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理想國到烏托邦

從理想國到烏托邦

有柏拉圖這種理想的人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英國政治家兼哲學家托馬斯·莫爾,他在1516年出版了一本書叫作《烏托邦》,意大利神學家托馬索·康帕内拉在1602年寫成了《太陽城》,英國作家威廉·莫裡斯在1890年寫了《烏有鄉消息》,這些都是在描述他們心目中想象的烏托邦世界。

中國有沒有呢?有,誰呢?康有為。他除了是政治人物以外,還是思想家,他寫了一本書叫《大同書》。這一點抱負和孔子如出一轍,因為康夫子也是儒家人物。他把大同世界描繪得很具體,主要有四個特點。

從理想國到烏托邦

第一,他認為,必須廢除國家,實行各個國家的大聯合,把全球都變成一個大聯邦,這樣就不會有暴力了,因為一旦有國家,就會發生沖突,就會有兵禍和戰争,是以要搞大聯合。他甚至很幼稚地推動中日和邦。

第二,他認為所有人種都必須進化為白人,黑人“鐵面銀牙,斜颔若豬,直視若牛……望之生畏”“性情太惡、狀貌太惡或有疾者,醫者飲以斷嗣之藥以絕其種”。黑人進化成白人耗時太長,千年都不夠,怎麼辦?進行化學閹割。

第三,他認為孩子生下來就要跟父母斷絕關系,不斷絕關系不足以徹底地毀滅家庭。家庭是私念之源,私有觀念的根源在兒女的心中,孩子和父母分開了,互相不認識,誰也不挂念誰,大家都一心為公,沒有私心雜念。

第四,康有為的觀點竟然和柏拉圖的很相近,認為要剝奪私産,有私産就會有私心。更有意思的是,他還建議,無論男女,都要把身上的毛全部刮幹淨,隻留下鼻毛。他認為,其他的毛都是沒有進化好的表現,還沒有脫離動物狀态。

時至今日,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烏托邦,到《大同書》,人們對烏托邦還有幻想,這是人們逃避現實的一種迷幻,這種迷幻如果不能被根除,可能還會有悲劇産生。

人作為世俗的物種,不可能純淨得一塵不染,所有人也不可能整齊劃一,統一思想、統一言行、統一舉止、統一意志是不可能實作的。在經濟上絕對平等,每個人任勞任怨,隻奉獻而不索取,完全服從組織、集體的利益,這樣的人可以個别存在,可以大公無私,但是,要求一個物種這樣是不現實的。是以,從理想國到烏托邦,都是人類的一種病态表現,是逃避現實的病。

從理想國到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