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秋桂花 芳香中的農耕元素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古往今來,桂花與中秋的關系最為緊密。然而,現實中,桂花并不會因中秋佳節的到來而開放。有媒體報道,今年中秋,桂花主産區受高溫、幹旱影響,并未出現桂花遍地開的場景。園林專家表示,隻有當平均溫度在20℃左右,雨水充沛,桂花才會遇涼綻放。盡管桂花芳香有可能缺席中秋月圓之日,但并不影響人們品嘗桂花酒,而且,隻有陳釀三年以上的桂花酒才能口感醇厚,香氣飽滿。

中秋桂花 芳香中的農耕元素

桂花與中秋的關系最為緊密。受訪者供圖

十裡桂香的“綠色銀行”

“桂花不僅香氣清甜,傳說桂花屬于金豆樹,深受人們喜愛。”民俗學家王作楫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傳說裡,吳剛‘登月’就是為了‘金豆’才去的,用斧子砍了桂花樹,見‘金豆’紛紛落下,舍不得停斧,繼續砍,結果喪失了回來的機會。”盡管是個勸解性的傳說,也足以證明桂花樹頑強的生命力。

我國種植桂花樹的曆史悠久,特别是在長江流域。湖北鹹甯、蘇州吳縣、廣西桂林、杭州滿覺隴、四川新都是中國5大知名的桂花産地。

中秋桂花 芳香中的農耕元素

我國種植桂花樹的曆史十分悠久。受訪者供圖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甚至流傳着桂花歌,“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家鄉的桂花香……開出那個小花金黃黃。有風香十裡,無風十裡香……”為此,新都還另外有一個名字,叫香城,同樣,知名的旅遊城市桂林也是因桂花而得名。

在北京,觀賞桂花的最佳去處是頤和園。不同于漫山遍野生長的南方桂花,頤和園的桂花,種在闊口花盆中,以盆栽的方式擺放在皇家園林裡。

這些桂花苗也大多是從南方移栽到北方的,也就是說,在主産區,鄉村農戶把種植、銷售桂花苗木及桂花稱為“綠色銀行”。

“樹苗價格不高的時候,村民可以留着桂花樹,銷售農曆八月的桂花,多一份經濟收入。”重慶市非遺、南岸區賈氏桂花酒傳承人賈紫焰告訴記者:“酒廠每年從南山街道石牛村收購金桂和銀桂,每斤價格在20元到30元不等,平均一棵桂花樹可以采收桂花20斤左右,單棵樹的收入可以達到400元到600元不等,每家都會有上百棵樹,是以,桂花已經成為村民的一筆穩定收入。”

時間打磨過的桂花酒

“秋季氣溫逐漸轉涼,桂花酒具有溫補的作用,是以,中秋家宴以品嘗桂花酒為主。”民俗學家王作楫告訴記者,按照北京的傳統,桂花酒的釀制并不是把桂花泡在酒裡,而是用半壇酒,用紗袋裝了桂花,懸垂在液面上,對酒體進行熏制,出來的桂花酒,清香綿柔,酒體清亮,不渾濁。

同樣是出産自北京的桂花酒,基酒選用葡萄酒,桂花選用的是江蘇蘇州吳中區的金桂,用這兩種原料釀制出來的北京桂花陳酒,已經成為不少北京人日常生活的溫暖記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果酒專家委員會委員、進階釀酒師崔彩虹告訴新京報記者:“古代釀酒是在農耕種植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據介紹,釀制北京桂花陳酒的桂花,對采摘時間有嚴格要求,隻選用八月十五之後進入繁花期的金桂,而且采摘當天,必須在太陽出來之前結束采收。崔彩虹說,“清晨采摘的桂花是将開未開的,香氛最為飽滿,采下來的桂花也要盡快保鮮,北京桂花陳用的保鮮方式是浸提,用這種方式收集桂花裡的香味精華。”

同樣是提取桂花香精,重慶市非遺、南岸區賈氏桂花酒傳承人賈紫焰告訴新京報記者,“我隻選用第二茬金桂,采摘後要在3個小時内和白糖拌勻,裝入木桶,進行發酵。”發酵過的桂花蜜糖和高粱釀制的白酒進行混合,裝壇封存。

盡管大江南北使用的基酒不同,但是,加入桂花後,都會進行窖藏陳化。“陳化的桂花酒,香氣會越發濃郁。”賈紫焰說。

蘊含農耕文化的傳統佳節

每逢重要節日,都會有一到兩種花草與之搭配,比如菖蒲、艾葉對應着端午節,菊花對應重陽節,桂花對應中秋節。所不同的是,桂花和中秋節的聯系要更為緊密。

不管是在神話傳說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能見到桂花的身影。阖家團圓的時刻,桂花出現在專為這個節日而釀制的酒裡,用自然天成的食材,為人們增添一份幸福的味道。

中秋桂花 芳香中的農耕元素

中秋節裡少不了桂花。受訪者供圖

另據民俗學家王作楫介紹,民間拜月時的祭品非常有講究,擺放的每一樣都是采自田間地頭最新鮮的果實。比如,桃,象征桃獻千年壽,石榴,意味團結多福。另外,擺放柿子、蘋果,代表事事平安,桂圓則是寓意貴在團圓。令人想不到的是,拜月時還要擺上一枝帶枝葉的毛豆,因為,那是月宮玉兔的最愛。可以說,在民間拜月的活動中,農耕成果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