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文學習方法之陶行知的“求八賢”讀書法

作者:了之散人231238521

陶行知的“求八賢”讀書法

這是一種多側面、深層次地不斷提問,以此求取書籍精華的讀書方法。

曾被宋慶齡同志題詞贊頌為“萬世師表”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長期的教育實踐及刻苦讀書的豐富經驗,總結出一種“求八賢”讀書法。在《八個顧問》一詩中,陶先生寫道:“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先生對他的讀書方法,說得生動有趣,通 俗 形 象。求教“八賢”,就是要人們讀書時做到三條:

一、勤于提問。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沒問就沒學。“學”和“問”是緊密相連的。讀書,怎樣才算是做到好“問”了呢?首要一條是“勤”。陶先生提出要“常請教”。這“常”字,意味着讀書過程中從頭至尾、随時随地、經常不斷地思索。隻要産生了問題,就要及時問。問自己,問同學,問朋友,問師長,直到弄懂為止。

二、多側面提問。

問些什麼?陶先生從八個方面作提示,要我們從事件、人物、時間、地點、發展、根源、數量等各方面進行探究。要對閱讀材料從各個側面、各個角度、各個要素分别尋找問題,在考問思索中了解全書的精髓。

三、深層次提問。

學習知識,非但要弄清“何事”,還要問一問“何故”;非但要了解“何人”,還要問一問“何如”;非但要知道“何時”、“何地”,而且要問一問“何去”;甚至要問一問“幾何”,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還問鍋碴在哪裡”的精神,這就是陶先生提出的深層次提問。閱讀中先抓住淺層次内容,循序思考,深入追尋,不裝懂,不馬虎,不盲目迷信,不自欺欺人。通過一連串由淺入深的問題,求得透徹的了解。這樣讀書,讀一本勝過馬馬虎虎閱讀幾十本。表面費時,實則高效。讀書時能不斷地“求八賢”,“笨人”也一定會變聰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