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初,《平凡的世界》被拍成了電視劇在各大衛視熱播引起觀衆一片好評,使得原著連續數月高居暢銷書榜首,引起無數青少年閱讀熱潮。難怪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要把這部書作為禮物贈送給新生。

經典具有永恒的魅力,路遙用了整整六年時間寫下了這部上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在他細膩的文字中描繪出一幅氣勢如虹的社會曆史畫卷,為讀者呈現蕩氣回腸的生命交響曲。直到30年後的今天,它依然是各大院校老師推薦最多、學生借閱量最大的圖書之一。
為什麼?因為路遙告訴你,你并不卑微,前面是光亮、前面也是希望,隻要有勇氣有夢想,你前面的路會更寬,走得更遠!
好書不嫌百回看,如何讀《平凡的世界》更有效果更受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一、把握情節結構,感受人物形象</h1>
情節結構
上百萬字的内容構造出紛繁複雜的人物和情節,先看懂其中的主線:
01、以孫少安為代表的雙水村農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心理變化
02、孫少平的生活曆程和愛情經曆
03、田福軍等各級幹部的政治生活畫面
本書三條主線交相呼應,深刻展示了普通群眾在大時代曆史程序中,經曆萬難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說的靈魂,可以結合相關影視作品感受人物形象,把握小說内涵。《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孫少安、孫少平的形象最打動人心。
孫少安,負重前行的跋涉者:作為家中長子背負着沉重的包袱,面對苦難的生活他頑強抗争,帶領村民發家緻富成為村中能人和人心中的守護神。“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能窮一輩子”是他激勵自己的信條。
孫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酷愛讀書,不甘心過平庸生活,心中懷着崇高理想,在苦難面前從不退縮,每跨出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氣,呈現出非常頑強的生命力。“人活着不是為了活着”成為他對精神家園的熱切呼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二、知人論事,了解作者生平和創作背景</h1>
要與一部巨作經典産生共鳴,需要走進作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因為很多作品裡面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自身的投影,在孫少平的身上看到了作者路遙的影子。
王衛國是路遙的原名,出生自上世紀40年代末陝西榆林黃土高坡上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年少被過繼給伯父撫養,生活窘迫勉強讀完中國小。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仍然堅持學習,24歲考入延安大學中文系開始文學創作。
這些出身和經曆成為路遙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投影到字裡行間。他的中篇小說《人生》被改編成電影轟動全國,而在1998年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名居榜首。
路遙為什麼要創作《平凡的世界》呢?他從小就生活在黃土高原上,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芳華正值新舊時代交替,改革春風也吹進了山鄉小巷,看到這一幕幕的巨變深深地感染着路遙,他下定決心要為這壯麗恢宏的時代,傾盡心血寫一部史詩巨作,把它當作一項無比神聖而莊嚴的使命。
從1982年到1988年,曆時6年,曆盡艱辛,下煤礦走鄉村、住陋室苦創作。1988年4月當路遙寫下“全書完”三個字時,已身患重病人,4年後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年僅43歲,路遙用生命兌現了自己和世人的承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三、了解社會影響,探索思想内涵</h1>
《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1988年在電台首播後便赢得了一片喝彩聲,1991年《平凡的世界》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時隔30年的今天,人們依然沒有忘記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2015年被改編成電視劇被觀衆高度贊賞。路遙是黃土地優秀的兒子,他是出生于陝北貧苦農家的傳奇英雄,他是中國平民階層的代言人!
著名作家賈平凹評價道:“在陝西,可以說有兩個人是長久的,一個是石魯,一個就是路遙。”
中國作家協會王巨才:“他是一面文學精神的旗幟!也許就是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最後的一個殉道者!”
作家陳忠實:“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一位享譽中外的著名作家,是那個時期我讀任何文學作品都沒有發生過的那樣嚴重的撞擊!”
文藝界名家、著名企業家潘石屹曾高度評價他和《平凡的世界》:“我大概看了七遍,每看完一次總是給我非常大的力量!盡管時代已經完全改變了,可是裡面的這種精神是永恒不變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小結:</h1>
《平凡的世界》之是以經久不衰,不是因為它得了大獎,而是因為它感染着無數人的心靈,每一個人讀後都會有自己的感悟,需要你真正去閱讀、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
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隻有感受從前的艱辛才會懂得珍惜,才會明白奮鬥的真正意義!《平凡的世界》,建議收藏吧,留着慢慢看,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平凡的世界 路遙 ¥5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