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延墓前跪着3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人是谁

作者:小县手表体育

魏延是蜀汉名将,在张飞、关羽、马超等人相继病逝后,魏延成了蜀汉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将,他在诸葛亮北伐时期,扮演了关键角色,但是在魏延本应该大放异彩的时刻,却因为诸葛亮的去世,他和诸葛亮的继承者杨仪发生了矛盾,导致魏延众叛亲离,最后被蜀汉大将马岱斩首。

魏延虽然和杨仪不和,差点导致两人兵戎相见,但是魏延并没有背叛蜀汉,也没有做过对不起蜀汉的事,所以他的死是一个冤案。在魏延死后,蜀汉为魏延翻案,并将害死魏延的杨仪和马岱的石像放在了魏延的墓前,让两人跪下为魏延道歉,但魏延墓前共有3个石像,另一人是谁?

魏延墓前跪着3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人是谁

魏延是刘备部曲出身,很受刘备信任,魏延能力出众,智勇双全,他跟随刘备入川作战,以及参与汉中之战等,建立了赫赫功勋。但由于张飞、关羽等人太耀眼,也太特殊,他们的光芒掩盖了魏延的光芒,这让人不太重视魏延。刘备拿下汉中后,大多数人认为,在关羽镇守荆州的情况下,刘备会将战略要地汉中交给张飞去镇守,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刘备选择了魏延。

从之后的历史走向看,刘备慧眼识珠,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做汉中太守期间,采用错守诸围之法,将蜀军分散到每一个险要的关口(如骆谷,斜谷,子午谷等)重兵防御,剩下的军队留在汉中城内驻防,让曹军十多年都难以攻下汉中。

魏延墓前跪着3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人是谁

而姜维接手蜀军后,改变了魏延防守策略,他将汉中城外围的险要关口的兵马,都撤回到了汉中城内,这让曹军毫无阻碍的就兵临汉中城下了,也导致汉中在姜维手中,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丢了。在战略战术,以及战略防御方面,姜维远不如魏延,关羽和张飞,其实也不如魏延。

刘备将汉中给了魏延,另一个战略要地荆州,刘备则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关羽,但关羽战略失误,贸然发动襄樊之战,导致蜀汉丢了荆州,还破坏了孙刘联盟。这也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而张飞因为关羽之死,内心痛苦,经常借酒浇愁,喝醉酒后打骂士兵,导致他被手下将士杀害。这不是张飞第一次因喝酒误事了,刘备的徐州城,也因张飞醉酒误事,被吕布夺了。

魏延墓前跪着3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人是谁

刘备去世后,魏延虽然成了蜀汉第一名将,但他和诸葛亮的用兵策略有很大不同,魏延和庞统相似,他们愿意为了胜利兵行险着,但诸葛亮为人谨慎,不喜欢冒险。蜀汉国力不如曹魏,诸葛亮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用兵,让对手容易猜到他的用兵意图,并有针对性的防守,导致诸葛亮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对此,魏延心有不满,觉得诸葛亮过于小心,影响了他的战略实施。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患了重病。这个时候,他们面对的是曹魏名帅司马懿。司马懿的才能不输诸葛亮,诸葛亮害怕他去世后,影响蜀军士气,被司马懿乘机进攻,大败蜀军,所以安排蜀军撤军。但诸葛亮安排身后事时,身边的是杨仪、姜维等人,而没有魏延,他还安排魏延断后。

魏延墓前跪着3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人是谁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不想撤退,他认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影响北伐大局,但是杨仪等人要撤军。魏延和杨仪本来有矛盾,这一刻彻底爆发,由于杨仪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这导致魏延背上了谋反罪名,被士兵抛弃,他随后被蜀汉大将马岱追至杀害。

不过魏延被士兵抛弃后,他没有背叛蜀汉,选择投降曹魏,而是逃往汉中,但被马岱追至杀害,随后还被杨仪诛灭三族。魏延是蜀汉的功勋之臣,他这样轻易被杀,让很多人气愤不已,所以他们将马岱和杨仪的雕像放在了魏延墓前,让他们跪在魏延墓前给魏延道歉,跪着的另一人,也有种说法是诸葛亮。据说是诸葛亮临死前安排马岱诛杀魏延的,其实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魏延和诸葛亮战术战略上有分歧,但两人并没有私仇。同时,诸葛亮也很重视魏延,所以他不会杀魏延。

魏延墓前跪着3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人是谁

魏延的死,诸葛亮也有一定的责任,他在安排身后事时,也应该将魏延叫到身边,这样能缓解魏延和杨仪的内斗,让魏延不敢抗命,但可惜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但是诸葛亮没有杀魏延之心。再加上诸葛亮在蜀汉君臣心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他们也不可能让诸葛亮的雕像跪在魏延墓前。

跪在魏延目前的第三人可能是刘琰。刘琰和魏延有矛盾,刘琰是文人,经常高谈阔论,在魏延看来,他是纸上谈兵,没啥实际才能,两人意见经常相左,魏延颇瞧不上刘琰,所以两人矛盾很深。再加上刘琰因诋毁刘禅被杀,很可能跪在魏延墓前的第三人,就是魏延的另一仇人刘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