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常飯菜相較,宴席菜品因為最早源自宮廷和官府,帶有貴族化的傾向,一般用料較為珍貴,加工工藝更加精細,調料亦較豐富多樣。有些菜品甚至可以稱之為工藝菜。其精美程度可與工藝品相比美。但是,福清宴席菜品卻并未過分貴族化,此中有深厚的自然和文化因素。一是福清地臨大海,海産品豐富,故以菜品中以海味為主,兼以雞鴨豬肉,家蔬野菜。二是福清自古民生較為艱難,少有奢靡之風,調味料較為簡單。強調食材的新鮮,以保持其原汁原味。許多菜品本來就來自農家菜,且具純樸之氣。三是福清地處省府福州與莆泉之間,菜品的花色及口味明顯帶有過渡性質,兼具閩東、閩中、閩南諸味,尤顯多樣。此外,還在對外交往中引進了其他菜系美食,加以改進,也成了福清宴席上的佳品。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蟹肉羹</h1>
取新鮮蠘上甑籠蒸熟,打開殼蓋,仔細剔出蟹肉,分别裝在碗内。先将蟹肉、姜末、蔥白粒放入鍋内煸炒幾下,下清水煮滾,加入食鹽、米醋、味精等調料,再以稀水澱粉勾芡,起泡後盛入炖罐内,再在上面放一點蟹黃即可。蟹肉羹蟹味充盈,口感滑爽。蟹肉羹。取新鮮蠘上甑籠蒸熟,打開殼蓋,仔細剔出蟹肉,分别裝在碗内。先将蟹肉、姜末、蔥白粒放入鍋内煸炒幾下,下清水煮滾,加入食鹽、米醋、味精等調料,再以稀水澱粉勾芡,起泡後盛入炖罐内,再在上面放一點蟹黃即可。蟹肉羹蟹味充盈,口感滑爽。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排骨鮑魚湯</h1>
取活鮑魚,用刷子把鮑魚殼及吸盤均清洗幹淨,小排骨斬成拇指寬的小塊,冬瓜切成同等大小的方塊。将上述三種食材(鮑魚1個,小排骨3-4塊,冬瓜3-4塊)放入炖罐内,加清水及食鹽。将炖罐排列在甑籠中武火炖熟,取出炖罐,加上少許味精、熟豬油即可上席。排骨鮑魚湯中鮑魚脆韌,有咬勁,味葷鮮,排骨鮮嫩,冬瓜綿軟,湯味清口。
鮑魚,也稱大鮑,古稱鳆或石決明,俗稱鮑魚。殼子堅硬,呈耳狀,海生貝殼類動物,其味鮮美,自古被視為海上珍品,名列“海八珍”之一,與海參等齊名。鮑魚我國沿海均産,過去多野生,數量少。近年漁民大量工廠化養殖,這種過去隻有在重大宴會上出現的食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群眾餐桌上的平常食物。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炒鳝絲</h1>
鳝魚洗淨去肚腸,再起去頭、尾、骨,先縱切成鳝條,再切成四指寬的鳝段,以食鹽、味精腌漬片刻。花生油燒成七成熱,下鳝絲油炸至酥脆撈起備用。鍋留底油,将姜末、蒜粒,下鍋煸炒,再将水發香菇絲、青椒片、茭白絲一并加入鍋中炒熟。倒入油炸好的鳝魚段,放調料食鹽、味精、米醋、白糖調味,颠鍋幾下,滴幾滴芝麻油後出鍋。炒鳝絲鳝香濃郁,酸甜适口。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酸菜煮魟魚</h1>
将魟魚洗淨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的塊,用食鹽稍加腌漬。酸菜切成短段。炒鍋中火下少許花生油,将腌漬過的魟魚塊下鍋稍煎,待魚塊變色時,加入酸菜,如酸菜不夠鹹,可再加入一點食鹽,烹少量清水,焖煮3分鐘即可裝盤。酸菜煮魟魚魚塊中吸附了酸菜的鹹酸味,酸菜裡又有魟魚的鮮味,相得益彰,口味鮮美。
魟魚,鳐魚的一種,是近海底捿魚類之一。體扁平,呈菱形。尾細長,呈鞭狀。骨軟肉多、肉味鮮美,我國沿海各地均産,福清盛産,一年四季均有上市。一般都與酸菜共煮,口味獨特。福清東張一帶還用油炸,别具風味。
聲明:素材來源于《美味福清》,由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