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在一個籠子中喂養了8隻鴿子,為了增強尋找食物的動機,在測試前連續幾天讓鴿子處于饑餓狀态,然後在籠子中用食物分發器喂養,并且分發器被設定為每隔5分鐘分發一次食物,也就是說不管鴿子做了什麼,每隔5分鐘就将得到一份獎勵。
實驗結果出人意料,8隻鴿子中的6隻産生了非常明顯的反應:一隻鴿子不斷地在籠子裡轉圈;另外一隻反複将頭撞向籠子的一個角落;第三隻顯現出一種上舉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杆下面并反複擡起它;還有兩隻鴿子的頭和身體呈現出一種搖擺似的動作;還有一隻鴿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擊或輕觸的條件反應,鴿子好像認為隻要它們重複某個動作就能得到食物。
這個例子簡單概括了人類也常常犯的“迷信”錯誤:其實我們生活中也經常扮演了鴿子的角色,尤其是在賽鴿比賽中:很多人在比賽中選種鴿、找血統很大是為了高額的獎金,為了尋找到赢取獎金的規律,我們創造了各種理論(血統、訓放、飼養等),一旦成功了幾次,我們受到了獎勵,會使得我們更加堅信理論是正确的。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得到獎勵。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
是以,賽鴿屆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們需要的恰好是踏踏實實的心态——做好分内事,靜待天意臨。好的須開心,壞的需接受,如此而已!
你說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