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一個在近代中國有着深遠意義的字詞。近代中國曆史上的“軍閥”一詞是在20世紀初從日本傳來,并由梁任公翻譯而得。中國舊時的軍閥,擁有軍隊,霸占一方,自成派系,并多投靠某個帝國主義國家。
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終結都出現過軍閥或是軍閥混戰,其中最為當代人所熟知的便是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中直系、皖系、奉系等軍閥的互相混戰。而在諸多大小軍閥中,有這麼一位,被當時的認為是北洋軍閥當中聲名最劣的,可謂是人人喊打。這個人就是張宗昌。

張宗昌是山東人,出生于1881年2月13日。作為張作霖手下大将,奉系軍閥的重要頭目,在當年也是一位風雲人物。作為軍閥,他的主要地盤就是其故鄉山東省。然而,在這位山東本地人支配山東省的時候,群眾的生活卻是苦不堪言。張宗昌在任期間對待群眾嚴苛殘酷,甚至經常處以刑罰,也是以得了一個“狗肉将軍”的诨号。
縱觀張宗昌的前半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在早年山東饑荒時期。他流浪到關外,到東北謀生。後來,在1899年張宗昌到由俄國人出資的中東鐵路當築路工,身高接近兩米,又有着北方人豪爽大度個性的他,很快展露風頭,不久後便憑借自己在勞工中的威信,成為當地的華人頭目。與此同時,他還學會了一口流利而又發音準确的俄語,得到了俄國人的青睐。
到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發生的一年,張宗昌便起程回國,投靠了當時山東民軍都督胡瑛。之後張宗昌來到上海作戰,晉升為光複軍的團長,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兩年後,張宗昌已經成為了江蘇陸軍第三師師長。不過,張宗昌并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黨人,是以在不久後在由國民黨人發起的讨伐袁世凱的而次革命中,張宗昌叛變了革命,投降北洋将領馮國璋,加入了直系軍閥之中。
在1921年,這也是對張宗昌及其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張宗昌被直系軍閥将領排擠,進而投靠了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接下來的軍閥戰争裡,他逐漸發展壯大,并因早年在俄國的積累,他手下得以聚集不少在俄國内戰敗逃到中國的白俄衛軍,成為奉系軍閥的重要将領。
張作霖這位東北王對于張宗昌可謂相當信任了,在于段祺瑞達成的協定中,就有着把張宗昌派往山東當權的條項。回到山東的張宗昌,制造了一系列慘案,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鎮壓了青島的日本紗廠勞工大罷工的“青島慘案”。這也向群眾揭示了軍閥勢力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言人的真相。得權得勢得張宗昌也開始了自己得奢侈生活,他前後相繼娶過23房姨太太,在這些有名分的人外,他身邊還有着被稱為“五朵金花”的五位白俄女子。
然而,就是這樣登上人生巅峰的張宗昌,卻在張作霖死後迅速失勢,最終在火車站遭到刺客的突然槍擊,當即死亡,黯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