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作者:浩然文史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吕光剧照

提到吕光,估计很多人都会一脸懵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吕光(338年—399年),字世明,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人。他虽出身显贵家庭,难免“拼爹”之嫌,却凭借自身的杰出能力和勋绩,早在青年时代,就深获前秦皇帝苻坚和执政王猛的器重。在充满传奇的一生中,他于383年—384年率军远征西域,使自东汉末年即与中原王朝隔绝近二百年之久的西域,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创立“十六国”之一的后凉政权;或许是最浓墨重彩,值得大书特书的二次得意之作。

<h1 class="ql-align-center">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h1>

西域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西域,一般指甘肃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和阳关 (今甘肃敦煌西南董滩)以西的区域,即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除狭义西域所包含的区域外,还包括新疆以西的区域。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自古以来,西域小国林立。西汉时号称有36国。由于一些国家陆续分化,最多时达60多个国家。汉武帝武力打击、驱逐匈奴势力后,汉朝与西域诸国的往来,日益频繁。

为有效统治西域,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汉书·郑吉传》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自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汉西域都护府遗址复原图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都护统辖西域48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侵扰,维护西域国家、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畅通。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两汉之际,由于中原战乱,政权更迭,更始政权及东汉初,均无暇顾及西域。东汉时,西域都护置、废不定。

东汉末,天下大乱。后又有三国鼎峙,东晋十六国混战,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不复存在。西域诸国,也互相兼并攻伐。

<h1 class="ql-align-center">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h1>

在“十六国”前期诸国征伐混战中,氐族建立的前秦,逐渐统一黄河流域。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或许在前秦皇帝苻坚脑海中,除了割据江南,偏安一隅的东晋是他实现天下一统梦想的阻碍外,千里之外的西域,难免也会不时打扰他的思绪。重现两汉管辖西域的盛世雄风,也许是苻坚宏图大略中的一环。

建元十八年(382年)九月,车师前国王、鄯善王赴长安朝贡。他们表示,愿协助秦军,征服西域诸国。这与苻坚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于是,苻坚当即任命吕光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西域诸军事、西域校尉,组建一支由7万步兵,5千骑兵组成的西征大军,号称10万,择日出征西域。

383年正月,吕光率领大军,勇往无前地踏上漫漫西征之途。此一去,却真如大圣一般,一去不回了!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抵达西域后,前秦军在车师前国、鄯善国二国军队指引下,经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越过三百里沙漠,于该年十二月抵达焉耆国。

焉耆虽在魏晋时,因兼并诸多周边小国,成为地区大国之一。但焉耆王泥流见前秦大军来势凶猛,且素闻前秦军横扫中原,勇不可当,于是就率领附近的属国,主动投降。

接着,吕光挥军直逼龟兹。龟兹作为号称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里的强国大国,自然不屑于象焉耆那样不战而降,而是选择负隅顽抗。

鏖战半年后,龟兹人筋疲力尽,不得不向狯胡求救。鉴于唇亡齿寒的教训,狯胡联合温宿等国,组成联军,号称70万,援救龟兹。在吕光沉着指挥下,西域联军被击败。经过一年多征战,吕光又陆续击败若干不肯臣服的王国。西域三十余国惮于吕光威名,皆遣使纳贡,归附前秦,并上缴汉朝所赐符节。

384年八月,苻坚闻知西域平定,任命吕光为使持节、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进封顺乡侯。

<h1 class="ql-align-center">三、建立后凉</h1>

385年3月,吕光率军撤离西域,班师回国。由于吕光西征(383年正月)的时候,导致前秦崩溃的淝水之战(383年8月)还没开始,此时他可能还不知道远在故土的那场战争的结果。实际上这个时候,由于淝水之战的失利,前秦对基层的控制已经岌岌可危了。所以吕光回家的路,并不好走。

凉州辖下的高昌郡太守杨翰获知吕光回来的消息后,向凉州刺史梁熙建议:派兵扼守流沙、高昌谷口等险要关隘,可使吕光进退无据,置其于死地。张统则建议,拥立苻坚的堂弟苻洛为帝,借皇室权威,制服吕光。梁熙皆不从。

吕光采纳将军杜进的建议,疾速进军。沿途敦煌、晋昌、高昌等郡县纷纷投降。梁熙令其子梁胤率军阻击吕光。二军战于安弥(今甘肃酒泉),梁胤军大败,梁熙后亦被吕光俘获斩杀。吕光军攻占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城。385年九月,吕光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

