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溫如此寒冷的昆明,吃火鍋是一件十分令人開心的事情。
特别是它無敵酸爽!無敵開胃!

這家店可是朋友對天發誓好吃,我才敢帶着閨蜜過去吃的!
點了中酸中辣的酸菜鍋底,閨蜜說是有奶奶的味道,媽媽和奶奶關系不好,但想吃奶奶做的酸菜,就去找奶奶要,回家還被媽媽說教一番。
鍋底不隻有酸菜,還有酸蘿蔔絲,連酸爽都有了層次。這也是我第一次單獨喝酸菜鍋的底湯的原因。
喝完湯,就要開始雲南人吃火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打蘸水。
向來都是别人碗裡的東西比較香,但蘸水絕對是個例外!閨蜜嫌棄我的蘸水太油,我吐槽她的太過寡淡,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方,自己覺得好吃最重要!
鍋已經煮開,可以開始配菜的狂歡。
牛肉是現切的土黃牛肉,價格自然要比普通牛肉貴一些。雖然隻點了半公斤,但分量也不少。
精瘦,肥瘦相間的肉都在向我招手,但依然是肥瘦相間的牛肉最得我歡心。
牛肉切得很薄,稍微燙幾下就可以入口,哪怕是全瘦也不會柴。帶着肥肉的那一片,恰到好處的油脂包裹住瘦肉,奶香四溢。
最驚豔的還是很多人推薦的特色泡皮,簡直完爆牛肉。不誇張,真的是我吃過火鍋裡面最優秀的泡皮,沒有之一。
煮過之後的泡皮會膨脹很多,可能是因為太優秀了吧。完全是一個裝滿湯汁的口袋,一口下去,酸酸的湯汁從成百上千個氣孔裡争相爆出來,占滿整個口腔。
酥肉很香,可以蘸辣椒粉直接吃,也可以煮在湯鍋裡。哪怕兩種吃法都不會覺得太膩,但我打心底覺得還是有點太肥了。
希望強推我來吃的朋友,能正視自己兩百斤的體重,不要再那麼喜歡這道菜了。
毛肚算不上優秀,毛肚的口感好不好吃,還取決于自己,是否能把控好時間。但給了它幾次機會,嘗試不同的時長,還是沒有脆脆嫩嫩的口感。
火鍋配菜裡我向來是更愛吃綠色蔬菜的。豌豆尖是其中的佼佼者 ,可以通過空心的杆,吸收湯底的味道,又保持自己獨特的豆香。
金針菇很嫩,不會老到尴尬地塞在牙縫裡。怎麼都好吃的金針菇,在酸菜鍋裡更是出彩,菇類自有的鮮甜,在酸湯的加持下,“呲呲呲”,一盤見底。
洋芋已經是我們文章裡的常客了,幾乎都能混個臉熟。在我看來衡量友誼的标準就是吃火鍋能不能給朋友留洋芋。因為面黨還沒吃上一片可能就已經被生脆黨吃光了。
已經晚上8點多,店裡人還是很多,食客要求加牛肉,老闆一個個耐心地解釋,今天的牛肉已經賣完了,可真是搶手呢!
相比室内,我更願意坐在外面,看着老闆裝飾的星星點點,感受着火鍋帶來的溫熱,多舒服呀。最後跟閨蜜說一句所有告别裡我最喜歡的:“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