剝奪兵權的就是張永德,而接替都點檢位置的自然是柴榮認為的心腹——趙匡胤。

對于柴榮來說,趙匡胤這些年雖然戰功卓著,但畢竟資曆尚淺、威望有限,而且又不是皇室近親,怎麼看都不像是要重點防範的人。

既然如此,那就提拔他掌管禁軍吧。

而随着張永德的退出,殿前軍的人事開始發生了變動,其中重要的都點檢由趙匡胤擔任、副都點檢由慕容延钊擔任、點檢都指揮使由石守信擔任、殿前都虞候由王審琦擔任。

既然張永德被安排了,那麼李重進也要處置一下,不過和張永德不同,柴榮并沒有更換其侍衛馬步軍都指揮的職位,但卻任命他為淮南節度使,出鎮揚州去了。

至于侍衛軍的工作則交給了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除了韓通之外,侍衛馬步軍都虞候交給了韓令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交給了高懷德、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交給了張令铎。

這麼一番明升暗降,利用韓通架空李重進,直接剝奪了李重進對侍衛親軍的管理權。

經過一番操作,柴榮在不誤殺的情況下,将兩個最大的威脅冷藏了起來。

隻是舊的威脅沒了,還有新的威脅,比如剛剛當上都點檢的趙匡胤,因而柴榮想到了制衡,給趙匡胤和韓通安排副手,予以制衡,且讓兩司互相制約。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趙匡胤

禁軍系統處理好了,朝廷權力也需要平衡,為了防止一個勢力集團的出現,柴榮必須找到一個足夠有威望壓服群臣的人,當然這個人最好也沒有野心。

而朝廷上符合這個條件的人,隻有自己的老丈人天雄節度使、魏王符彥卿。

符彥卿一生曆經後唐、後晉、遼、後漢、後周,從未有過奪權的心思,是朝野公認的忠厚人,如今已經六十歲了,總不會從外孫手裡奪權吧,雖然有楊堅這個失敗的案例,但宇文闡又不是楊堅親外孫。

除此之外,符彥卿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整個符氏家族堪稱五代第一家族,算是藩鎮勢力代表,威望足夠高。

如今兩司互相制約,萬一有人輕舉妄動,符彥卿可以出面聯合藩鎮勢力,足以壓制另一方。

隻是有個問題,柴榮當初為了削弱符家勢力,在大符後去世後,削弱了符家與皇室的親緣關系,現在隻能拉攏一下了。

六月初九日,柴榮下诏立大符後的妹妹為新皇後,史稱小符後,加強符家與皇室的聯姻。

藩鎮勢力考慮到了,接下來就是文官勢力了。

六月十五日,柴榮下令擔任宰相的王溥、範質同知樞密院事,讓這幫宰臣插手樞密院的權力,而後又讓樞密使魏仁浦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讓樞密院的長官也有宰相的頭銜。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柴榮想的都是制衡

意圖讓他們互相制衡,不能在某一方面獨斷專行,共同輔政。

而這三位輔臣裡,王溥有膽有識,是當初唯一支援柴榮親征北漢的朝臣,但為人孤僻,朝中沒有多少朋友。

至于範質則是清廉的代表,自命清高,能力很強,卻情商較低,經常當面指責别人的過錯。

而魏仁浦出身貧寒,能力優秀,卻沒有軍功,也不是科舉入仕,當初提拔他還遭到不少人的反對。

可以說柴榮找的這幾位,都是朝中人緣不好的,就是為了避免他們結成朋黨,威脅皇權。

至此,柴榮在去世前,通過一系列的謀劃,意圖讓自己死後,柴宗訓可以順利繼位。

六月十九日,柴榮病重,他又開始謀劃起來,在最後一次召見群臣裡,打算自己死後,讓範質安排王著入相、曹翰做宣徽使,一同輔政。

那麼這二人是誰呢?為何此前不安排呢?

王著是柴榮的老部下,文采過人,且胸無城府,深受柴榮的賞識,但王著有個毛病,就是嗜酒如命,一旦喝醉後,什麼都不幹,很容易誤事,因而柴榮一開始沒打算讓他輔政。

但到了大限的時候,柴榮又想起了他,打算讓他輔政。

至于曹翰,是當初勸柴榮入宮侍奉臨終郭威的人,是柴榮的心腹,但曹翰雖然足智多謀,但喜歡殺戮,曾經僞造诏書,屠戮八百名南唐降兵,是以一直未能進入中樞。

然而柴榮沒想到,範質他們當面答應,出宮後就商議拒絕執行,也讓柴榮最後的一絲努力,化為烏有。

六月十九日深夜,柴榮駕崩,年僅三十九歲。

然而柴榮生前算到了制衡,但沒算到他們會聯合,尤其是對趙匡胤看走了眼。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趙家人可不簡單

