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志.蜀書.劉備傳》(下)

207年,曹操北征烏丸,先主勸說劉表乘機襲擊許縣,劉表不聽。曹操南征劉表,正逢劉表病卒,劉表之子劉琮代為執政,派遣使節向曹操求降。

先主駐軍樊城,未料曹操軍隊突然攻襲,待曹軍攻到宛城時才得知這一消息,于是率領軍馬撤出樊城。路過襄陽時,諸葛亮勸他進攻劉琮以奪得荊州。先主說:我不忍心啊!

于是停馬招呼劉琮,劉琮懼怕不敢起身。劉琮的下屬及荊州人士有很多歸附先主。到當陽縣時,追随他的人就達十多萬,糧草物資裝了幾千車,每天隻能行進十幾裡,于是他派關羽另率幾百艘船從水路行進,約定在江陵會合。

有人勸先主:應當全速前進去保江陵,現在雖說人衆甚多,但能作戰者很少,如果曹操的大軍追上,我們怎麼抵抗呢?先主說:成就大業以取得天下人心為本,現在人們主動歸随我們,我怎可忍心抛下他們而去!

曹操考慮到江陵囤集大批軍用物資,惟恐先主搶先占據,便放棄糧草辎重,輕裝急行趕到襄陽。聽說先主已經過去,曹操親率五千精銳騎兵急速追擊,一晝夜行進三百餘裡,至當陽縣長坂時即追上先主。先主丢下妻子兒女,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乘馬前奔,曹操奪取了他的大批人馬辎重。

  先主抄近路奔赴漢津,恰好與關羽的船隊相逢,故得以渡過沔水,半道又相遇到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率的萬餘人馬,于是大家一道奔赴夏口。

先主派遣諸葛亮去和孫權聯絡結盟,孫權派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人,與先主會合,在赤壁與曹操大戰一場,大敗曹軍,燒毀曹軍戰船。先主與東吳軍隊水陸并進,一直追擊到南郡,彼時正流行瘟疫,曹軍死亡甚衆,曹操隻好撤軍返還。

先主上表薦封劉琦任荊州刺史,又率軍征讨南方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全都投降。廬江郡雷緒率領私人武裝數萬人前來拜歸。劉琦病死,其下屬推舉先主為荊州牧,治所設在公安縣。

  孫權對先主漸漸感到畏懼,将妹妹嫁給先主以鞏固雙方關系,先主前往京口拜見孫權,兩人相處頗為禮敬和好。孫權派人告知先主意欲聯兵攻取蜀地,其下屬有人建議不妨先答應孫權,因為東吳畢竟難以跨越荊州來占據蜀郡,這樣蜀郡自然為先主所有了。

荊州主簿殷觀獻計:如果替東吳打頭陣,前往未必能攻克蜀郡,敗退必然被東吳乘機吞掉,大事即此去矣。目前隻可以口頭贊同伐蜀,并告知我方剛剛占取南方四郡,不便于再動衆興師,東吳必定不敢貿然經過我地獨自前往攻取蜀地。這種有進有退之計,能使我們坐取吳、蜀兩方的好處。先主采納殷觀的意見,孫權果然放棄了進取蜀地的計劃。先主提拔殷觀為别駕從事。

  211年,益州牧劉璋打聽到曹操将派遣鐘繇等率軍前來漢中讨伐張魯,心中十分恐懼。别駕張松勸說劉璋:曹操兵力強大天下無敵,如果他奪得張魯的地盤再利用其物資糧草攻取蜀地,将無人能夠抵禦他了!劉璋說:“我正為此事擔憂,但苦于無計可施。

張松說:劉豫州與您同宗,又與曹操是仇敵,他善于用兵,如果請他攻伐張魯,張魯必敗,張魯一敗,則益州實力增強,到時即使曹操親自前來,也不能奈我何。劉璋稱是,

于是派法正領兵四千迎請先主,前後賄送上億的禮物。法正由是借機向先主陳述奪取益州的方略。先主留下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自己親率步兵數萬人前來益州。到涪縣時,劉璋親自出城迎接,兩人相見十分高興。張松使法正禀告先主,又有謀士龐統進言,聲稱可在相會處襲殺劉璋。先主說:這是大事,不可操之過急。

