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菜宗師親自出馬,教小朋友做艾餃!

3月28日,尋寶記紹興菜舉辦了一場“春天的紹興味道·青青艾草香親子體驗活動”,浙菜宗師、紹興菜非遺傳承人茅天堯親臨現場,為參加親子活動的8組家庭普及了植物“艾草”以及用艾草制作的紹興傳統美食“艾餃”、”艾糕”的相關知識。尋寶記紹興菜出品總監錢建祥也來到了現場,教孩子們親手制作美食。紹興電視台《小蘭花》欄目還對活動進行了全程錄制。
家長和孩子們在大師的指導下做艾餃和艾糕,一時間,室内艾草清香彌漫,沁人心脾。
孩子們個個化身“小廚神”
風來蒿艾氣如薰,一到清明前後,江浙地帶的人們就家家戶戶摘艾草、做艾餃,這是江南水鄉的清明節習俗,人們不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滿和平安,又運用其為自己解除病痛,同時又以艾的溫馨,讓人們賞心悅目地細細品嘗着它的滋味。
浙菜宗師、紹興菜非遺傳承人茅天堯說,紹興人喜歡吃應季應時的食物,這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式,而現在這個時節,又恰好是艾草最鮮嫩的時候,是以紹興人就采摘艾葉切碎、與糯米粉等混合揉成面團,做成了艾餃、艾糕等舌尖上的美味。
茅天堯宗師還勉勵孩子們要象艾草那樣,有頑強的生命力,經風雨、見世面,不做溫室中的花朵,成為搏擊長空的雄鷹和迎着暴風雨飛翔的海鷗!
活動現場,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将餡料包進面皮中,在媽媽的協助下,捏成彎月狀,再放入小籠屜中,對于艾餃周圍的花邊,孩子們也做得仔細認真,小手輕拿輕放,唯恐“露了餡”。
當一個個艾餃、艾糕放入籠屜中,滿足的笑容就在家長和孩子們的臉上蕩漾開來。
一個個艾餃艾糕如同青色的月亮落入凡間,看過去精緻可愛,引得在一旁指導的尋寶記紹興菜出品總監錢建祥直誇孩子們個個都是“小廚神”!
“推廣紹興文化,要從娃娃抓起”
每當一籠艾餃艾糕做好後,都有尋寶記的從業人員将其送入後廚蒸熟再端上來,孩子們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美食”,興奮得手舞足蹈。
懂事的孩子們夾起艾餃或艾糕,送到了母親的口中,品嘗到孩子的勞動成果,家長們感動之餘也很感慨。
第一次帶孩子來參加活動的陳女士說:“平時工作忙,像這樣和孩子一起制作美食的機會特别少,今天參加活動,感觸很多,除了能和孩子交流互動、增進感情,還能讓孩子認識到許多小朋友,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接觸、并學習到一些傳統文化。說實話,就連我自己也獲益匪淺,以前隻知道在我們紹興清明節要吃艾餃,但從來沒去了解過它背後的意義。通過這次活動,我才知道一個小小的艾餃,也是有故事的。”
對于本次活動,尋寶記紹興菜活動負責人說,艾餃、艾糕和青團,都是紹興人愛吃的特色美食,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更好的普及相關的紹興飲食知識,讓更多人了解紹興菜的曆史和文化。而對于孩子們來說,可以從小就培養他們對紹興文化的認同感,促進紹興文化的傳承,簡言之,“推廣紹興文化,要從娃娃抓起”。
一切活動隻為推廣紹興菜和紹興文化
實際上,尋寶記紹興菜已多次組織相關活動,推廣紹興菜和紹興文化。
像前不久舉辦的“尋找紹興民間老味道第一季:紹興幹菜肉”活動,就用比賽的方式,讓大衆參與到傳統紹興菜的挖掘和傳承,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和推廣紹興飲食文化。
再往前幾周,尋寶記紹興菜組織了“紹興菜春季品鑒會”,邀請了文化學者、媒體人及各個行業領軍人物,以品鑒會的形式,讓大家為紹興菜建言獻策,推動行業守正出新。
去年,尋寶記紹興菜發起了“第二屆中國地方菜發展大會”,全國360多名餐飲老闆赴會,共論地方菜大勢,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也趕到現場緻辭,全國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一時間,“地方菜大會”成了熱議的社會事件。
尋寶記紹興菜的活動有小有大,小到十幾人,大到幾百人,但其指向都非常明确——推廣紹興菜和紹興文化。
風起于青萍之末,推廣地方菜和地方文化,尋寶記可謂“先行者”,但行業要繁榮,并非來自哪一個人或哪一家企業的推動,這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