他的一番制衡,頂多對韓通有效果,但對于趙匡胤來說,根本不是個事。

畢竟在柴榮駕崩前,趙匡胤就和一幫人聯絡好了,柴榮蒙在鼓裡還不自知。

自趙匡胤開始在軍中崛起後,趙家人就開始結交後周各路權貴,比如樞密使魏仁浦,和趙家私下的關系可不低,當初趙匡胤的母親可是上魏家想要讓雙方攀成親家的。

隻不過未能成功,但到了北宋後,魏仁浦第三子魏鹹信還是娶了趙匡胤的女兒永慶公主。

可以說,魏仁浦就是趙匡胤一系的人。

除了魏仁浦,趙家還結交了王溥、吳延祚、潘美、曹翰等等,就連柴榮的潛邸親信的尹崇珂,都和趙家有着親密的關系。

而趙家人更是和符顔卿聯姻起來。

符顔卿曆經五朝不假,但他見慣了朝代更替,早就成了老油條,根本不會為了一朝一姓而豁出性命,而且一直注意多頭下注,這一點也被趙家人看上了。

看到趙匡胤擔任都點檢後,符彥卿将自己最小的女兒嫁給了趙光義,可以說柴榮自認為重要的符家,現在早和趙家聯姻,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麼一看,柴榮安排的四位托孤大臣裡,就有三位和趙家關系匪淺。

加上趙匡胤私下和其他将領結交,結成了“義社十兄弟”,其中就有石守信、王審琦等人。

可以說除了韓通,這幫人早就和趙家成為利益共同體了。

是以說,柴榮的懷疑是對的,的确有人謀權篡位,但懷疑的對象錯了,不是張永德和李重進,而是趙匡胤。

是以,這麼一串通,此前一系匪夷所思的巧合就說的通了。

趙家和符彥卿家族聯姻後不久,趙家就打算除掉王樸。

說實話,王樸執掌樞密軍政,又負責留守京師,早就在軍中安插了眼線,對于趙家的舉動,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開始有了動作,引起了趙家人忌憚。

因而想要圖謀後周江山,第一個就要除掉王樸,是以王樸暴斃了。

王樸真的太重要了,也難怪北宋建立後,趙匡胤自言自語說了這麼一段話:“此人若在,朕不得此袍著。”

趙匡胤口中的此人就是王樸。

王樸的暴斃,必然會引起柴榮的懷疑,因而柴榮北征途中,趙家又下毒,迫使柴榮班師回朝。

為啥不直接毒死呢?就是為了讓柴榮替他們除掉張永德等人。

趙家人知道,柴榮為了讓兒子上位,必然會剝奪張永德等人的兵權,可以說是趙家人借柴榮之手,掃清張永德、李重進這些威脅,甚至想一下,張永德那番話就是趙匡胤等人撺掇說的。

到了這一步,趙家人再無阻礙了,在一系列的謀劃下,所有阻礙都剔除了,剩下的就是謀權篡位了。

那麼有人問了,趙家人下毒這麼厲害嗎?

是的,就是這麼厲害,曆史上趙光義就是下毒高手,沒事就喜歡研究毒藥,毒殺了一大批名人,隻是他後面沒想到,自己兒子也喝了毒藥。

扯遠了,再說回後周最後的一段時間。

柴榮死後,柴宗訓繼位。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賀柴宗訓後,朝廷突然接到了緊急軍情。

說遼國和北漢趁主少國疑,趁機南侵了。

有敵入侵,自然要反擊了,範質和王溥商量,打算讓趙匡胤為主帥,帶領大軍北征。

然後列出了具體的方案:

1、由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钊先帶領精銳奔赴前線;

2、由趙匡胤為主帥、高懷德、張令铎、張光翰、趙彥徽随同出征;

3、京城防務交給韓通、石守信王審琦負責;

大家看這份安排,慕容延钊是趙匡胤的好友,韓令坤是趙匡胤發小,高懷德和趙家關系親密,後面還娶了趙匡胤妹妹為妻,張令铎女兒後面嫁給了趙廷美。

至于石守信、王審琦又都是義社十兄弟,換句話說,除了韓通,其餘人都和趙匡胤關系匪淺。

可以說,他們就是打算借這次出征,謀權篡位,至于遼國真的出征了嗎?雖然《遼史》很差勁,但對于大規模軍事行動還是記載嚴格的,但《遼史》是一點沒記載。

這麼一看,趙家就是利用這次出征機會進行兵變,讓五代變成六代而已。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而在兵敗前,趙匡胤的母親杜氏就将家人藏匿于定力院裡,可謂心思缜密,畢竟京城裡還有韓通呢。

詭異的滅亡:柴榮去世前後,後周内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杜太後

盡管石守信控制了京城,但韓通還是逃了出來,集結軍隊搜捕趙家人,可惜撲了個空。

可見這件事,大家早就密謀好了。

至于韓通,雖然想要維系後周,但大勢已去,被王彥升殺死,至此趙匡胤改朝換代再無阻礙。

正月四日,趙匡胤在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降封柴宗訓為鄭王,北宋建立,立國僅十年的後周就此亡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