劉璋推舉先主代理大司馬,兼任司隸校尉;先主也推舉劉璋代理鎮西大将軍,兼任益州牧。劉璋為先主補增兵員,讓他攻打張魯,并使他督領白水關的兵馬。先主聚集各路兵馬計三萬多人,車甲兵械糧草物資甚為豐盛。同年,劉璋回到成都。

先主北上葭萌,但沒有馬上攻伐張魯,而是廣施恩德,籠絡人心。次年,曹操征讨孫權,孫權請先主前往救援。先主派人告知劉璋:曹操征吳,東吳十分危急。孫氏與我本為唇齒關系,而且樂進正與關羽在青泥相持,現在如不前往救援關羽,樂進定獲全勝,進而轉頭侵犯益州,其憂患可比張魯大多了。張魯不過是一個割據一方的賊寇,不必過于擔憂。

于是向劉璋請求撥給一萬兵馬和大批糧草物資,劉璋隻答應增派四千人,其他東西也均隻提供一半。張松在給先主和法正的信中說:現在大事眼看即将成功,怎麼可以舍之而去呢?

張松的哥哥張肅,害怕禍及自身,便向劉璋揭破了張松的密謀。于是劉璋逮殺了張松,自是先主與劉璋結怨。劉璋下令守關将領之文書不要再送達先主。

先主大怒,召劉璋的白水關督軍楊懷前來,責其無禮,将他斬首。又令黃忠、卓膺領兵進擊劉璋。先主率軍直奔關中,扣押益州将領和士卒的妻子兒女為人質,然後率軍與黃忠、卓膺等向涪縣進發,占據涪縣城。

劉璋派劉王貴、冷苞、張任、鄧賢等到涪縣抵禦先主,全被擊敗,隻得退守綿竹。劉璋加派李嚴督管綿竹各軍,李嚴率衆投降了先主。先主兵力更為強大,于是分派各将平定下屬郡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領兵溯江而上,平定白帝、江州、江陽,隻留關羽鎮守荊州。先主進軍圍攻雒縣,其時守城者為劉璋之子劉循,被圍攻将近一年。

214年,先主攻破雒城,進軍圍攻成都數十日,劉璋出城投降。蜀地物産富饒,百姓樂業安居,先主大擺筵席犒賞士卒,取蜀城金銀分賜給将士,将谷物、布帛發放原主。

先主兼任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輔佐,法正為謀士,關羽、張飛、馬超為武将,許靖、糜竺、簡雍為幕僚,其他如董和、黃權、李嚴等原是劉璋授用的官員,吳壹、費觀等又是劉璋的姻親,彭又為劉璋所排擠,劉巴為過去遭忌恨之人,先主均安排在顯要的職位上,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于是有志之士,競相勸勉盡力。

  215年,孫權因先主已經取得益州,便派使者前來緻意,想收回荊州。先主說:待我得到涼州後,定把荊州還給你們。孫權甚為懊惱,便派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率領兵卒五萬下抵公安,令關羽進駐益陽。

這年,曹操平定漢中,張魯逃往巴西。先主聞訊,與孫權和解結盟,将荊州平分,江夏、長沙、桂陽歸屬東吳,南郡、零陵、武陵歸屬西蜀,然後領兵返還江州。先主派黃權率軍迎接張魯,但張魯已投降曹操。曹操派夏侯淵、張郃駐軍漢中,曹軍屢次前犯騷擾巴西邊界。先主令張飛領兵進駐宕渠,與張郃等交戰于瓦口一帶,擊敗張郃等,張郃收兵退還南鄭。先主也回到成都。

218年,先主率領衆将進軍漢中。另派将軍吳蘭、雷銅等進入武都,他們都被曹軍殲滅。先主進兵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等相持對抗。

219年,先主自陽平關南下渡過沔水,沿着山勢逐漸推進,在定軍山、興勢山紮營。夏侯淵率軍前來争奪要地。先主令黃忠依山勢居高擊鼓呐喊發起沖擊,将夏侯淵軍打得大敗,并斬殺夏侯淵曹操委任的益州刺史趙等。

