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機會的深處逃亡。——馬化騰
-----------------------------------------
自從996的争議出來之後,朋友圈就一直有人争論不休。
前天有人問我一個有趣的問題,假設大家都996,為什麼有的人上市了,有的人猝死了。都是奮鬥,為什麼下場如此不同。
他的意思是:這不公平。
我們簡短地探讨一下什麼是“公平”。
“公平”等于沒有機會。
我們活在一個意願上追求公平但實則隻能照顧自己的星球上。
資源的不均勻配置設定,在有的人看來叫“機會”,有的人看來是“不公”。
快樂也好,悲傷也好,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同一杯水。
這個世界沒有童話。
深知生活的殘酷但仍然熱愛它,那才叫成熟的人。
文明的本質,就是争奪資源配置設定權。
我們的文明本身,展開來看,可以了解為一個“公平”逐漸減少的過程。
最早期的不公平,是天然的。
比如你出生在資源匮乏的地區,果子少,兔子也少,天寒地凍鬧鬧自然災害,日子自然不如那些出生在物産豐富的地區的人過得滋潤。
但是這種在現代文明看來,都屬于公平。洪澇災害等等,寫到合同裡,都叫“不可抗力”。
除了這些,基本還是公平的。
隻要是樹上的果子,你可以摘;隻要是河裡有魚,你可以抓;洞裡有兔你也可以掏。和動物一樣,采集社會裡,你擁有基本公平的權利。
到了農業社會,這種權利相對喪失了。
比如這片地是我墾出來的,産出隻許供我老婆孩子,你不能動。
資源有了邊界。
好在農業文明早期,人口數量不大,荒地很多,每一個農民開出的荒地就是自己的農田。隻要你勤勞一些,撸個幾十畝地不是問題,是以有個說法叫“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那時候,農民不是無産者,農民是有資産的,被後來馬克思稱為小資産階級。
到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出來了。
啥叫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聚集在少數人手中,然後把絕大多數人淪為無産者,就是資本主義社會。
這時候竟然出現一個階級,叫無産階級。
有無産階級,才有資産階級。
這兩種角色,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成的兩大前提條件。
英國當年有所謂“羊吃人”的故事,就是當年有一批養殖戶和種地的農場主。他們本來在英國大地上娶妻生娃每天吭哧吭哧幹活,日子過得挺好的。
但他們沒想到,自己的耕種的土地,最後是被羊幹掉的。
因為工業文明逐漸發展,出現了一個東西,叫蒸汽機。
蒸汽機改變了過去依賴自然條件的動力模式,可以原地打轉,原地創造價值。
這就讓原來所有的那些隻能借助自然動力的工廠,比如風力,用風車帶動機器,比如隻能建在河邊,靠水流帶動機器的工廠,統統狗帶。
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博爾頓蒸汽機廠出現,蒸汽機大量生産,于是所有工廠從此開始使用人造動力。
是以,開工廠這件事,再也不需要依靠風道和水道的自然條件束縛了。
這意味着,依靠蒸汽機,工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成。
于是,大工業時代來臨。
那時候,在英國開工廠,最賺錢的是紡織業。紡織業的原料是羊毛,有了蒸汽機,可以開廠了,開廠搞紡織,賺得比種田多多了。
于是,原來種農田的封建主和農場主就不再種田了。
因為養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貴族們紛紛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甚至把他們的房屋拆除,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占起來。一時間,在英國到處可以看到被木栅欄、籬笆、溝渠和圍牆分成一塊塊的草地。被趕出家園的農民,則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托馬斯·莫爾在他的著作《烏托邦》中寫道:
“綿羊本來是很馴服的,所欲無多,現在它們卻變得很貪婪和兇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們要踏平我們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血腥的“羊吃人”圈地運動,資産階級早期原始積累的故事。
它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是資源配置設定得更加不公平。
無産階級,是個很奇葩的現象。也就人類有,生物世史上沒有什麼動物是無産者,再沙雕的魚都可以在海裡随便遊泳,再醜的鳥都可以找一根樹枝随便栖息。
但文明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居然出現一種生物體,被定義和自我接受為,沒有任何資源,沒有生産工具,甚至沒有立錐之地,它想要進一個小區,或者睡在公園,都會被驅趕。
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源逐漸聚集,另一端則制造出更多一無所有的無産者。
赫拉利寫的一本書叫《人類簡史》,記載了一個共識:
人類在采獵生存時代從來沒有過大饑荒。
大家想想那個時候人口很少,采集植物,春、夏、秋三季都能采集;打獵,春、夏、秋、冬四季都能打獵,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是以被稱為“伊甸園”。
那時候,沒有大饑荒,自然也沒有大規模餓死人的局面。
直到農業文明發生,土地不斷擴充,森林越來越遠,采獵資源直接消失。
這時候怎麼辦,你隻能種地。
就好比工業文明,組織化不斷擴充,這時候怎麼辦,年輕人隻能努力攢學曆,然後進公司,進機關,結果機關996,你能怎麼辦?
而工商業文明是繼農業文明以後,一個更無奈的階段。
資本主義必然的結果,就是使絕大多數人淪為無産階級。
為什麼今天大家都說955制度,那是早期那些007的人換來的。
早期童工和所有勞工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六小時。
看看卓别林的《摩登時代》。
用馬克思的話說,“變成機器的附屬品”。人,生命變成機器的附屬品,所有人都掙紮在緊張的競争狀态,一不小心就破産,一無所有。
最後,我們把時間軸調到最後。
千禧年左右的時候,聯合國曾經釋出過一個報告,報道了世界首富們,比如蓋茨,比如巴菲特,比如墨西哥電信大佬SLIM,這個報告顯示出财富資源的高度集中狀态。
大概意思是,這些世界首富,一個人的财富抵得上六個貧困國家的年度财政收入的總和。
而且,前五百位首富的财富量,居然是四億窮人财富水準的總量。
它還提出兩組資料,2%的人擁有了世界50%的财富,另外有50%的人隻擁有世界1%的财富。
在這之前的十幾年前,号稱世界上最講究自由、平等、的國度——美國,也公布過一個他們當年的貧富懸殊的資料,當時美國12%的人擁有90%的财富。
換算一下,這相當于1%的人擁有8%的财富。
過了十幾年,這個資料變成2%的人擁有50%的财富。
也就相當于财富的加劇聚攏速度差不多是三倍速。
文明越發展,爪牙越鋒利,搶奪得就越狠。
到了資訊時代,局面會怎樣?
反正我們都是趨勢的産物,趨勢有多強,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狀态。
那麼回到我們的話題本身,都是996,都不公平,怎麼破。
答案就是:有一樣東西,是公平的。
那就是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人拼命工作的原因。
在你的時間被人買走之前,多創造點價值,是越遷&降維的僅有的幾個選擇之一。
畢竟,世界沒有童話,我們隻能自己去編織。
人的新鮮感能維持多久?
《人的新鮮感能維持多久》視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