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总和老蒋过不去,《申报》馆主史量才最终命丧特务之手

作者:满楼说

作者:金满楼

1934年,知名报人、《申报》馆主史量才突然在由杭州返回上海途中被刺杀。

据说,史量才的遇刺,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杨杏佛之死即为前车之鉴。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系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史量才虽未加入,但指定了两名《申报》记者以个人名义加入,并亲自出席了同盟成立大会。

民权保障同盟主张保障维护民权,同时又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与国民党的统治尤其是蒋介石当时力推的“剿匪安内”政策背道而驰,深为蒋氏所忌刻。

作为同盟的核心人物,宋庆龄的一举一动尤为特务所关注。而在《国民党不再是革命集团》的宣言发表后,史量才与宋庆龄的交往频繁,关系日益密切。

据钱芝生所说,1932年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杨杏佛曾陪同宋庆龄拜访过史量才,后者向十九路军捐出巨款,为蒋所不满。

总和老蒋过不去,《申报》馆主史量才最终命丧特务之手

关于发表宋庆龄宣言一事,钱芝生也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据其所言,宋庆龄在得知邓演达被杀后,即以“民权保障同盟会”的名义起草了一份英文宣言,该文由“民权保障同盟会”秘书长杨杏佛翻译成中文并秘密送至《申报》馆史量才手中。

不过,当时《申报》并未刊登,而是通过史量才的关系在某通讯社发出。

钱芝生还说,史量才与杨杏佛搞在一起,又是发表反蒋杀邓宣言的实际指挥者,“蒋介石一方面要吓唬孙夫人和另一‘民权保障同盟’负责人蔡元培;一方面想镇压史量才以劫夺《申报》。于是一九三三年杨杏佛被暗杀,一年以后,史量才也就死在特务之手了。”

杨杏佛当时是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同时也是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但如此名望的人物仍被军统特务暗杀,而且作案情形极其猖狂。

据沈醉回忆,蒋介石指示刺杀杨杏佛主要是为了恐吓宋庆龄,为此其特别指定在法租界宋庆龄宅附近执行暗杀,以起到恐吓作用。

总和老蒋过不去,《申报》馆主史量才最终命丧特务之手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乘车刚出中央研究院,由军统老派特务赵理君带队的特工小组即拦车扫射,在此光天化日之下,杨杏佛和司机被当场打死,其子杨小佛受伤。

以史量才与宋庆龄、杨杏佛的关系,加之其对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深度介入,史量才想不被国民党特务注意也难。

此外,《申报》大量报道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各种消息,即便在杨杏佛遇刺后,《申报》仍有详细的后续报道。

种种因素加起来,为强人所忌的史量才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这似乎也完全符合逻辑。

总和老蒋过不去,《申报》馆主史量才最终命丧特务之手

关于史量才被刺一案,号称民国“报业枭雄”的龚德柏提供了有另一种说法,姑录如下:

“在史量才被刺前一日,史曾托人向某方面疏通好了,允不执行,并即电告在杭之执行人员,暂缓执行。

然而,该执行人于先一晚饮酒大醉,当晚未能译电,次早亦匆匆就道,赴京杭国道途中,等候史之汽车经过。亦未暇看电报。待其执行回来再看电报,而史已死,无法挽救了这是一说。

又据与执行人员有关者告我,执行人员于就道时,始接电报,认为执行命令事大,看电报事小,故将来电置之衣袋内,即乘车而去。待其执行回来再行译电时,已无法挽救了。”

这种说法,几同儿戏,只能说是特务们放出来的另一个烟雾弹罢了。

总和老蒋过不去,《申报》馆主史量才最终命丧特务之手

对此,倒是《东南日报》说了实话,其云:

尽管“蒋委员长再电严缉凶手”,并“悬赏一万元”,但“此种有庞大组织之暗杀团体,其实际参加行刺之暴徒,对于暗杀之动机,往往亦不能知悉。故此后纵有凶犯获缉,对于此案之背景,一时恐亦难查明云。”

委员长的再三严令及重金悬赏,对破获史案本身毫无意义,不过是做做文章、当遮羞布一用而已。

窃以为,蒋介石本以暗杀起家,其执掌权柄后仍不忘故伎,此种作为,既非政治家所应取,亦可见其器量之窄小、手段之拙劣。

如是,其在大陆的失败也就并不奇怪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