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延墓前跪着3個人,一個是馬岱,一個是楊儀,另一人是誰

作者:小縣手表體育

魏延是蜀漢名将,在張飛、關羽、馬超等人相繼病逝後,魏延成了蜀漢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将,他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扮演了關鍵角色,但是在魏延本應該大放異彩的時刻,卻因為諸葛亮的去世,他和諸葛亮的繼承者楊儀發生了沖突,導緻魏延衆叛親離,最後被蜀漢大将馬岱斬首。

魏延雖然和楊儀不和,差點導緻兩人兵戎相見,但是魏延并沒有背叛蜀漢,也沒有做過對不起蜀漢的事,是以他的死是一個冤案。在魏延死後,蜀漢為魏延翻案,并将害死魏延的楊儀和馬岱的石像放在了魏延的墓前,讓兩人跪下為魏延道歉,但魏延墓前共有3個石像,另一人是誰?

魏延墓前跪着3個人,一個是馬岱,一個是楊儀,另一人是誰

魏延是劉備部曲出身,很受劉備信任,魏延能力出衆,智勇雙全,他跟随劉備入川作戰,以及參與漢中之戰等,建立了赫赫功勳。但由于張飛、關羽等人太耀眼,也太特殊,他們的光芒掩蓋了魏延的光芒,這讓人不太重視魏延。劉備拿下漢中後,大多數人認為,在關羽鎮守荊州的情況下,劉備會将戰略要地漢中交給張飛去鎮守,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劉備選擇了魏延。

從之後的曆史走向看,劉備慧眼識珠,選擇是非常正确的。劉備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雲何?”魏延回答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将十萬之衆至,請為大王吞之。”魏延做漢中太守期間,采用錯守諸圍之法,将蜀軍分散到每一個險要的關口(如駱谷,斜谷,子午谷等)重兵防禦,剩下的軍隊留在漢中城内駐防,讓曹軍十多年都難以攻下漢中。

魏延墓前跪着3個人,一個是馬岱,一個是楊儀,另一人是誰

而姜維接手蜀軍後,改變了魏延防守政策,他将漢中城外圍的險要關口的兵馬,都撤回到了漢中城内,這讓曹軍毫無阻礙的就兵臨漢中城下了,也導緻漢中在姜維手中,不到一個月時間就丢了。在戰略戰術,以及戰略防禦方面,姜維遠不如魏延,關羽和張飛,其實也不如魏延。

劉備将漢中給了魏延,另一個戰略要地荊州,劉備則交給了他最信任的關羽,但關羽戰略失誤,貿然發動襄樊之戰,導緻蜀漢丢了荊州,還破壞了孫劉聯盟。這也是蜀漢由盛轉衰的關鍵事件。而張飛因為關羽之死,内心痛苦,經常借酒澆愁,喝醉酒後打罵士兵,導緻他被手下将士殺害。這不是張飛第一次因喝酒誤事了,劉備的徐州城,也因張飛醉酒誤事,被呂布奪了。

魏延墓前跪着3個人,一個是馬岱,一個是楊儀,另一人是誰

劉備去世後,魏延雖然成了蜀漢第一名将,但他和諸葛亮的用兵政策有很大不同,魏延和龐統相似,他們願意為了勝利兵行險着,但諸葛亮為人謹慎,不喜歡冒險。蜀漢國力不如曹魏,諸葛亮亦步亦趨、按部就班的用兵,讓對手容易猜到他的用兵意圖,并有針對性的防守,導緻諸葛亮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對此,魏延心有不滿,覺得諸葛亮過于小心,影響了他的戰略實施。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患了重病。這個時候,他們面對的是曹魏名帥司馬懿。司馬懿的才能不輸諸葛亮,諸葛亮害怕他去世後,影響蜀軍士氣,被司馬懿乘機進攻,大敗蜀軍,是以安排蜀軍撤軍。但諸葛亮安排身後事時,身邊的是楊儀、姜維等人,而沒有魏延,他還安排魏延斷後。

魏延墓前跪着3個人,一個是馬岱,一個是楊儀,另一人是誰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想撤退,他認為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去世而影響北伐大局,但是楊儀等人要撤軍。魏延和楊儀本來有沖突,這一刻徹底爆發,由于楊儀是諸葛亮標明的接班人,占據了道德制高點,這導緻魏延背上了謀反罪名,被士兵抛棄,他随後被蜀漢大将馬岱追至殺害。

不過魏延被士兵抛棄後,他沒有背叛蜀漢,選擇投降曹魏,而是逃往漢中,但被馬岱追至殺害,随後還被楊儀誅滅三族。魏延是蜀漢的功勳之臣,他這樣輕易被殺,讓很多人氣憤不已,是以他們将馬岱和楊儀的雕像放在了魏延墓前,讓他們跪在魏延墓前給魏延道歉,跪着的另一人,也有種說法是諸葛亮。據說是諸葛亮臨死前安排馬岱誅殺魏延的,其實這種說法站不住腳,魏延和諸葛亮戰術戰略上有分歧,但兩人并沒有私仇。同時,諸葛亮也很重視魏延,是以他不會殺魏延。

魏延墓前跪着3個人,一個是馬岱,一個是楊儀,另一人是誰

魏延的死,諸葛亮也有一定的責任,他在安排身後事時,也應該将魏延叫到身邊,這樣能緩解魏延和楊儀的内鬥,讓魏延不敢抗命,但可惜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但是諸葛亮沒有殺魏延之心。再加上諸葛亮在蜀漢君臣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他們也不可能讓諸葛亮的雕像跪在魏延墓前。

跪在魏延目前的第三人可能是劉琰。劉琰和魏延有沖突,劉琰是文人,經常高談闊論,在魏延看來,他是紙上談兵,沒啥實際才能,兩人意見經常相左,魏延頗瞧不上劉琰,是以兩人沖突很深。再加上劉琰因诋毀劉禅被殺,很可能跪在魏延墓前的第三人,就是魏延的另一仇人劉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