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作者:浩然文史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呂光劇照

提到呂光,估計很多人都會一臉懵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呂光(338年—399年),字世明,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氐族人。他雖出身顯貴家庭,難免“拼爹”之嫌,卻憑借自身的傑出能力和勳績,早在青年時代,就深獲前秦皇帝苻堅和執政王猛的器重。在充滿傳奇的一生中,他于383年—384年率軍遠征西域,使自東漢末年即與中原王朝隔絕近二百年之久的西域,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創立“十六國”之一的後涼政權;或許是最濃墨重彩,值得大書特書的二次得意之作。

<h1 class="ql-align-center">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h1>

西域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西域,一般指甘肅玉門關 (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和陽關 (今甘肅敦煌西南董灘)以西的區域,即今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除狹義西域所包含的區域外,還包括新疆以西的區域。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自古以來,西域小國林立。西漢時号稱有36國。由于一些國家陸續分化,最多時達60多個國家。漢武帝武力打擊、驅逐匈奴勢力後,漢朝與西域諸國的往來,日益頻繁。

為有效統治西域,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烏壘城(今新疆輪台縣境内)正式設定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漢書·鄭吉傳》曰:“漢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自此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漢西域都護府遺址複原圖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都護統轄西域48國,“自譯長、城長、君、監、吏、大祿、百工、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将、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绶”。西域都護主要職責是: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沖突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侵擾,維護西域國家、社會秩序,確定絲綢之路暢通。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兩漢之際,由于中原戰亂,政權更疊,更始政權及東漢初,均無暇顧及西域。東漢時,西域都護置、廢不定。

東漢末,天下大亂。後又有三國鼎峙,東晉十六國混戰,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不複存在。西域諸國,也互相兼并攻伐。

<h1 class="ql-align-center">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h1>

在“十六國”前期諸國征伐混戰中,氐族建立的前秦,逐漸統一黃河流域。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或許在前秦皇帝苻堅腦海中,除了割據江南,偏安一隅的東晉是他實作天下一統夢想的阻礙外,千裡之外的西域,難免也會不時打擾他的思緒。重制兩漢管轄西域的盛世雄風,也許是苻堅宏圖大略中的一環。

建元十八年(382年)九月,車師前國王、鄯善王赴長安朝貢。他們表示,願協助秦軍,征服西域諸國。這與苻堅的戰略構想不謀而合!于是,苻堅當即任命呂光為使持節、都督征讨西域諸軍事、西域校尉,組建一支由7萬步兵,5千騎兵組成的西征大軍,号稱10萬,擇日出征西域。

383年正月,呂光率領大軍,勇往無前地踏上漫漫西征之途。此一去,卻真如大聖一般,一去不回了!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抵達西域後,前秦軍在車師前國、鄯善國二國軍隊指引下,經高昌(今新疆吐魯番),越過三百裡沙漠,于該年十二月抵達焉耆國。

焉耆雖在魏晉時,因兼并諸多周邊小國,成為地區大國之一。但焉耆王泥流見前秦大軍來勢兇猛,且素聞前秦軍橫掃中原,勇不可當,于是就率領附近的屬國,主動投降。

接着,呂光揮軍直逼龜茲。龜茲作為号稱東西千餘裡,南北六百裡的強國大國,自然不屑于象焉耆那樣不戰而降,而是選擇負隅頑抗。

鏖戰半年後,龜茲人筋疲力盡,不得不向狯胡求救。鑒于唇亡齒寒的教訓,狯胡聯合溫宿等國,組成聯軍,号稱70萬,援救龜茲。在呂光沉着指揮下,西域聯軍被擊敗。經過一年多征戰,呂光又陸續擊敗若幹不肯臣服的王國。西域三十餘國憚于呂光威名,皆遣使納貢,歸附前秦,并上繳漢朝所賜符節。

384年八月,苻堅聞知西域平定,任命呂光為使持節、都督玉門以西諸軍事、安西将軍、西域校尉,進封順鄉侯。

<h1 class="ql-align-center">三、建立後涼</h1>

385年3月,呂光率軍撤離西域,班師回國。由于呂光西征(383年正月)的時候,導緻前秦崩潰的淝水之戰(383年8月)還沒開始,此時他可能還不知道遠在故土的那場戰争的結果。實際上這個時候,由于淝水之戰的失利,前秦對基層的控制已經岌岌可危了。是以呂光回家的路,并不好走。

涼州轄下的高昌郡太守楊翰獲知呂光回來的消息後,向涼州刺史梁熙建議:派兵扼守流沙、高昌谷口等險要關隘,可使呂光進退無據,置其于死地。張統則建議,擁立苻堅的堂弟苻洛為帝,借皇室權威,制服呂光。梁熙皆不從。

