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作者:帝哥說史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報道了一條新聞:毛主席會見應邀回國通路的美籍華人李振翩教授夫婦,并配發了一幅毛主席與李振翩親切交談的照片。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毛主席接見李振翩

從照片上看,毛主席的表情極為關切,而李振翩則輕松笑談着。那麼問題來了:李振翩是什麼人,主席為什麼要邀請他回國通路?這張照片後面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1898年,李振翩出生于湖南湘鄉,他的父親是清朝末年的一個儒生,屢次考秀才不中,而且生了六七個孩子,家境十分困難。

李振翩從小聰慧過人,而且非常具有愛國思想,他在10歲讀到鴉片戰争這段屈辱的曆史時,直接把書扔在地上哭了,盡管他成績很好,順利考入了中學,但家裡實在是負擔不起學費了。

但天無絕人之路,李振翩聽說長沙有一所“雅禮病護學校”正在招生,不僅不收學費和食宿費,每月還發零用錢,他毫不猶豫地去報考,而且順利考上了。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青年時的李振翩

李振翩在學校期間,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優異,1918年,他畢業以後又順利考入了湘雅醫學專科學校,并被推選為該校學生會負責人,并兼任《新湖南》學生周刊的編輯。

當時任一師附小校長的毛澤東主編了報紙《湘江評論》,積極評論時政,在湖南的青年學生裡引起了很大影響,但這也引起了湖南的反動軍閥張敬堯的反感,《湘江評論》才辦到第5期,就被查封了。

李振翩早就聽說過毛澤東的大名,于是邀請他擔任《新湖南》的編輯,毛澤東欣然答應。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毛澤東發現李振翩的湘鄉口音很濃重,他把“我”說成“喔”,好像水牛叫一樣,毛澤東便友善地送了他一個“水牛”的外号。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青年毛澤東

李振翩也不甘示弱,他認為湘潭人都比較圓滑機靈,于是給毛澤東取了個“水佬倌”的外号。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毛澤東還介紹李振翩加入了他組織建立的“新民學會”,大家經常一起讨論國家大事。

但《新湖南》出到第10期時,又被張敬堯查封了。毛澤東深知隻有趕走張敬堯,湖南才有出路,于是他組織了一個“驅張請願團”,前往北京請願,李振翩也和他一起去了北京。

在這次驅張運動中,李振翩表現十分積極,也最為勇敢,他大步邁進總統府大樓,向總統馮國璋遞交了驅張請願書,正是因為一直戰鬥在最前沿,他竟被湖南的反動政府列入通緝名單的首位。但在他們的努力下,最後張敬堯終于被趕跑了。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張敬堯

此時的李振翩已經在學生運動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但他畢竟是學醫的,以後究竟是應該繼續學醫還是投身政治救國呢?他自己也很猶豫。

此時好友陳自寶的病逝讓他作出了決定,陳自寶是當時長沙學生運動中的積極分子,但因為染上了天花,最終不治而死,年僅16歲,這件事給了李振翩很大的打擊。

李振翩經過思考,覺得革命的道路不止一條,改變政治制度隻是其中之一罷了。如果人民大衆都因為有病不能醫治而過早地死了的話,即使有了好的政治制度又有什麼用呢?

1921年,毛澤東去上海參加黨的“一大”,臨行前他邀請李振翩一起前往,但李振翩向他表明了自己決定投身醫學、治病救人的志向,毛澤東尊重了他的決定,并對他說:“我搞政治,你搞醫學,我們以後必将殊途同歸。”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毛澤東參加黨的一大

1922年的一天,李振翩正在湘雅醫院工作,外面有人說要找他,他出去一看,隻見找他的正是毛澤東!

毛澤東穿着短褂和草鞋,打扮成車夫的模樣,李振翩笑着說:“你這個水佬倌,怎麼當起洋車夫來了?”毛澤東一把抓住李振翩的手,說:“我有急事要你幫忙!”

原來是楊開慧要生孩子了,當時毛澤東一直在湖南上司革命鬥争,不友善公開露面,于是隻好找他接生,李振翩連忙從醫院取了接生器具,和毛澤東一起趕到了他的住處。

李振翩到了以後,給楊開慧檢查了一下,認為有點難産,于是馬上把他送到了湘雅醫院,為了減輕楊開慧的痛苦,他利用醫院先進的助産裝置和自己平時訓練有素的助産技巧,沒有施行難産手術,終于把孩子平安地接生下來,這個孩子就是毛岸英。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楊開慧和孩子們

1925年,李振翩來到北平,供職于協和醫院,專門從事在當年中國較為落後的細菌病毒研究,并在這裡認識了自己的夫人湯漢志,湯漢志也是一位婦産科專家,兩人結婚以後,在事業上互相支援,很快成為了當時的醫學權威。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李振翩(左二)和湯漢志(左三)舉行婚禮

全面抗戰爆發後,李振翩轉移到了貴州工作。他的堂弟李振穆是一位黨的地下工作者。1942年,中共南方局派李振穆去貴州重建黨的組織,李振翩竭盡全力支援他,為了讓他有一個公開的職業,還專門把他安排在自己工作的血清醫療制造研究所工作。

1945年,毛澤東來重慶談判時,得知李振翩在貴州,專門讓人通知他,讓他來重慶一聚,但那時李振翩忙于工作,最終未能成行。

1946年,到了南京的李振翩專門寫了一封長信,托正在南京談判的周恩來交給毛澤東,傾訴思念之情,但因為信封上沒有寫位址,毛澤東收到信後,沒法給他回信。

1948年底,根據蔣介石與美國簽訂的中美文化協定,美國駐華特使馬歇爾邀請李振翩夫婦訪美,李振翩夫婦後來加入了美國國籍。李振翩進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任研究員,妻子湯漢志入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進修,畢業後在華盛頓聖約翰·伊麗莎白醫院任内科主任。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李振翩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主席曾在一次國務會議上向病毒學專家魏曦打探李振翩的情況,當他得知李振翩在美國後,便訓示魏曦等幾位醫學家給李振翩寫信,希望能動員他回國。

但李振翩卻一直沒有回信,這大概是因為當時中美關系緊張,他不友善回信吧!

