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所有文章均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一律舉報
- 首發|首席商業智慧
- 作者|首席商業智慧
引言:曾經風靡一時的“排隊王”,消失了。
餐飲大洗牌!止不住的“關店潮”,各行各業感慨生意不好做。
相關資料統計顯示,2024年1-6月,超100萬家餐飲相關企業黯然離場,資料直逼去年總和。
根據赢商雲智庫的報道,在今年8-9月,品牌的閉店動作更是頻繁,其中,餐飲作為重災區,占比超一半,多個品牌還未撐到“十一黃金周”就倒下了,而且很多都是曾經的人氣“排隊王”。
尤其是火鍋行業,這個沒什麼技術門檻的賽道,在餐飲的下行走勢中,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
窄門餐眼資料顯示,截至8月5日, 火鍋行業門店總數達到503525家,近一年新開店209989家,近一年淨增長60054家。
這意味着,截止8月5日的近一年内,火鍋行業閉店超過14萬家!
近日,就有一家網紅火鍋被曝出多地關店,這個曾被稱為“美蛙魚頭火鍋界扛把子”的現象級網紅品牌,如今的境遇卻是虧損閉店,艱難求生。
“網紅”易,長紅難,在餐飲洗牌浪潮下,網紅品牌的生命周期似乎更加短了。
曾是各地“排隊王”
收割了半個娛樂圈的網紅火鍋
作為火鍋的發源地,“重慶火鍋擅長研發”,這句話真不假。
哥老官重慶美蛙魚頭(以下簡稱“哥老官”)就是創立于重慶地區,創始人陳家雲在2014年創立哥老官,專注魚火鍋。2017年,哥老官在冷鍋魚基礎上嫁接牛蛙。
哥老官的出現,讓火鍋的細分賽道上又多了一個品類,其主打的“魚蛙類火鍋”一經面世就走紅餐飲界。
開一家店火一家店,所到之處均能掀起一陣排隊熱潮。
這個店火到什麼程度呢?
2017年,哥老官把門店開到上海,結果開業才不到2天時間,就因為排隊的人數太多,現場秩序混亂,而不得不停止營業。
甚至人多到還要找黃牛買票,畢竟不排上幾個小時的隊伍,是不可能吃到的。
哥老官最火的那幾年,有人就曾排隊了6個小時,“從下午4點取号,等我們吃都10點多了”。
網絡上甚至還有一大堆哥老官黃牛連結,誰能想到,吃一個飯竟然還能搞出那麼大陣仗......
2021年8月初,哥老官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開了北京首店,排隊盛況再次上演。
這家店開業不到兩天,社交平台上就已流傳起了排隊攻略。
甚至有一位骨灰級的粉絲由于排隊時間過長,還不得已給了差評。
有人形容其“排隊像春運”,毫不誇張,哥老官無論去到哪裡,都能掀起一陣“美蛙魚頭”風潮。
憑借“健康牛蛙”、“水庫魚頭”等明星産品,其也吸引了一衆明星的光臨,徐峥、古力娜紮、江疏影、吳宗憲、包貝爾等明星都來吃過,可以說收割了幾乎半個娛樂圈。
種種熱火朝天的場面,就能知道當年哥老官有多瘋狂了,短短幾年,哥老官的發展也很迅速,先後在全國40+座城市開出了多家門店。
根據公開報道,僅僅三年的時間,在2020年,哥老官在全國的門店就達到了58家門店。
然而,曾經有多輝煌,退場就有多落寞。
如今的哥老官,早就沒有了昔日人潮排隊的景象了。
“哥老官現在根本不用排隊而且空位多的是。”
“本來以為這個點來吃哥老官可能要排隊很久才有座,到了後發現就幾桌客人,空桌好多。”
不僅沒有了以往熱鬧的隊伍,而且近兩個月來全國多地都傳出哥老官閉店的消息,涉及廣州、西安、無錫、紹興、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區。
其中紹興關掉了4家門店,僅剩一家店;廣東地區僅剩下深圳一家門店在營運;北京也隻剩下一家門店;西安和無錫已沒有哥老官門店。
根據公開報道,截至2024年4月,哥老官在全國40+座城市開出了100+家門店。
而根據紅餐大資料顯示,截至10月15日,哥老官在全國擁有70多家門店,意味着哥老官在一年半時間内至少關掉了30多家門店。
曾經的“排隊王”,如今風光不再。可見,火鍋賽道的優勝略汰有多殘酷。
不作就不會死:
網紅火鍋,竟檢出緻癌獸藥
哥老官的敗局,雖然有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原因,但也是其咎由自取的結果。
2020年12月15日,哥老官店裡幾乎每桌必點的牛蛙被檢出含有禁用獸藥。
消息曝出來後,哥老官從萬衆矚目變成了萬人非議。
出事之後,哥老官多家門店表示,因供貨商不同,涉事門店隻有一家。而且涉事的那家門店也已經更換了供應商。
但是很顯然,消費者已經不買賬了,畢竟沒有誰希望吃進去的美食是有違禁獸藥的牛蛙。
實際上,這不是哥老官第一次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了,哥老官關聯企業多次抽檢不合格,2018年氧氟沙星、2019年恩諾沙星、2020年呋喃西林......而且也因為食品衛生被行政處罰多次。
作為一個餐飲行業,食品安全和衛生尤為重要,一旦口碑崩塌,就很難再挽回人心。
