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真的華特·迪士尼

作者:光明網

從咿呀學語的兒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少有不知道迪士尼的,是不是迪士尼迷另當别論。而作為迪士尼王國的締造者,華特·迪士尼一直以電影制片人、導演、企業家的身份為人所知,他崇尚快樂,熱情奔放,似乎有源源不竭的靈感,直到他1966年底因肺癌去世。閱讀《動畫人生:迪士尼傳》一書,我們原有的對華特的印象或多或少會有所改變,盡管談不上是颠覆,但書中确有很多讓我們意外的地方。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華特那張似笑非笑的思想者般的臉孔仿佛在提示讀者,這不是一本用來消遣的書。事實上也不是,不過這本書非常可讀。書的作者邁克爾·巴裡耶是美國第一本嚴肅動漫雜志《歡樂世界》的創辦人,也是《好萊塢卡通片:美國卡通片的黃金年代》《連環漫畫:美國漫畫佳作的奇迹》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作品的作者,作為動畫電影、漫畫和連環畫研究的權威學者,他對華特和迪士尼的研究堪稱全面和卓越。他從1969年就開始研究華特和迪士尼,在幾十年中相繼采訪過大量與迪士尼相關的人,占有關于迪士尼公司的大量一手材料,看遍了華特生前制作的真人片和幾十檔電視節目。書中有很多華特與他人的對話的再現,也都有原始的材料支撐。書中有大量注釋,似乎是對閱讀的一種挑戰,但迪士尼電影和樂園的粉絲們應該能很自然地适應這種寫作風格,而且,正是這些詳盡的注釋彰顯了這部作品的價值,可以讓我們看到作者為寫作此書而付出的努力。

一個真的華特·迪士尼

《動畫人生:迪士尼傳》,[美]邁克爾·巴裡耶著,楊陽、董亞楠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99.00元

邁克爾·巴裡耶從華特的童年時代開始,詳細而生動地描述了他如何從無憂無慮的農場小子、忍饑挨餓的藝術家、處處碰壁的年輕商人,一步步進階為自學成才的電影制作人、功成名就的動畫大師、家喻戶曉的娛樂之王。書中對迪士尼制作的《愛麗絲的仙境》《瘋狂的飛機》《蒸汽船比爾》《三隻小豬》《白雪公主》《金銀島》《海底兩萬裡》《睡美人》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的制作過程作了全面的梳理。與華特所取得的得意滿足相比對的是,他所承受的壓力也是外人難以想象的。作為一位不斷創新的藝術家、企業家,從動畫電影到真人電影,再到紀錄片和主題公園,華特從未停止探索。催生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一種新的電影理念、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他畢生的夢想。

事實證明,作為造夢工程師,華特及其麾下的迪士尼對20世紀以來的視覺影像展現方式的影響巨大無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都是票房領先者,迪士尼是當時幾乎所有動畫新技術的開創者。華特注重培養适應公司發展需要、擅長多個藝術領域的綜合型藝術人才,在創作實踐中訓練出了一千多位知名藝術家。或許華特自己都未必預料到,迪士尼公司秉承着他的夢想和特質,繼續開疆拓土,在他去世的幾十年後,成長為旗下擁有迪士尼、皮克斯、漫威、ABC、ESPN與盧卡斯影業六大品牌,以及包括電影、電視、消費品、互動媒體、主題樂園與度假區在内多項業務的多元化跨國企業和娛樂王國。藝術與商業的有機結合,所激發的潛力可謂超乎想象。

2001年,迪士尼公司CEO邁克爾·艾斯納在談到華特時這樣說:“我始終緻力于成為一座橋梁,将華特制作和創造的成果傳承給下一位秉持同樣理念的人……我們是一家天真的公司,讓我們永遠天真下去。”永遠天真、永遠懷着夢想,正是華特畢生的夢想追求和理念堅守,也成為迪士尼公司的企業靈魂和發展方向。對于迪士尼公司及其上司的全球動畫潮流而言,華特從來都不僅僅是一種象征,從迪士尼公司創立一直到今天,他一直都在。

可以确定,如果沒有了華特所開創的動畫藝術,20世紀的藝術史将會黯然失色。也正是因為華特在生前身後都有着巨大的影響力,他的名字才不斷被後人提及,他的“夢想”和“遠見”也不斷被世人稱頌。這就導緻很多研究将華特虛化為一個符号,或者以偏概全地诠釋他的工作和生活,強行簡化其行為和性格的複雜性,而他的形象也變得越來越不真實。邁克爾·巴裡耶顯然不願意讓華特“困在别人制造的荊棘林中”,努力通過對華特真實生活和事業發展的還原,通過對曆史細節的挖掘,完成“人”的塑造,将一位充滿激情的藝術家、一位強勢的“協調者”、一位帶着對夫妻般的熱情投入事業的企業掌舵人原原本本地展示給世人。

一頁頁翻讀下來,《動畫人生》中的一個個片段就像一幀幀迪士尼動畫,讓華特的形象随之鮮活了起來。他是一個古怪、機敏、嚴苛的怪人,善變而又執着,追求完美而又帶着孩子氣,可愛可敬而又獨斷專橫,但他稱得上是一個忠實于自己内心的真人。(毛志輝)

繼續閱讀