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作者:公子霜塵

遼朝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所建立,初定名為契丹,遼太宗執政時期,更名為遼,共享國209年,曆時9帝。在遼朝政權尚未滅亡,岌岌可危之時,遼宗室耶律淳建立了北遼,聯合西夏共同抗金;覆滅之後,耶律大石、耶律留哥、耶律厮相繼建立了西遼、北遼、後遼等政權,是契丹民族遼朝的延續,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遼朝帝王世系表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第八代孫,與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是遠房堂兄弟的關系。根據《遼史》記載,耶律大石考中進士,且在殿試位列第一,進而成為狀元進入翰林院,擔任翰林應奉一職。

但學者研究,契丹貴族做官是可以通過“綠色通道”推薦的,而遼朝科舉考試,實際上是專為漢人設定的,是不允許契丹人參加的。遼興宗時期,曾經有契丹貴族耶魯蒲魯,因參加科舉高中而被告發,遼興宗下令抽了耶魯蒲魯父親200鞭子,以示懲戒。

盡管耶律大石參加科舉高中一事存疑,但其文武雙全,不僅通曉遼、漢兩種文字,還保持着契丹民族的“精于騎射”,曆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等職。

遼建國之後,一直保留着契丹民族的遊牧習俗,随着四時季節轉徙,故遼代形成了以皇帝四時捺缽(行營)的制度,建立了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的五京制。遼末的政治腐敗,内外沖突激化,遼中京城于公元1122年,被金兵攻克,天祚帝倉皇從南京城出逃,身後留下一幫大臣為之斷後。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遼朝的五京

此時,擔任遼興軍節度使的耶律大石一度被俘,從金兵陣中逃脫後,收集殘部,與天祚帝彙合。天祚帝得到耶律大石所部,加上室韋谟葛失部族的支援,認為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反攻。

耶律大石則認為操之過急,其向天祚帝進言:

自金人初陷長春、遼陽兩路,則車駕不幸廣平澱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則都燕山,及陷中京則都雲中,及陷雲中則奔夾山。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以緻舉國漢地皆為金人所有,國勢微弱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

契丹民族發源于兩河流域(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處于中原、東北、漠北地區的強敵環伺之下,其中漠北地區,經過将近二百年的反複征服平定後,遼帝國始終在這塊區域保持着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遼建立後,以五京為中心的農耕地區,是遼帝國的經濟中心,是賴以生存的根本。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遼朝疆域圖

天祚帝與耶律大石兩人,在決定遼帝國最終走向方面,發生重大分歧。天祚帝堅持出兵,保住五京地區;耶律大石則認為金兵勢不可擋,應該放棄五京為主的城鎮,收縮兵力,退守漠北地區,“當養兵待時而動”,假以時日,再卷土重來。

天祚帝此舉,無異于以卵擊石,加之金兵攻克中京後,當時天祚帝生死未蔔,耶律大石擁立宗室耶律淳,建立北遼,使得天祚帝心生嫌隙。胳膊擰不過大腿,耶律大石隻好趁着夜色,帶領二百鐵騎逃往了漠北地區。

耶律大石貫徹自己定下的“當養兵待時而動”:

整頓軍隊:為保持軍事威懾力,在漠北的重鎮,西北路招讨司駐地可敦城,遼帝國駐守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即便遼、金發生戰事,也沒有征召進入東北,同時,也因為沒有遭到金的軍事打擊,進而得以儲存。漠北的牧場,還有數十萬匹戰馬;

借力諸番:耶律大石還積極聯絡威武、崇德、會蕃等十八部,與金有世仇的遊牧部落,建立抗金聯盟。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耶律大石

曆經五年的厲兵秣馬,耶律大石所部已經在漠北站穩了腳跟,但仍不足以擊潰金國。即便後來統一大漠的成吉思汗,在有生之年也是未能滅掉金國,在其臨終之前,定下了聯合南宋,南北夾擊金國的國策,才最終平定。反而金國于1124年消滅了不聽勸阻,堅持出兵的天祚帝後,對殘餘的耶律大石所部虎視眈眈,這是耶律大石選擇西遷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漠北地區雖然遼闊,但處于高緯度,氣候寒冷,當地物産的産量受到很大限制,也影響到了遊牧民族的發展,而西域緯度偏低,物産産量較高。此外,耶律大石西遷經過的沙漠,也成為了天然屏障。公元1131年,金軍元帥粘罕率部準備乘勝追擊,消滅耶律大石,便因為這片沙漠的存在,宣告失敗。

第三,遼立國以來,與西域各國保持着不錯的關系。高昌國、龜茲國、于阗國等國每三年遣使,前往遼朝朝貢;遼統治者也回贈了不菲的賞賜。西夏除了朝貢,還與遼朝聯姻,在遼陷入危局之際,西夏曾派出大将李良輔,率3萬大軍前來援助。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西夏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率部西遷,到達葉密立城登基稱帝,史稱西遼;而後接受東喀喇汗王朝伊蔔拉欣的邀請,耶律大石率部進軍中亞,在巴拉沙哀建都并将其改名為虎思斡耳朵,這相當于是“喬遷新居”,但“鄰居”并不友好,畢竟涉及到了争奪生存的空間。

先是耶律大石的西遼軍,與西喀喇汗王朝大汗穆罕默德大軍交戰,結果是西遼軍大獲全勝,穆罕默德逃回撒馬爾罕,叫來了“大哥”塞爾柱王朝(突厥人的一支建立的王朝)。或許是耶律大石的“威名遠揚”,塞爾柱王朝沒有上來就找西遼,轉而選擇了暴揍西遼的“小弟”葛邏祿人,抵擋不住的葛邏祿人,同樣叫來了“大哥”。

雙方的戰争在撒馬爾罕北部的卡特文草原展開,最終西遼軍以少勝多,并占領了西喀喇汗的都城撒馬爾罕,塞爾柱王朝的勢力被迫撤出了河中地區,由此奠定了西遼在西域以及中亞的地位。

契丹政權的延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政權

西遼

站穩腳跟的西遼,延續了遼朝的統治模式,但畢竟所在區域内的民族,更為多元化,故而又有一定的創新。對于大多數附屬國,以監管為主,定期收取稅賦,總體上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并不過多幹涉各自的内政,此舉既有利于中央的集權,又能減少與附屬國之間的摩擦。同時,西遼還尊重附屬國的宗教信仰,使得伊斯蘭教、佛教、薩滿教、基督教、摩尼教、祆教等宗教,得到充分的發展。

由此,在耶律大石治下的西遼政權,政通人和,疆域一度東起土拉河,西至鹹海,成為中亞的霸主,也将遼朝的曆史延續了将近百年。是以在遼史上,耶律大石的地位可比肩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