一直到了1972年,中美關系解凍以後,中國派出醫學代表團出訪美國,毛主席專門叮囑副團長林巧稚:一定要找到李振翩夫婦,并邀請他們回國通路。

林巧稚到美國後,在華盛頓的一次歡迎酒會上見到了李振翩夫婦,她和湯漢志是當年協和醫學院的同學。他們見面以後,由于時間緊迫,林巧稚來不及噓寒問暖,便直截了當地對他們說:“毛主席托我給你們帶個口信,歡迎你們回國通路!”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林巧稚

1973年7月,李振翩夫婦應中華醫學會的邀請,參加一個回國觀光代表團回國,他在大陸的連襟、著名科學家楊顯東知道這件事後,馬上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報告了李振翩回國的消息。

但在那個動蕩的歲月,這封信一直過了一個多月才到周總理手裡,此時李振翩回美國的日子也快到了,他不無遺憾地對楊顯東說:“這次回國,卻沒能和主席和總理見面,真是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啊!”

楊顯東說:“可能是辦事的不認真,總理沒有及時看到那封信吧,你們還是再等等,說不定很快就會收到消息的。”

果然不出楊顯東所料,不久以後就傳來消息,周總理請李振翩夫婦前往北京,總理見到他們以後非常高興,以接待國賓的規格接待了他們,并告訴他們主席已經知道了他們回國,很快就會接見他們。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李振翩(左二)和周總理合影

8月24日,李振翩夫婦終于來到了中南海,見到了已經闊别50多年的毛主席,毛主席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對他說:“1946年,我接到了你的信,但你沒寫通信位址,我沒法回信。”

李振翩向毛主席介紹自己的夫人湯漢志,他還風趣地說:“主席,我們分離了幾十年,請你看看我究竟娶了個什麼樣的夫人?”

毛主席笑着回答:“你們夫婦都是醫學家,志同道合,真是天生的一對!”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毛主席和李振翩夫婦

李振翩想和毛主席聊聊目前的國際形勢,但主席卻一直岔開話題,和他愉快地回憶往事,他們聊到了當年新民學會的會員們,經常一起到江邊漫遊,抒發報國之志,有一次,大家湊了20個銅闆,買了一些肉和苋菜,做好以後大家就在江邊會餐,吃完以後大家一起合影。

聊到這裡時,毛主席問李振翩是否還喜歡吃湖南的苦瓜,李振翩感動得眼中含淚說:“主席,我在美國連做夢都想吃湖南的苦瓜和冬苋菜呀!”

此時毛主席已經年過八旬,湯漢志在聊天中發現他的氣色并不太好,于是主動詢問起了他的健康情況,還專門取出了聽診器聽他的胸部,并給他推薦了一些藥療的方法,這讓毛主席非常感激。

談話一直持續了3個小時,李振翩夫婦擔心主席的身體受不了,幾次提出想走,但都被主席攔住了:“天還不晚,不必着急!”一直到了晚上11點,李振翩才和主席握手告别。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臨别時,毛主席問李振翩夫婦:“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

李振翩忙答:“沒有困難,不需要任何幫助!”

主席又問:“有什麼要求?”

李振翩說:“我希望中美兩國能長期友好。”

毛主席笑着說:“兩好才能合一好,不能一廂情願啊!”

李振翩夫婦回到住處後,正準備休息時,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毛主席派人給他們送來了一大籃子蔬菜,是他在自己菜園裡種的空心菜和冬苋菜,算是他送給老朋友的告别禮物。

李振翩夫婦回到美國後,利用講學和參加社會活動的一切機會,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積極為中美友好而奔走。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李振翩夫婦和美國友人

李振翩夫婦還發起群組織了“全美華人協會”和“美中醫學科學中心”。1974年,他成為“美中醫學科學中心”的創始人和第一任會長,他高興地說:“我完成了毛主席、周總理的委托,實作了自己的夙願搭起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的橋梁!”

1976年,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傳到了美國,李振翩非常悲痛,專門在《華僑日報》上發表文章懷念主席,并專門作詩一首,抒發悼念之情:

仰望巨星今不見,長使世人淚滿襟。

願化悲痛成力量,加緊服務為人民。

1978年6月,李振翩夫婦再次來華通路,他們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了他的遺容,并給他敬獻了花圈,鄧小平親切地接見了他們,并把自己親筆簽名的合影照專門給他們寄了過去。

1984年,李振翩在美國病逝,享年86歲,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醫學家,美國成立了“李振翩基金會”,并在北京、長沙、廣州、成都、昆明先後設立了分會。

1973年,毛主席接見美國來的老友,他是醫學權威,為楊開慧接過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