呂光采納将軍杜進的建議,疾速進軍。沿途敦煌、晉昌、高昌等郡縣紛紛投降。梁熙令其子梁胤率軍阻擊呂光。二軍戰于安彌(今甘肅酒泉),梁胤軍大敗,梁熙後亦被呂光俘獲斬殺。呂光軍攻占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城。385年九月,呂光自稱涼州刺史、護羌校尉。

386年九月,苻堅被殺的消息傳到涼州。呂光聽聞噩耗,悲痛欲絕,命所部将士吏民為苻堅披麻戴孝。十月,呂光改元太安。十二月,呂光自稱使持節、中外大都督、大将軍、涼州牧、酒泉公。

呂光雖占據涼州,但周邊強敵環伺。前涼國主張天賜之子張大豫率軍來攻,呂光的部下也多有趁機反叛者。

387年七月,呂光俘殺張大豫。12月,呂光軍攻克張掖城,殺彭晃。至此,涼州全部,河西大部地區,均為呂光占據。

389年二月,呂光自稱三河王,改元麟嘉。

392年,呂光命弟弟呂寶攻打占據金城 (今甘肅蘭州)的西秦乞伏乾歸,兒子呂纂攻擊南羌彭奚念,均遭失敗。呂光親自率軍擊敗彭奚念部,占據袍罕(今甘肅臨夏)。

395年七月,呂光率十萬大軍進攻西秦。乞伏乾歸不戰而降。

396年六月,呂光升号為天王,建國号為大涼,史稱後涼。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h1 class="ql-align-center">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h1>

397年正月,因西秦國主乞伏乾歸多次反叛,呂光派弟弟呂延率沮渠羅仇等攻打臨洮等地。乞伏乾歸屢戰不利,詐裝戰敗逃竄。呂延中計,被乞伏乾歸殺死。呂光将兵敗的責任歸咎于沮渠羅仇等,将其斬首。四月,沮渠羅仇的侄子沮渠蒙遜起兵反涼,沮渠蒙遜的堂兄沮渠男成起兵響應。男成與蒙遜共同推舉建康 (今甘肅高台)太守段業為大都督、涼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史稱北涼。

呂光派呂篡讨伐段業,久戰不下。八月,後涼散騎常侍、太常郭黁(nún)等抓住呂光的八個孫子,作為人質,起兵反涼。呂光又派呂篡去讨伐郭黁。郭黁等大敗。為洩憤,将呂光的八個孫子全部殺害,喝血盟誓,并與南涼國主秃發烏孤結盟。後涼晉昌(今甘肅安西)太守王德,敦煌太守孟敏等,則投降北涼。

彪悍者呂光:受命出征西域,得勝母國已亡,二次創業最終建國稱帝一、兩漢對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呂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後涼四、退位稱太上皇,臨終告誡諸子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399年十二月,年老多病的呂光因屢次失敗,病情加重。他或許覺得自己沒有痊愈的希望,便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稱太上皇。他告誡呂紹說:“我大涼多難,南涼,西秦,北涼都想伺機吞并我國。我死後,你讓呂纂統帥六軍,呂弘管理朝政,這樣也許會渡過難關。如果你們兄弟們互相猜忌,禍起蕭牆,大涼國會很快滅亡。”他又對呂篡、呂弘說:“呂紹并無撥亂救世之才能,隻因為是嫡長子,才讓他做天王。現在大涼内外交困,你們兄弟更應當和睦相處。如果你們大動幹戈,大禍馬上會降到你們頭上啊。”呂光又特意拉着呂纂的手說:“你性格粗暴,我很擔心。你要好好輔佐呂紹,不要聽信讒言。”不久,呂光就去世了,時年63歲。

而後北涼的衰亡,恰恰印證了呂光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呂紹即位僅五天,就被呂纂殺害。呂纂又于401年被呂超殺死。呂隆即位後,大肆殺戮宗室、大臣,公卿百姓,朝不保夕。401年,後秦大舉侵犯。九月,呂隆投降。403年8月,呂隆率百官遷往長安。後涼滅亡。

<h1 class="ql-align-center">文史君曰</h1>

呂光作為功勳子弟,雖然難免有“拼爹”上位之嫌,但他更是憑借自己的軍功,博取了苻堅、王猛等統治者的器重。在他一生中,征服西域、建立後涼,是濃墨重彩的神來之筆。他率部義無反顧的西征西域,使自東漢末年起,因中國戰亂頻繁,而斷絕中國統轄近二百餘年的西域,再次被納入中國版圖内,建立了不世功勳。完成西征後,此時的母國前秦,卻已灰飛煙滅。他率部曆盡艱險,建立後涼,開創出自己的事業。他臨終時的擔憂,和對兒子們的教誨,既被後來的殘酷史實無情的印證,也給後世留下深深的啟示:任何固若金湯的堡壘,都是首先從内部被摧毀的!

<h1 class="ql-align-center">參考文獻</h1>

1.(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2.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王仲荦:《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白壽彜總主編、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檔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