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劇《齊王拉馬》
一路創作 一路歌
---李月仙談戲曲導演戴占壽
高占祥(原文化部部長)“論戲曲改革,改革必然犯規,若不能标新立異,那就是不許改革。我認為戲曲工作者,應站在改革潮頭,以飽滿熱情,更新戲曲觀念,開創未來是當務之急。”數年來占壽審時度勢,為振興晉劇,其足迹踏遍三晉大地汾河兩岸,艱辛的創作中,使許多劇目,許多演員脫穎而出,“出人、出戲、出效益”,進而滿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古稀老人在一條流動的長河中,注入新的基因,使戲曲不斷繁榮昌盛,可謂:一路創作一路歌。
然而至今讓我難以置信的一次決定是,一九八二年(占壽初學導演)上司決定一部大型劇目《齊王拉馬》由他創作由他執導。我怎麼也不敢相信,怎麼能讓占壽擔此重任?我們深知平面文學到立體文學,要想立于舞台談何容易?何況該劇(新創劇目)無章可循?能否成功“擔心”二字由衷而來.....《齊王拉馬》開拍了,第一章吳義帶兵攻城,鐘妃奉命迎戰,激戰中吳義潰不成軍。第二章齊王帶領文武大臣十裡長亭迎接凱旋而歸的鐘妃與将士。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介入排練,并有意察視占壽排練手段!隻見占壽沉着冷靜,無論武打場面,還是迎妃的排程,章章有據。超凡脫俗,标新立異,打破正常的手段,使該劇節節生輝。特别是人物轉化的處理,不但人情疏理,而且技巧運用同人物走向環環入節,絲絲入扣。這是創新意識所緻?還是當代意識所求?我想二者缺一不可。
通過察視占壽排練,不但打消了我的顧忌,同時堅定了我演齊王的信念,該劇在戴導提示下,各部門共同努力,共同創作,短時間内《齊王拉馬》很快呈現舞台。首演成功。一九八四年我院邀請平劇藝術大師李萬春、袁世海、厲慧良、魏喜奎,來并指導《齊劇),座談會上幾位專家異口同聲,該劇主題好,立意高,演的好。特别是對拉馬的處理,三人不同形式的表演,技巧不但得到了充分展示,而且人物内心世界展示淋漓盡緻,并對占壽排導表示賞識。《齊王拉馬》至今三晉大地久演不衰,應該說與戴導艱辛創作,頗有關系。近年來戴導成功之作不少。
就我演《殺驿》而言,經他多次修改整理,才使該劇逐漸完善起來。八一年進京演出,專家學者對該劇評價極高,特别是結尾的處理,深感惟妙惟肖。緊鑼密鼓中二人你推我拉,左閃右躲的表演,同蹉步、跪步、甩發、髯口,各種技巧運用,渾然一體(酷似生活再現),使該劇節奏循序漸近,不斷升華。為突出主題,顯示正義,吳奪劍自刎的行動感人至深。巍然屹立的造型感天動地,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大幕徐徐而落。
演出結束後,中國著名大導演阿甲感慨地說,演的太好了,太好了!你們為劇壇又增加了一部好的作品。我十分感動,自然占壽樂在其中。
戲曲發展到了今天,大約已走過了300年的曆程,在這個過程中晉劇以獨特的風格逐漸完善起來。今天《殺驿》、《拉馬》的呈現,我相信大家會真切地感受到他的魅力,更會感受到“創新”帶來的情趣,進而領略戴導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