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江湖總帶有廟堂的色彩。大俠們為國為民,心懷家國。與此同時,當然還有一些人處在他們的反面,那就是一心為己的野心家和權謀家。其中,《笑傲江湖》對這些人的描寫比較多。本期講述的兩個人物就是曾經登頂過江湖權力巅峰的兩個人,任我行和東方不敗。如果把權力巅峰比喻為一座山,那任我行的心理狀态一直都在登頂山巅之前,對最高權力始終有一種憧憬。而東方不敗則處在登頂下山之後,他對最高權力已經有一些厭倦了。這兩個人在書中也有一定的互相欣賞,這兩人原本是知己。隻不過因為争奪同一個最高權力,成為了對手。

東方不敗
任我行其人
任我行是書中一位極為出彩的人物。應該說,他堪稱一個政治家。這人一輩子可以說是“驚天動地”。他在西湖底的時候說,“老夫生平快意恩仇,殺人無數,囚居于此,應有之報。”幾句話還是可見其胸襟氣度。也可見其威視雄壯。少林大戰方證大師,足見其豪邁多智。他很有心機,早知道東方不敗意圖不軌,還縱容他,令他自己走上不歸路。他看重令狐沖,譏諷嶽不群,也足見其識人之明。這樣一個才氣橫溢的妙人,也難過權力之關。
任我放到現在世俗社會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他的行事也有點驚世駭俗。他三番五次邀請令狐沖入教,不僅是因為想得到令狐沖的相助,來一統江湖。同時,他也想讓令狐沖做他的接班人。培養和造就令狐沖。拉攏黨羽,同時也有愛才之心。同為權力的狂熱者,比起左冷禅和嶽不群的卑劣無恥,任我行則顯得光風霁月,襟懷坦蕩。
權力能給人帶來樂趣,這是毫無疑問的。掌權之前,任我行覺得一統江湖是癡人說夢。但掌權之後,他覺得這是人生至樂。權力其實是能傷人的。金庸先生在對任我行和東方不敗兩個人物的描寫之中,對這一點意圖的透露也非常明顯。在這本書裡面,作者金庸先生曾經借令狐沖之口說出了自己對權力的了解。“君以威迫禦下,臣以谄媚奉上。言者無恥,受者無禮,行無恥之事,也就更加無恥了。”這是令狐沖對權力的了解。權利既能傷己也能傷人,令狐沖當時想到了,坐在教主這個位置上的是任我行還是東方不敗,并沒有什麼分别。隻要有了權力,就有了腐化。私欲戰勝公義,那就危害無窮。
任我行
金版“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中,曹操曾和劉備曾進行過一次煮酒論英雄,對天下的能人進行過一番品評。曹操說,“當今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先生曾借鑒這個橋段,以任我行之口,對他認為的高人進行過評論,而且頗有見地,判斷精準。作為一個權力的瘋狂熱衷者,奇怪的是,任我行從内心所敬佩的這三個半人全都不是權力的熱衷者。
當時,任我行在少林寺中,當着天下英雄豪傑的面,說自己佩服三個半人。他佩服的第一個是少林寺的方證大師。這個人物是一個高僧大德。整本書裡面對這個人物的描述比較單一。武功高強慈悲俠義,對武林中的紛争向來主持公道,被江湖人士所共同敬仰。就連一向以胡說八道著稱的桃谷六仙也不敢冒犯。
方證大師最可貴的不是武功威望,而是他的精神境界。他能夠看淡恩怨情仇,達到心地空明,萬事不可執着之境。他對令狐沖懷有一顆造就成全之心。用循循善誘的方式,使令狐沖在人生最低谷時期能夠感受到來自前輩高人的善意。在令狐沖走投無路之時,他幫助令狐沖不惜以少林之寶易筋經相授。足見其眼光與智慧,他有私心,但私心卻服從于公心。他有佛法,而佛法卻用于普度衆生。他有愚心,但愚心卻源自善心。他是金庸小說中最具光彩的大慈大悲者。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平平淡淡。這樣的高僧才是真正的佛門大德。難怪一向眼高于頂的任我行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贊一聲“佩服”。
方證大師
這裡需要補充說一下他佩服的那半個人,是武當派的沖虛道長。之是以他隻是半個,是因為任我行佩服他身上的一半品質,而對另一半卻不敢苟同。沖虛道長是武當派的掌門。這人很有意思,道号沖虛,實際上是又沖又虛。他很接地氣,性格裡面有一些自相沖突的地方。既好勝又虛懷若谷,既淡泊名利,又熱心于俗務。沒有高人的氣質,但能讓人心生親近。相比于方證大師的超然純粹,武當掌門沖虛道長更通達俗務。雖修道多年,卻仍有一顆争強好勝之心。
當他聽說令狐沖得到了風清揚的劍法真傳之後,忍不住要與其一較高低。他為人非常直率,毫不諱言指出嶽不群的氣量狹窄。令狐沖的與魔為伍。他看不開,看不開正邪之分,看不開真情厚意。他又虛懷若谷,在大庭廣衆之下,他對令狐沖說我敗給你了。任我行不完全佩服沖虛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武當派後繼無人,還有一點就是他不能了卻塵心。
巅峰的極緻敬仰是反面