被曝出違禁獸藥的新聞後,網友們都表示非常憤怒,“有這麼多營銷的功夫不如先把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管好,還有黃牛在門口賣票的。”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不少網友也記得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雖然消費者願意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排隊吃一家網紅店,但是消費者也不是大冤種,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問題,最後隻會将消費者信任消耗殆盡,網紅店最終就會被消費者抛棄。
網紅餐廳
割不動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了
這幾年,餐飲行業持續冷淡,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哥老官的處境,隻是當下火鍋行業的一個縮影罷了。
2020年橫空出道的“慫火鍋”一出道就成為了新晉的火鍋排隊王,其更是被當作火鍋領域新的“攪局者”。
而這個火鍋頂流,近期也是被曝出多地關店。
慫火鍋在武漢的門店全線潰敗,曾創下單店單月營業額破200萬業績的慫火鍋全國首店于8月11日正式閉店,位于南昌萬象城的慫火鍋南昌首店也宣布關閉了......
在8月26日的财報電話會中,九毛九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财務官蘇淡滿還表示,昆明城市的唯一門店也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内關掉。
關店如此頻繁,也可以得知慫火鍋的壓力不小!
對于退出武漢市場,九毛九集團公開稱,是基于對市場環境、營運成本以及顧客需求的綜合考量。
說直白點,就是不賺錢,在如今餐飲消費冷淡的環境下,關掉不掙錢的門店也是止損的表現。
前段時間,源自泰國的網紅火鍋品牌“就是泰Just Thai泰式火鍋”也關掉了在上海的8家門店。
“熊貓老竈火鍋”也已經接連關閉了在上海的6家直營門店。
這些網紅火鍋品牌當年落地上海的時候,無一不是大排長龍的景象,四、五個小時的排隊不在話下。
隻不過,在趨于理性的消費者面前,這些網紅火鍋是越來越割不動了。
不僅僅是大衆火鍋店承壓,就連定位高端的“輝哥火鍋”也深陷負面新聞,門店不斷收縮、淨利潤連年虧損、股價持續暴跌......
2004年創立的“輝哥火鍋”,主打的是高端粵式火鍋,人均消費在500元以上,火鍋最少也是兩個人來吃,是以在這家店裡吃火鍋,沒有一千元是出不來的。
當時這家火鍋店,環境非常高檔,有精緻的包廂,還配有紅酒和各種高檔的海鮮食材,把火鍋吃出了米其林的感覺。
在那個時候,即使吃一頓火鍋要花費上千元,但是也不妨礙輝哥火鍋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熱捧,其也同樣是明星摯愛的火鍋品牌。
隻不過,輝哥火鍋也沒逃過“消費降級”,其門店數量不斷減少,截至2023年底,輝哥火鍋在上海大學營僅剩下4家門店了。
而且其借殼上市的母公司的股價也一直跌跌不休,在今年8月7日更是迎來“閃崩”,跌超90%!一度創下了當日港股市場的最大跌幅。
那些年,引發了一輪輪排隊熱潮的網紅火鍋店,都接連倒下了。
而且今年以來,火鍋賽道也開“卷”了,呷哺呷哺、楠火鍋、慫火鍋等一衆火鍋巨頭品牌開始紛紛調價。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1—8月,全國餐飲收入約為3.5萬億元,同比增長6.6%,為近十年的最低增速。
餐飲價格下滑,成本在上漲,很多品牌被逼迫卷入價格戰,沒有強大供應鍊能力的餐飲品牌隻能提前出局。
火鍋行業作為一個高度飽和的賽道,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門檻低,是以火鍋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服務和品質上來。
參考主打優質服務的海底撈,2024年上半年海底撈實作營業收入214.91億元,同比增長13.8%;核心經營利潤達27.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0%,收入與核心經營利潤均創曆史新高。
是以,餐飲行業想在激烈的厮殺中活下去,還是需要有壁壘,發展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國内營運最早的财經自媒體,百萬商界精英的必備讀本,聚焦每日熱點事件、财經人物、創投故事、财富商機等内容!每日為您提供更真實、更專業的商業報道,歡迎關注@首席商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