曹操親自從長安率領大隊人馬南征。先主預測說:“雖說曹操親自前來,也無力挽回戰局,我們一定能夠占領漢中。待曹操到來,先主集結軍隊固守險地,始終不與曹軍正面交鋒,曹軍累月攻打未能獲勝,開小差的軍卒卻日益增多。到夏天,曹操果然撤軍北還,于是先主占有漢中。

先主派劉封、孟達、李平等前往上庸攻打申耽。是年秋,群臣擁立先主為漢中王。于是在沔陽設立壇場,軍民排隊相列,百官依秩陪位,奏章宣讀完畢,即進獻王冠給先主。

于是先主退往成都以其為治所。提拔魏延為都督,鎮守漢中。此時關羽進擊曹将曹仁,并在樊城生擒于禁。不久孫權襲殺關羽,奪還荊州。

220年,曹丕稱帝,尊号魏文帝。有傳聞說漢獻帝被害,于是先主身着喪服訃告全蜀為獻帝發喪,并追谥他孝愍皇帝。

221年,先主在成都武擔山南即位登基。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定百官,建立宗廟,合祭漢高祖以下列祖列宗。5月,立吳夫人為皇後,兒子劉禅為皇太子。6月,封兒子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

車騎将軍張飛被手下部将所殺。當初,先主對孫權襲殺關羽一事十分憤恨,準備東征,7月,親自率領各路軍馬征伐東吳。孫權派遣使者緻信請和,先主盛怒拒不答允,吳将陸議、李異、劉阿等駐軍巫縣、秭歸一帶,蜀将吳班、馮習自巫縣擊敗李異等人,進軍秭歸,武陵郡五溪蠻部落派使者前來請求出兵。

222年,先主率軍返還秭歸,将軍吳班、陳式領水軍駐紮夷陵,沿長江東西兩岸安營紮寨。2月,先主自秭歸率領衆将進軍五溪,翻山越嶺,至夷道猇亭紮下營寨,從亻艮山開通至武陵的山路,先主派侍中馬良安撫五溪蠻各部,各部相繼響應先主。

鎮北将軍黃權督率江北各軍,在夷陵道與吳軍交戰。6月,秭歸十餘裡外出現黃氣,寬有幾十丈。此後十幾天,陸議在猇亭大敗先主軍隊,将軍馮習、張南等人陣亡。先主從猇亭退還秭歸,收攏戰鬥中打散的士卒,丢棄船艦,由陸路撤回魚複縣,改魚複縣為永安縣。吳國派遣将軍李異、劉阿等尾追先主部隊,吳軍進駐南山。

8月,先主撤兵退還巫縣。司徒許靖去世。10月,下诏命丞相諸葛亮在成都營修冬、夏二祭祭壇。孫權聽說先主駐屯在白帝城,頗為恐懼,派遣使者求和。先主許和,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議和完成使命。12月,漢嘉郡太守黃元打聽到先主病重,抗命發兵拒守。

223年,丞相諸葛亮從成都趕到永安。3月,黃元進兵攻打臨邛縣。先主派遣将軍陳竈讨伐黃元,黃元兵敗順長江下逃,被他的親兵捉住,綁縛押送成都後處斬。

先主病危,委托丞相諸葛亮輔佐扶立太子,并讓尚書令李嚴協助之。4月,先主逝世于永安宮,享年六十三歲。葬于惠陵。

評述:先主恢宏果毅,性情寬厚,知人善任,禮賢下士,頗有漢高祖劉邦之風度,懷英雄豪傑之器量。至于他把整個國家和輔佐太子的大事全權托付諸葛亮,而不存半點疑心,君臣實在都為正直無私至極之人,可謂古往今來最佳楷模。在機權謀略方面不及魏武帝曹操,是故所得疆域版圖也較為狹小。但他百折不撓,始終不甘居于曹操之下,還因為他揣摩到曹操的氣量難以容忍他,并非專是為了争奪名利,也是為了避免遭受迫害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