第二個任我行表示佩服的人物是風清揚。除了德行高尚的方證大師之外,他還佩服隐士。風清揚是後天隐士的代表,是隐不自隐的典型人物。他是華山派劍宗和氣宗權力鬥争的犧牲者。經曆了沉重的打擊,江湖的黑暗,同門的互相殘殺。争權奪利,是以這人幾次出場有點抑郁。神情蕭索,似含無限傷心。風清揚的性格本來是開闊爽朗的。唯一萦繞心頭揮之不去的,就是劍氣之争的慘變。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這種劍術至理非大心胸者不能為之。值得慶幸的是,蟄伏已久黯然不已的風清揚,在他的晚年時期,終于遇到了人生知己。美智良才的令狐沖,獨孤九劍終于有了傳人。風清揚很潇灑,也不受世俗觀念所羁絆。他敬佩魔教長老的聰明才智,也深知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在陰謀詭計。
風清揚
風清揚他跟令狐沖說,“大丈夫行事,愛怎樣便怎樣,行雲流水,任意所至。什麼武林規矩,門派教條,全都是狗屁。”
武俠世界上的江湖武功,無非就是對付人的手段。如果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危害時,無論對付任何人都可以不擇手段。隻不過有的人明着做,是真小人。有的人暗着做,那叫僞君子。有的人有原則不去做,甯可傷自己不傷别人,那是聖人。有的人把危害降到最低,這是坦蕩的人。風清揚和令狐沖就是坦蕩的人。正是因為兩個人性格極像,風清揚把劍法傳給了令狐沖。也正是因為如此,任我行是佩服風清揚,愛重令狐沖。後來他想培養令狐沖做日月神教的接班人。但令狐沖聽着他那個“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口号就要吐了。他倆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武林第一隻是“癡情的同志”
任我行佩服的第三個人就更有意思。他佩服的是反叛他上位、并且把他打入地牢的東方不敗。也就是他的對手。
東方不敗在整本書第一次出場是以副教主身份反叛,當上了日月神教的教主。到後來第二次出場的時候,他已經是公認的武功天下第一。那些所謂正教人士對他很畏懼,甚至不敢直呼其名。為了壯膽,把他叫“東方必敗”。江湖上的人對他很忌憚。
他雖然出場不多,但卻頗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從見識和才能來說,連任我行和令狐沖也不得不服。從他對黑木崖的布置來看,三道鐵門盤查,居高臨下的示威,巨大的牌樓起敬,職級武士排列,寒槍前後交映,其中大有學問。他不是個什麼都不懂的草莽英雄。從氣勢來說,堪比帝王。
從做人的格局來看,他軟禁了任我行,卻加倍重視任盈盈。做的毫無痕迹,可見心機之深,智慮之遠。他用陰謀詭計赢了任我行,但卻沒殺他。部落客覺得有兩點原因,第一就是他是任我行發掘和重用起來的。應該有一些感恩。第二就是,一種欣賞。他還是欣賞這個曾經的對手,是以留了他的命。
從政治功業來說,他不是一個善始善終的政治家。在正史的人物來比拟的話,有點像唐明皇。前期有雄心,有大志。想要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日月神教也蒸蒸日上。可惜後期由于貪戀男色,不理政務,進而導緻事業的沒落。從整個江湖的利害恩仇來說,東方不敗的腐化是一件好事。這事導緻了日月神教的沒落,但從整個武林來說卻是一件幸事。避免了武林的腥風血雨。
一代怪傑東方不敗
任我行複出之後,武林又重新不得安甯了。其實對整個局勢來說,東方不敗當教主是更友好的。任我行的危害比東方不敗大多了。從胸襟情懷來說,東方不敗應該說是個了不起的人。後來令狐沖那四個人過去黑木崖是去殺他的。他欣賞令狐沖的劍法膽識,令狐沖覺得他不男不女諷刺譏笑他,他沒有還口隻報之一笑。甚至,他贊美了任我行和令狐沖這些要取自己性命的仇人。
從情感世界來說,他也是令人咂舌。這是個同志。後來,令狐沖那4個人看到他的時候的場景是這樣的。他住的院子裡有紅梅綠竹,青松翠柏。鴛鴦悠遊。有玫瑰花,他房裡花團錦簇,濃香撲鼻。紅杉發髻,棚架繡花。一派溫柔賢淑的武功天下第一,這個東方教主令人覺得有點奇怪,有點害怕,也有點惡心。
但他是個情種,直到臨死他還記挂着楊蓮亭。要不是因為楊蓮亭讓他分心了。令狐沖一行人根本不可能殺了他。他的武功要遠在令狐沖之上。死前,他喊着“蓮弟”的名字,是很幸福,很滿足的。對他而言,文成武德衷心盛教,他都很厭煩。對女兒身的向往才是他畢生的追求。
在人生的最得意之時,他退出了權力鬥争的舞台。反去追求一種近似于變态的空靈妙境。也許是他對鬥争厭倦了,走上了權力鬥争的反面。追求一種自在逍遙,郎情妾意。但他終究是沒辦法如願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既然踏入了鬥争的漩渦,就再難全身而退了。看整本書,部落客對東方不敗這個人沒有多少厭煩,他作惡不多。這個人物很怪,有個性,但是并不讨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