386年九月,苻坚被杀的消息传到凉州。吕光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命所部将士吏民为苻坚披麻戴孝。十月,吕光改元太安。十二月,吕光自称使持节、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

吕光虽占据凉州,但周边强敌环伺。前凉国主张天赐之子张大豫率军来攻,吕光的部下也多有趁机反叛者。

387年七月,吕光俘杀张大豫。12月,吕光军攻克张掖城,杀彭晃。至此,凉州全部,河西大部地区,均为吕光占据。

389年二月,吕光自称三河王,改元麟嘉。

392年,吕光命弟弟吕宝攻打占据金城 (今甘肃兰州)的西秦乞伏乾归,儿子吕纂攻击南羌彭奚念,均遭失败。吕光亲自率军击败彭奚念部,占据袍罕(今甘肃临夏)。

395年七月,吕光率十万大军进攻西秦。乞伏乾归不战而降。

396年六月,吕光升号为天王,建国号为大凉,史称后凉。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h1 class="ql-align-center">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h1>

397年正月,因西秦国主乞伏乾归多次反叛,吕光派弟弟吕延率沮渠罗仇等攻打临洮等地。乞伏乾归屡战不利,诈装战败逃窜。吕延中计,被乞伏乾归杀死。吕光将兵败的责任归咎于沮渠罗仇等,将其斩首。四月,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起兵反凉,沮渠蒙逊的堂兄沮渠男成起兵响应。男成与蒙逊共同推举建康 (今甘肃高台)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史称北凉。

吕光派吕篡讨伐段业,久战不下。八月,后凉散骑常侍、太常郭黁(nún)等抓住吕光的八个孙子,作为人质,起兵反凉。吕光又派吕篡去讨伐郭黁。郭黁等大败。为泄愤,将吕光的八个孙子全部杀害,喝血盟誓,并与南凉国主秃发乌孤结盟。后凉晋昌(今甘肃安西)太守王德,敦煌太守孟敏等,则投降北凉。

彪悍者吕光:受命出征西域,得胜母国已亡,二次创业最终建国称帝一、两汉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二、前秦吕光奉命出征西域三、建立后凉四、退位称太上皇,临终告诫诸子文史君曰参考文献

399年十二月,年老多病的吕光因屡次失败,病情加重。他或许觉得自己没有痊愈的希望,便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他告诫吕绍说:“我大凉多难,南凉,西秦,北凉都想伺机吞并我国。我死后,你让吕纂统帅六军,吕弘管理朝政,这样也许会渡过难关。如果你们兄弟们互相猜忌,祸起萧墙,大凉国会很快灭亡。”他又对吕篡、吕弘说:“吕绍并无拨乱救世之才能,只因为是嫡长子,才让他做天王。现在大凉内外交困,你们兄弟更应当和睦相处。如果你们大动干戈,大祸马上会降到你们头上啊。”吕光又特意拉着吕纂的手说:“你性格粗暴,我很担心。你要好好辅佐吕绍,不要听信谗言。”不久,吕光就去世了,时年63岁。

而后北凉的衰亡,恰恰印证了吕光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吕绍即位仅五天,就被吕纂杀害。吕纂又于401年被吕超杀死。吕隆即位后,大肆杀戮宗室、大臣,公卿百姓,朝不保夕。401年,后秦大举侵犯。九月,吕隆投降。403年8月,吕隆率百官迁往长安。后凉灭亡。

<h1 class="ql-align-center">文史君曰</h1>

吕光作为功勋子弟,虽然难免有“拼爹”上位之嫌,但他更是凭借自己的军功,博取了苻坚、王猛等统治者的器重。在他一生中,征服西域、建立后凉,是浓墨重彩的神来之笔。他率部义无反顾的西征西域,使自东汉末年起,因中国战乱频繁,而断绝中国统辖近二百余年的西域,再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内,建立了不世功勋。完成西征后,此时的母国前秦,却已灰飞烟灭。他率部历尽艰险,建立后凉,开创出自己的事业。他临终时的担忧,和对儿子们的教诲,既被后来的残酷史实无情的印证,也给后世留下深深的启示:任何固若金汤的堡垒,都是首先从内部被摧毁的!

<h1 class="ql-align-center">参考文献</h1>

1.(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