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和老蔣過不去,《申報》館主史量才最終命喪特務之手

作者:滿樓說

作者:金滿樓

1934年,知名報人、《申報》館主史量才突然在由杭州傳回上海途中被刺殺。

據說,史量才的遇刺,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也有着莫大的關系,楊杏佛之死即為前車之鑒。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系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人于193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史量才雖未加入,但指定了兩名《申報》記者以個人名義加入,并親自出席了同盟成立大會。

民權保障同盟主張保障維護民權,同時又主張“停止内戰、一緻對外”,這與國民黨的統治尤其是蔣介石當時力推的“剿匪安内”政策背道而馳,深為蔣氏所忌刻。

作為同盟的核心人物,宋慶齡的一舉一動尤為特務所關注。而在《國民黨不再是革命集團》的宣言發表後,史量才與宋慶齡的交往頻繁,關系日益密切。

據錢芝生所說,1932年十九路軍“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楊杏佛曾陪同宋慶齡拜訪過史量才,後者向十九路軍捐出巨款,為蔣所不滿。

總和老蔣過不去,《申報》館主史量才最終命喪特務之手

關于發表宋慶齡宣言一事,錢芝生也提供了另一種說法。

據其所言,宋慶齡在得知鄧演達被殺後,即以“民權保障同盟會”的名義起草了一份英文宣言,該文由“民權保障同盟會”秘書長楊杏佛翻譯成中文并秘密送至《申報》館史量才手中。

不過,當時《申報》并未刊登,而是通過史量才的關系在某通訊社發出。

錢芝生還說,史量才與楊杏佛搞在一起,又是發表反蔣殺鄧宣言的實際指揮者,“蔣介石一方面要吓唬孫夫人和另一‘民權保障同盟’負責人蔡元培;一方面想鎮壓史量才以劫奪《申報》。于是一九三三年楊杏佛被暗殺,一年以後,史量才也就死在特務之手了。”

楊杏佛當時是民權保障同盟總幹事,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但如此名望的人物仍被軍統特務暗殺,而且作案情形極其猖狂。

據沈醉回憶,蔣介石訓示刺殺楊杏佛主要是為了恐吓宋慶齡,為此其特别指定在法租界宋慶齡宅附近執行暗殺,以起到恐吓作用。

總和老蔣過不去,《申報》館主史量才最終命喪特務之手

1933年6月18日,楊杏佛乘車剛出中央研究院,由軍統老派特務趙理君帶隊的特工小組即攔車掃射,在此光天化日之下,楊杏佛和司機被當場打死,其子楊小佛受傷。

以史量才與宋慶齡、楊杏佛的關系,加之其對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深度介入,史量才想不被國民黨特務注意也難。

此外,《申報》大量報道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各種消息,即便在楊杏佛遇刺後,《申報》仍有詳細的後續報道。

種種因素加起來,為強人所忌的史量才最終引來了殺身之禍,這似乎也完全符合邏輯。

總和老蔣過不去,《申報》館主史量才最終命喪特務之手

關于史量才被刺一案,号稱民國“報業枭雄”的龔德柏提供了有另一種說法,姑錄如下:

“在史量才被刺前一日,史曾托人向某方面疏通好了,允不執行,并即電告在杭之執行人員,暫緩執行。

然而,該執行人于先一晚飲酒大醉,當晚未能譯電,次早亦匆匆就道,赴京杭國道途中,等候史之汽車經過。亦未暇看電報。待其執行回來再看電報,而史已死,無法挽救了這是一說。

又據與執行人員有關者告我,執行人員于就道時,始接電報,認為執行指令事大,看電報事小,故将來電置之衣袋内,即乘車而去。待其執行回來再行譯電時,已無法挽救了。”

這種說法,幾同兒戲,隻能說是特務們放出來的另一個煙霧彈罷了。

總和老蔣過不去,《申報》館主史量才最終命喪特務之手

對此,倒是《東南日報》說了實話,其雲:

盡管“蔣委員長再電嚴緝兇手”,并“懸賞一萬元”,但“此種有龐大組織之暗殺團體,其實際參加行刺之暴徒,對于暗殺之動機,往往亦不能知悉。故此後縱有兇犯獲緝,對于此案之背景,一時恐亦難查明雲。”

委員長的再三嚴令及重金懸賞,對破獲史案本身毫無意義,不過是做做文章、當遮羞布一用而已。

竊以為,蔣介石本以暗殺起家,其執掌權柄後仍不忘故伎,此種作為,既非政治家所應取,亦可見其器量之窄小、手段之拙劣。

如是,其在大陸的失敗也就并不奇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